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住宅小区对城市规划及人文生活的影响

2019-02-01 05:21杜宇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住宅区邻里住宅小区

文/杜宇 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甘肃兰州 730000

住宅小区是城市规划中的一种主流居住形式,在投入使用后能够形成组团式的居住体。在邻里居民相处交流的过程中,在居住区的范围内形成一个小型社会。这意味着在最初规划设计时就需要综合考虑到住宅区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两方面,利用现代科学理念与技术使住宅区的功能更加完善,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1、住宅小区对城市规划与人文活动的影响

1.1 人文环境的缺失

当前城市中大部分住宅区具有较为明显的等级化,小区内包括住宅区、公共服务区、绿化带等功能型子系统,由众多子系统相结合,从而构成一个大型的系统。这一结构使不同子系统的功能性更加明确,但由于这种空间的规划方式,也使各个子系统相互之间缺少相应的交互,使居民社会活动以及人文活动的多样性难以得到保障。现阶段我国城市中大部分住宅区都是在邻里单位为主要模式构建的,这一模式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住宅区内物质条件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对住宅区的结构、美化有着更多的重视。使人文环境在物质条件发展的情况下日益缺失,导致邻里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1]。

1.2 影响了人在城市规划中的主体地位

住宅小区模式的发展有效解决了我国城市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城市人口基数不断扩大的问题。而随着这一模式的发展,对城市规划带来的影响也逐渐显露出来。以邻里单位作为主要模式的住宅区遵循“功能至上”的主要原则,对居住区域各子系统的功能性有足够的重视,小区内有着较为清晰的空间秩序。当前的住宅区在最初规划建设阶段,需要着重考虑人们的公共交通需求,因此受公共交通等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的限制,使住宅区的居住人口与空间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导致本应作为居住主体的人,随着物质条件与社会功能的限定而改变自身的选择,使人们的居住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人们发现这一规划无法使人文活动需求得到切实的满足,于是对城市空间规划展开了更近一步的思考,随着社区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住宅区功能空间的交互混合,满足了人们对于复合型空间的需求,使人在居住环境中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体现。

2、住宅小区建设规划的优化策略

2.1 合理规划小区的结构

当前我国住宅区在结构规划方面较为重视功能分区的划分,使各个子系统的布局具有清晰的条理性,但各区域间的交互性有一定的不足。因此,相关单位在进行住宅区结构整体的规划时,需要注重居民居住空间的多元化需求,在设计阶段根据周围社会环境、基本设施的分布、住宅区目标人群等因素对区域内各个功能分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子系统之间有适当的穿插于交互,满足人们对于多元化住宅环境的需求。

2.2 注重城市整体人文环境的规划

住宅区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一部分,在进行住宅区域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区域内人文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习惯,使住宅小区的规划与城市整体的发展规划相适宜。在规划之初,设计与规划人员应对所在城市区域的人文环境、风俗习惯以及历史做充分的调查了解,避免在规划过程中对城市原有的人文风貌、传统建筑等造成破坏,从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人文环境的保护同样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延续。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在住宅区内增设相应的公共设施区域,如小型广场、花园、户外健身场所等,为住宅区内的人们创造出能够进行沟通、交流的场所,使住宅小区具有人文性的特征,实现住宅小区功能性与人文性达到平衡[2]。

2.3 道路交通的规划

在社会环境中,道路交通的便利性是人们在选择住处时的重要考虑因素。在整个社区结构中,对空间安排的秩序性、人们生活与工作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社区居民、尤其是有车一族的居民对于小区内的交通规划有了更大的需求。设计人员在住宅区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住宅区域周边的交通与公共设施分布情况,对区域内的交通网络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景观进行引导、绿化分割等方式,将车辆行驶的路线与人们活动的区域进行划分,从而提升居民的出行安全。

例如,在住宅区的周边规划露天停车场,在确保人们交通出行上的便利性的同时,能够有效保证住宅小区内的交通出行安全。通过对交通流线进行良好的引导,以绿化带分割人行道与机动车道,在路口位置、视线盲区等位置设立相应的警示标识,提醒车辆减速、行人避让。

2.4 充分考虑邻里关系的构建

城市住宅区在规划的过程中,对于居住者私密性的保护有充分的重视,但在极大程度上阻隔了邻里之间的日常交往,使邻里之间的关系日益冷漠。这一模式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延续,对此,在城市住宅区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消融现代化城市邻里间淡漠的问题,促进邻里和谐关系的构建。

例如,根据人们日常社交活动的需求,在住宅区内规划出供人们休息、活动的公共区域,结合地域的气候、人们的行为习惯等,尽量为居民打造出开放性、安全性的室、内外活动区域,使居民在夏天有地方乘凉、冬天得以避寒,老年人能够交流各自的爱好,年轻人可以进行锻炼,孩子能够进行集体游戏等,引导居民走到室外,创造邻里间更多的交流机会,从而促进城市居民和谐邻里关系的构建。

结语:

住宅区的建设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一部分组成,同时,良好的住宅区域规划对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在城市住宅区域规划方面,应根据城市整体的发展需求,对社区的功能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保持住宅区域规划与城市整体发展相一致,保持城市整体的人文环境,促进邻里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规划合理的交通路线。

猜你喜欢
住宅区邻里住宅小区
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设计探析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住宅小区岩土勘察分析与评价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某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结构设计
高密度电法在新建住宅区地下溶洞勘查中的应用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无限追踪⑧
传统造园思想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住宅区物业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