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仪礼》中的凶礼

2019-02-02 09:37买靳
北方文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仪礼现实意义

买靳

摘要:《儀礼》,是一部记载周代礼仪制度的经书。若按照内容来说,书中十七篇共记载了十四套完整的礼仪和一套为死者服丧的制度规则。若按照《周礼·春官·大宗伯》对礼的划分方法,则可将此十七篇分为吉礼、凶礼、宾礼、嘉礼四类。其中的凶礼凡四篇,且无论仪节或者制度名物的记载皆完整而详细,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仪礼》;凶礼;史料价值;现实意义

《仪礼》,是一部记载先秦礼仪的著作,成书于春秋时期,主要是由孔子根据宗周时代流传下来的一些礼仪规制加以编订整理而成,其后孔门弟子及后学者亦陆续有所撰作加功。《仪礼》中专言凶礼者凡四篇,即《丧服第十一》、《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士虞礼第十四》。

一、《仪礼》中凶礼的主要内容

《丧服》,据郑玄《注》说,是记“天子以下,死而相丧,衣服年月,亲疏隆杀之礼也。”简单来说就是记载古时人死后,根据与死者远近亲疏和尊卑关系的不同,亲属们穿不同的丧服,服不同丧期的一种制度。

《士丧礼》,记载古代士死后,其子为其办丧事的礼仪,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记死后招魂、沐浴含饭、袭尸、设重等;第二,记小敛及小敛奠;第三,记大殓及大殓奠等;第四,记朝夕哭及朔月奠和荐新;第五,记筮宅、视椁和卜葬日等。

《既夕礼》,实则《士丧礼》之下篇,取篇首两字为其篇名。从结构上来看,本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记载启殡迁柩朝祖庙;第二,记葬前准备及赗、奠、赙、赠等;第三,记大遣奠至下葬;第四,为《记》文。

《士虞礼》,虞是葬后祭名。本篇共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记载了虞祭的全过程,其重点在于飨神和祭尸;第二部分为《记》文,补经之所未备,且同时记及虞祭的卒哭、祔、小祥、大祥、禫等祭,以及虞祭和其他诸祭所致辞。

二、《仪礼》中凶礼的史料价值

若从史学角度说,《仪礼》是一部有着很高史料价值的先秦典籍。如胡厚宣先生认为:“《周礼》、《仪礼》和《礼记》尽管著作年代有早有晚,有的成书年代至今还没有定论,但是它们都保存着丰富的上古史料。过去,有人怀疑和贬低‘三礼的史料价值,长由盉等许多重要铜器的发现,使‘三礼的史料价值进一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

就《仪礼》中的有关凶礼的记载而言,其史料价值主要有以下四点:

首先,《仪礼》一书中的有关凶礼的史料并非着重于天子诸侯之丧,而是士阶层的丧礼虞祭,类似内容罕见于其他史料。事实上,凶礼可以分为丧、荒、吊、禬、恤五类。其中丧礼指的是哀悼和处理死者的礼节,虽为五类之首,但是《仪礼》之外的史料则少见有关于士之丧礼的礼仪记载。如《左传》中,“平王崩,赴以庚戌,故书之(《左传·隐公元年》)”言天子丧礼;“己丑,公薨于路寝,言道也(左传·成公十八年)”言诸侯丧礼;“夏四月乙亥,王叔文公卒,来赴吊如同盟,礼也(《左传·文公三年》)”言大夫丧礼。但并不见士之丧礼的记载。除了《左传》,其余史料亦罕见此记载。

其次,《仪礼》中有关士之凶礼的记载,礼事仪节名物以及期间蕴含的礼义详细完备,这是在其他史料中均难以找到的。先秦文献中也有一些关于士之丧礼的记载,如“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论语·子罕)”“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论语·乡党)”等,但是这些记载均十分简略,对行礼的具体环节,所用的各类器物,蕴含的种种礼义都几乎没有涉及。但在《仪礼》中,记载则十分详尽。如同样言大夫祭祀先祖事,《仪礼》中便用了《士丧礼》与《既夕》两个篇目,用七千余字记录了几十类人物、上百种器服物件,五十三个仪节,十分详细的记载了士死后丧葬的礼仪(2)。

再次,《仪礼》中有关吉礼的四个篇目中,有大量关于士和庶人在礼事中任职情况的材料,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对先秦时期的士、先秦时期的庶人、先秦时期的家臣等等社会群体任职情况的认识。如在《士丧礼》、《既夕》两篇中,在家主死后协办丧事的人员主要有:任职于诸侯国君的使者、公史、宰夫、小臣、巫、以及来助丧的夏祝、商祝、周祝、祝(非丧祝)、卜人、占者、管人、冢人、甸人、遂人、匠人等;任职于士的宰、宗人、复者、筮人、卦者、族长、士、外御、史、副史、御、圉人、摈者等家臣;“与主人同乡里,来助葬者”的乡人;有负责扫室布席,由士之隶弟子出任的“童子”;有负责“涅厕”,由罪人出任的“隶人”(3)。这些相关任职礼事的记载,皆罕见于其它文献资料(4)。

最后,《仪礼》中有关凶礼的篇目中蕴含的礼义影响极大,流传甚广,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伦理思想、甚至法制思想、社会思想等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譬如《丧服》,郑玄在《丧服》篇《目录》中表明:“天子以下,死而相丧,衣服、年月、亲疏、隆杀之礼。不忍言死而言丧,丧者,弃亡之辞,若全存居於彼焉,已亡之耳。”这里所载的丧服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服制已不再仅仅是一种区别血缘远近亲疏的服丧制度,还是一个区别尊卑贵贱长幼名分的尺度,后来甚至成为我国古代法律定罪量刑的理论依据和司法标准,是中国礼法文化中极为核心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后记

凶礼即有关哀悯、吊唁、忧患的礼仪,包括荒礼和丧礼两大类。《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特别是其中的丧服制度更是不断被儒家经典化、规范化,即使有细节上的变动,整体依然得到了长期的维持,其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消失。这亦足见其影响力不可小觑,而《仪礼》中与凶礼相关的史料弥足珍贵,应当引起相关学者足够的重视。

注释:

详见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三卷,第三章。

可参见本人所作《新编仪礼图之方位图(凶礼卷)》。

详见胡匡衷《仪礼释官·卷五》

可参见本人所作《论<仪礼>中“士”的任职研究》、《试论<仪礼>中的家臣》。

猜你喜欢
仪礼现实意义
论武威汉简《仪礼》分节符号背后的经学内涵
杨复《仪礼图》明清版本考——兼论《仪礼图》的版本源流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三重逻辑与现实意义
论杨复《仪礼图》与张惠言《仪礼图》之关系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党内批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朱鼎煦与顾校《仪礼注疏》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