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国1793年“全民皆兵法令”发布的背景和意义

2019-02-06 03:50徐婷
西部学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大革命法令法国

摘要:法国国民公会于1793年8月23日发布了“全民皆兵法令”(Levée en masse),或称全国总动员法令。该法令对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体现是:法令自身实践了法国大革命的民主精神——人民平等原则;法令极大地调动了法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激起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为国而战的民族荣誉感;法令也为军事领域提供了新思路,是人民军队的雏形。

关键词:法国;1793年“全民皆兵法令”;历史背景;意义;启示

中圖分类号:K56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20-0131-03

法国大革命声势浩大、影响深远,从攻占巴士底狱到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从《人权宣言》到“1791年宪法”,从立宪派与共和派纷争到雅各宾派专政,从一国展开民主革命到与欧洲各君主国为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很多掷地有声的代名词,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的第五个年头,其间发布的“全民皆兵法令”是历史的产物,一方面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历史依据,另一方面,该法令对当时及对后来的法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重大意义及影响。本文在探究“全民皆兵法令”发布的历史背景上,分析其意义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全民皆兵法令”发布的历史背景

首先,“全民皆兵法令”发布于1793年,大革命的第五个年头。1793年1月21日中午,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神授的君权不复存在,这也激起欧洲君主国的反法浪潮。何况,在这之前,法国军队已开始越出国境并在占领区推行革命政策,此举更令君主制的欧洲惊恐万分。1793年2月1日,国民公会同时向英国和荷兰宣战,在英国的鼓动下,以英国为首的第一次反法联盟组成。法国已同欧洲大部分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此时法国的境地十分危险:国外君主制国家联盟对战法国,法国势单力薄,寡难敌众;从1793年7月起,法军在前线连遭失败。国内的叛乱蔓延到了60个郡[1]82;同时,由于国内形势复杂、局势不稳,财政危机与社会危机持续不断,人民运动也如火如荼、复杂多样……,这一切统统汇合到一起后,使共和国在1793年春几乎陷于崩溃,同时也使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之间的斗争达到白热化[2]120。经过历史的选择,雅各宾派虽取得胜利,但被内忧外患的形势所困扰:一方面,反法联盟在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另一方面,吉伦特派虽然失败,但其不断煽动起联邦派叛乱;同时,旺代的王党叛军也已完全控制了本郡,并继续向外进攻……这样的形势使得反革命势力更加嚣张。另外,在同国外反法联盟的战争中法国接连失败,法国也正处在一个危险的国际形势中。

救国委员会决心大力加强国防即保卫革命。在平民活动分子们看来,要有效地保卫国防,就必须实行统制经济和全国总动员。全国总动员符合“无套裤汉”的革命心理,受到了巴黎各区和各俱乐部的欢迎。这一措施使革命方面在数量上取得优势,因而有希望迅速战胜兵力已受到削弱的敌军。热马普战役证实了这一点。全国总动员的设想是在1793年7月危机期间,在外敌进攻、联邦派叛乱、共和国陷于危境的情况下逐渐明确起来的。7月6日,卢森堡区曾提议巴黎各区实行总动员,向叛乱的各省进军:“让所有16岁到50岁的公民不加区别地处于被征召状态,组成武装力量。”7月28日,团结区活动分子的讲演已散发出8月23日法令那史诗般的气息:

“……让所有车匠、木匠及木工立即停止个人的工作,都去造枪托、炮架、辎重车、运输车吧!让锁匠、马掌匠、刀斧匠以及所有铁工都放下工作,都去制造大炮吧!……让祖国之友武装起来,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让没有武器的人送弹药,让妇女们送军粮、做面包,让祖国的赞歌送来战斗的信号吧!”

7月底的一系列失败使全国总动员的设想成为大势所趋。这时各民众报刊也开始进行这种呼吁。埃贝尔在他的第265期《迪歇纳老爹报》中写道:“让所有能拿起武器出征的男人们同时入伍吧!哪里有危险,人们就应当冲向哪里!”[3]223国民公会于8月16日采纳了总动员的原则,到8月23日,救国委员会提出实施办法:“从现在起到敌人被赶出共和国的领土,所有的法国人都始终处于被征召状态,以便为军事服务。年轻人得奔赴疆场;已婚男人得铸造武器和运送给养;妇女们得制作帐篷、军服和去医院服务;儿童们得去把旧布撕成绷带;老人们得去公共场所鼓动战士们的勇气,宣传对国王们的仇恨和共和国的统一。”[3]224同时,国民公会发布了“全民皆兵法令”,这一法令发布于法国大革命期间,是当时法国处在内忧外患状况下的选择,历史证明,这一选择达到了其初始目的。

二、“全民皆兵法令”发布的意义

(一)保家卫国的政治意义

首先,这是保卫法兰西共和国、保护革命成果的重大举措。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的第五个年头,革命战争进程紧张激烈,国内外形势危险紧迫,对于国内,有大量王党派和其他反革命势力从中作梗、发动叛乱,甚至私通外敌,企图摧毁革命成果;对于国外,反法联盟虎视眈眈、企图联合扼杀民主共和制的法国,以继续维持其封建统治。1793年年初,在高涨的民族主义气氛中,法国实际上已经同整个欧洲闹翻。它控制了比利时,并威胁到荷兰共和国( Provinces- Unies)。革命领袖们相信伦敦也即将在民众起义中陷落。他们向西班牙宣战以表达对其的不屑。布里索认为只有让战火蔓延到整个欧洲才能为法国带来和平,他开始和朋友们瓜分欧洲版图,一部分被并入法国,部分成为受法国保护的共和国。1793年成立的反革命联盟把瓜分法国,并使其至少退回到路易十四之前的版图作为战略目标[4]141。所以说,欧洲其他君主国已不怀好意,法国国际形势极其危险,如果在同反法联盟的战争中失败,法国担心的就不仅仅是政权归属和革命成果问题,甚至可能还有国家的独立和完整问题。

