中国马拉松发展迎来拐点

2019-01-31 16:23
新体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办赛越位马拉松赛

2019年伊始,在厦门召开的中国马拉松博览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王楠认为,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国马拉松赛事遭遇了“成长的烦恼”,2018年出现了递国旗干扰比赛、终点拉拽冠军合影、选手集体抄近道等乱象。王楠表示,中国马拉松赛事发展需要遵守规则,不能野蛮生长。2019年,中国马拉松赛事要提升办赛质量,由量变走向质变。

办赛需依规而行

王楠

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党委书记

随着马拉松赛事的井喷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这项运动,有关其意义的探讨成为热门话题。马拉松的意义有很多,传递坚韧精神、塑造强健体魄、带动经济发展,这些都是公认的观点。

与往年相比,2018年发生在马拉松赛场上的舆情与争议,少了情绪宣泄,多了理性探讨,特别是围绕争议大都能从规则、法律角度展开对话,寻求解决办法。透过舆情与争议的表象,可以看到马拉松参与中国社会规则意识建构的积极过程。

法,则也,也就是规则、规定。在法制建设中,规则意识发挥着关键作用,它是文明社会的基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文明程度、法制成熟度的重要标准。

规则意识是体育精神的重要内涵,在体育运动中被反复提及,人们追求公平、公正,同时,也在践行和传递着规则意识。马拉松比赛动辄上万人参加,特别需要强调规则。一场井然有序的比赛,背后是数以万计的人对规则的共识。随着比赛的密集开展,这种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组织者、服务者、参赛者甚至是沉浸在比赛氛围中的市民。

中国的马拉松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各方对规则的理解和执行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需要明确的是马拉松在培养国民规则意识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这项运动在中国的逐渐成熟,它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凸显。

遵守规则才能打造金牌赛事

齐冰

厦门文广体育有限公司董事长

回望2003年,厦门因“一封邮件”诞生了一场城市马拉松。办赛初期,厦门马拉松就加入国际马拉松和公路跑协会,用国际标准要求自己,力争打造规范的精品赛事。通过16年的精耕细作,2018年1月厦门市荣获“马拉松城市”称号,厦门因马拉松赛事走向世界,并从“城市马拉松”迈向“马拉松城市”。

我们深深地意识到,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赛事才能不断进步,走向完美。所谓踏实,就是不冒进,不跟风,任何一项举措的实施都在规则范围内研讨。16年来,厦门马拉松的服务理念和模式渗透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不断修缮并成为“世界最美马拉松赛道”的环岛路,“海陆空”全方位市容市貌整治,厦门市各级单位、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倾一城之力打造国际金牌赛事,借此向世界展示厦门城市精神,成为全市、全国人民的一场盛大节日。

厦门马拉松自举办以来,一直秉承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在品牌效益方面成效显著。截至2017年,品牌价值累计达4.26亿元,2018年单年赛事品牌价值为6400万元。随着影响力和比赛规模扩大,厦门马拉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路跑成为厦门全民健身运动中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也带动了福建的跑马之风。

賽事组织不能仅凭经验

石春健

北京橙光线市场顾问有限公司合伙人

2018年是橙光线举办马拉松赛事组织培训的第三个年头,这一年,除了马拉松赛事组织管理培训,我们还开设了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高效能管理、赞助专题等课程。

在橙光线大本营的群里,讨论过大大小小上百个问题,包括行业法律法规的建立与缺失,补给站摆放顺序究竟怎样才合理,比赛直播中看到的计时以及第一集团引导、终点冲线等问题。大本营群是所有参加过橙光线马拉松办赛培训的学员聚集地。这几年的讨论越来越深入,质量越来越高。

培训课始终坚持竞赛组织是马拉松赛的根本,做好竞赛组织,才会有市场开发和宣传。每一节课,我们跟学员分析很多问题和案例,最后归结到竞赛组织的根本是规范性。无论是补给站不同水平选手水杯摆放的距离差异化、计时毯保证摆在最短路线上,还是最后200米的管理和终点选手冲刺的流线安排,都要遵守竞赛规则和规范,确保竞赛组织准确和精确。

