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典籍外译的思考与看法

2019-02-03 09:41渠慧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6期
关键词:词牌名

渠慧

摘  要:中国典籍历来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国文化典籍译本的发展并不乐观:文化典籍界定不明、对外译的考察标准不足、翻译工作认识不足等主客观因素都在影响着中国典籍外译的质量。我们译者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播出去,走向世界。本文旨在帮助文化典籍译者梳理清楚某些典籍的种类,提出一些具体的,比较常见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目前,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典籍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被翻译出去,有些重要典籍甚至还没有外译本,外译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提出我的一些感悟和看法。

关键词:中国典籍外译;词牌名;异化与归化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6-0-02

一、前言

中国当前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好,随着其综合实力的强大,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社会竞争中的作用应该受到重视。中国文化典籍的英译本走向世界,使全世界人民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已经是必然趋势。中国典籍外译的传播作用明显,不仅可以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本国长久流传下去,也能使中国文化在世界不同文化中得以延伸和继续,大放光彩。但中国典籍外译的状况并不是让人满意,里面有客观和主观的因素。从大方面来说,专门的外译管理工作还不够完善,外译的传播范围有限等问题,从小方面说,很多专攻中国典籍翻译的译者水平有限,导致翻译出的译文质量不高,这些都在制约着典籍外译的成效。下面我将以中国典籍比较典型的五点翻译,给出自己的看法。

二、典籍英译与语言能力

在汉典英译与语言能力的研究与学习中涉及汉语谚语、格言等的翻译。其中,人称的应用尤为重要。下面给出一些例子:

第三人称:壶小易热      A little pot is soon hot

不做不错  He who makes no mistakes makes nothing

亲不敬,熟生蔑    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

第二人称:知足常乐   You may go farther and fare worse

典籍英译能力与译者语言能力密切相关,好的译者必须能够在轻松驾驭本国语言的基础上对英语语言能力掌握的比较好,而且还必须熟知译出语与译入语的语言表达习惯与风格。以上面所列为例,汉语谚语、格言这类翻译中,用到第三人称比较多,大部分都是第三人称,其次是第二人称。因为像汉语谚语、格言中指代的内容比较多一些。其中,“he”的使用最多。汉语的谚语、格言文体风格比较简单,一般以四字短语为主,但是翻译成英语之后很多都不能传达出汉语那种文体风格,这也是中国典籍外译翻译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三、典籍名称

在典籍名称与先秦人名中有经、书、典的汉英、英汉翻译,诸如《道德经》The Scripture of Ethics or The Way and Its Power,《山海经》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or Book of Mountains and Seas, 《诗经》 The Book of Songs or The Book of Odes or Classic of Poetry,《汉书》The History of Han Dynasty or Book of Han, 《四库全书》The Four Books or Complete Library of Four Branches of Books,《永樂大典》Great Encyclopaedia in the Yongle Reign or The Great Encyclopaedia in the Reign of Emperor Yongle,《农政全书》A Complete Trestise  on Agriculture等中国古典书籍的翻译。其中,关于《道德经》中的“道”字的翻译莫衷一是,这里给出两个译本,一为“ethic”,一为“way”,“ethic”的译法,更倾向是直译,但是却不能传达出《道德经》里面所蕴含的道理。我认为“way”的翻译方法既能考虑译入语读者的理解能力,更能传达出其中蕴含的哲理,意味深远。我认为,要想赏析哪个译法更能表达原意,译者就得首先明白《道德经》中“道”的本意。很显然,这里的“道”理解为“说”的意思是不正确的,我认为应该理解为:达到或者实现某种境界。因此,该句可译为“The Dao which can be achieved is not the eternal Dao”,所以,这样的翻译一方面表现出翻译过程中文化适应的选择结果,另一方面也是译者为达到更好交际效果而对特定历史文化环境做出适应的产物。一个合格的译者想要翻译出高水平的译文,就必须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中国典籍外译翻译过程中更应充分发挥出能动性。

四、词牌名的英译

在中国典籍外译中,印象最深的是词牌名的英译,因为此类词牌名的英译简短有特色比较好识记,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的英译很容易被人记住。比如:念奴娇The Charm of a maiden singer,虞美人the tune of Yu the beauty or corn poppy,菩萨蛮the butthist dancers,何满子the sad /swan song,蝶恋花butterflies lingering over,沁园春spring in a pleasure garden,玉楼村spring in jade pavilion,西江月the moon over the west river,夜行船to the tune of sailing at night等,以及水调歌头Prelude to Water Melody,相见欢joy of meeting。词牌名,也称词格、词调,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曲调即成为词牌。以上列举的都是词牌名。对于词牌名翻译的研究,很多名家大家都有不同的见解,还有的根据自己的翻译风格和翻译方法给出了自己的翻译文本。词牌名英译时既要表达出原文的内容,也需传达词牌的神韵和美感,更要考虑它的历史来源和反映的格律,使翻译的词牌内容符合词所蕴含的意境。所以,词牌名的英译看起来简单,实际上特别考验译者的语言功底和翻译水平。

五、典故中的归化与异化

对于虚词的妙用,以耳熟能详的马致远的诗《天净沙·秋思》为例,诗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文英译本:A crow, at dusk, on yon old tree with vines very dry, a bridge oer th creek, and some country cottages nearby, a horse so weak, against west wind, en route with sigh. The sun sinking, a brok en hearts still wandering.(宋建福译)

里面虚词的应用可谓恰到好处,“A crow, at dusk”, “A bridge oer th creek”里“at”和“oer th”等的使用足以看出译者的翻译功底。

总结:

对于典籍外译的翻译例子还有很多,由于篇幅限制,还有很多知识点没有列出,这里所展示的只是冰山一角。中国典籍外译的发展需要一个漫长而且艰辛的过程,在翻译的路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完善,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其发展趋势一定是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走出去”。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精心研读中国古典文化,汲取里面的精髓部分,再用最地道的英文表达,将中国古典文化传扬出去,最大限度的打破人类语言的局限,使世界人民都能吸收到中华文化的营养。

参考文献:

[1]辜正坤. 《道德经》汉英对照[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2]徐红霞. 从历史的角度看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1-2.

[3]宋钟秀. 从目的论视角看中国典籍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以理雅各的《礼记》英译本为例[J]. 长沙大学学报, 2016(1): 102-104.

猜你喜欢
词牌名
《词牌美人》创作随笔
如梦令
如梦令①
《清平乐》你念对了吗
藏在词牌名里的故事
《雨霖铃》三种英译本之比较
视觉化框架下宋词词牌名英译研究
毛泽东词作中词牌名英译研究
——以辜正坤、许渊冲、黄龙译本为例
虞美人盛开了一场风花雪月事
宋词词牌名的英译方法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