比赛中,一旦竞赛组织的规范性出现问题,哪怕是一个细节,都可能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大范围的传播和吐槽。防止出现任何问题,不是为了竞赛组织工作得到褒奖,理由很简单,规范办赛是应该遵守的原则和态度。

越来越多的赛事组织者认识到,竞赛组织的规范性来自学习规则、分析数据、积累案例和科学研究后的量化标准。所有的工作都应有章可循,不能仅凭经验办事。

参与马拉松赛不可“越位”

陈远丁

新浪跑步执行主编

越位常见于足球比赛,其实,马拉松也有越位现象,简言之,就是各个环节手伸得太长,做了不该做的事,越过了正常边界。这是2018年下半年马拉松行业乱象频发的根本原因。

各级田径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管理马拉松赛事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相关组织和政府部门应定位于服务和管理角色,不能忘了根本去大发管理财,或以“金主爸爸”自居,事事处处指手画脚。专业的事交给专业赛事公司去做,相关组织和政府部门协调资源,而不是以资源卡人。办马拉松是惠民工程,不是政绩工程。要扶持赛事,而不是指挥赛事,要监管调控,而不是越俎代庖。

赛事公司也不能越位,不能擅自加戏,给赛事附加上各种背离体育本质的花架子,比如强行递国旗、强行拉停选手合影、设置喧宾夺主的视觉元素、赛道补给盲目追求大而全等等。

选手不能越位,既不能越区抢跑,也不能当满地打滚的巨婴跑者。跑马拉松是为了锻炼身体、磨砺心智、挑战自我,而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当大爷。体育,必要时也意味着须克服困难、忍受磨难、经历血泪,意味着突破舒适区,“花钱找罪受”,而不是沙发土豆式的消遣。

马拉松有一套明晰的规则。越位就是不尊重规则、破坏规则。频频越位,势必伤害马拉松运动的健康发展。马拉松行业越位该管一管了。

培训能使志愿者服务更规范

赵慧颖

马拉松赛事志愿者

2013年,我因减肥接触跑步而后接触越野赛,2014年因伤转向志愿服务,至今已经5年多,参与了大大小小50多场赛事服务。

早期参与的是跑团服务,那时有积极性和热情,认真负责,但不具备专业性。因为自己跑步,所以做志愿者更了解跑者的需求。志愿者活动需要占用大量时间、金钱和热情,我更倾向为那些对志愿者的筛选、培训、考核、管理有体系,由规范的赛事公司运作的赛事服务,希望每一次服务都有所收获,对得起自己的付出。

志愿者是体育赛事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赛事规模大小,都会招募志愿者,并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及管理。对志愿者的管理科学与否,直接影响赛事的成败。服务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办赛人员管理志愿者并不专业。

首先,缺乏科学的志愿者招募制度,常常出现人员数量不足、岗位不匹配等情况。第二,筛选不严格,导致混入部分以玩耍心態来参与的人。第三,培训不足,直接影响到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单凭热情和积极性不足以做好服务。第四,工作分配相当随意,赛事公司应对志愿者资料有大致了解,根据特长、性别等作出合理分配。第五,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对志愿者的尊重。健全的激励机制会大大激发志愿者的工作热情,也是吸引和留住优质志愿者的保障。第六,对志愿者的日常管理不足,赛事结束后,没有总结,不再维护,导致优质志愿者流失。

我对两家赛事公司培训志愿者印象深刻。一是2016年3月参与行知探索公司的戈壁挑战赛志愿者活动,这是一次招募、筛选、培训、考核、管理志愿者都很专业和规范的赛事。二是汇跑赛事专门邀请橙光线的崔老师和东京马拉松志愿者管理团队负责人,系统培训几年来赛事志愿者中认可的人才。

我是一名普通志愿者,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赛事公司能够认识到志愿者的重要性,尊重志愿者,不再把志愿者当作廉价劳动力。我也希望志愿者由心而发,不忘初心,认真负责地完成工作,为体育赛事奉献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办赛越位马拉松赛
家校协同育人中的缺位、越位与归位
2022年赛历划重点
张家口76个冬奥项目全部完工达到办赛条件
北京冬奥会场馆年底全部建成
男子蹭跑广马被终身禁赛
“马拉松”啊,请慢些跑!
越位,毫厘之间的战斗
对足球反越位战术的分析
什么叫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