1791—1792年两次招募的志愿国民卫军已不足抵御内外敌人,于是又有1793年2月24日征召30万士兵的法令。虽然有15万人应招,但遇到的阻力极大,而外敌的威胁日益严重,兵源奇缺,1793年8月的“全民皆兵法令”获得了普遍的支持,迅速地招到了近70万的青年士兵,他们充满革命热情,热血沸腾,打着“法国人民起来反对一切暴君”的旗帜奔赴战场。到1793年12月,革命军赢得了对外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平息了内部反对势力的叛乱,为巩固共和国做出了出色的贡献[5]303。因此,“全民皆兵法令”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其保卫了法兰西共和国,保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果实,这也是该法令的使命和发布的初衷。

(二)实践平等原则的思想意义

“全民皆兵法令”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的平等原则。这是“法令”受到普遍欢迎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5]304。“法令”共十八条内容,其中第一条:“从现在起到一切敌人被逐出共和国领土时止,全法国人民始终处于征发状态,以便为军事服务。”以及第七条:“任何被招服役的人不得令他人顶替;官吏应仍守其位。”这两条内容尤为反映了“全民皆兵法令”所体现的平等原则。到1793年8月为止,一切国家(包括法国)的征兵都允许“顶替”,富人固然可以出钱买壮丁代替自己或儿子、亲戚去当兵,甚至穷人家庭也设法借贷或变卖仅有一点产业去买人顶替,以便保留自家的劳动力。加上过去的征兵方式无明确规定,或用抽签,或用遴选,流弊很多,造成极不公平的现象[5]304。征兵中的“顶替”现象由来已久且普遍存在,但是在“全民皆兵法令”中第一次明令禁止“顶替”,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这说明了征兵对象的平等性和征兵政策的公平性,这也正体现了革命者所捍卫的革命精神:人生而平等。该法令的内容使“全民皆兵”的思想基本上得到了贯彻:“只要祖国遇到危险,每人应准备上战场。”“每个公民都是兵,每个兵都是公民。”[5]305就如同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其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回答“什么是大革命真正的成就”时,他这样说道:“抛开那些在特殊时期特殊地域发生的、令大革命面貌为之改变的偶然性事件,只对大革命本身进行探究,我们可以清晰地察觉一个事实:法兰西大革命的目标,仅在于摧毁那个千年来统治大部分欧洲人民的、一般被称为封建制度的那些制度,并建立一套新的社会政治制度。这个新制度,更加简单有效、普遍一致,并将以‘人生而平等为基本精神。”[6]21因此,“全民皆兵法令”在其内容上就已经实践了大革命的成果之一:平等原则。一方面更有利于保卫革命成果,更好地贯彻革命精神;另一方面也给广大革命者给予精神上的鼓舞和安慰:法国大革命的口号是具有实在性、实践性的,而非空想和无法付诸实践的。所以平等思想在“全民皆兵法令”中的体现也使得法国人民的革命热情更加高涨。

(三)全民皆兵的军事意义

“全民皆兵法令”在法国以及欧洲建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人民军队”的雏形,推进了民族民主运动的产生。“全民皆兵法令”吸取了历次战争中的教训和大革命爆发之前法国军事改革家吉贝尔“军事训练必须应有民族性”的观点和著名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只有一支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全国民兵才足以保卫一个自由国家”的观点,以及大革命时期著名的军人政治家杜布瓦·克朗塞提出的“公民权应该同服兵役的义务结合在一起”的观点。“全民皆兵法令”中的第一条内容:“从现在起到一切敌人被逐出共和国领土时止,全法国人民始终处于征发状态,以便为军事服务。”这条内容给国家的每一个适龄公民赋予了为国而战的义务,从而开启了义务兵役制的先河。

“当共和国的军队在1794年下半年再次踏上外国疆土的时候,他们的补给是靠法国边界地区供应的。1793年8月到1794年7月间新建的30座工厂为他们提供军械,金属原料靠熔化教堂的扶手、大钟以及其他饰物得到。不少人被派去寻找硝酸钠,他们在地窖和酒窖中寻找,这样就不需要从东部进口。而硝酸钠是火药的主要原料。1793年到1794年法国的备战努力依靠的就是这种无情的权宜之计,取得了成功,满足了军队的需要。”[7]254这样的手段虽然粗暴但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掌握政权的雅各宾派号召全国人民为祖国而战,全体公民必须服从战争的需要。在1793年12月,法国革命军终于赢得了对外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法军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其数量上的优势,当然还有其强大的爱国热情。以至于到后来的拿破仑时期,法军先后在奥斯特里茨、奥尔施耐特和耶拿战争中打败普鲁士王国,普方被迫与法方签订《提尔西特和约》。普军改革派军官格哈特·冯·沙恩霍斯特总结了法军胜利的原因后认为:“法军是以整个民族来进行战争的,而其他民族最多只能用1/10的民众从事战争……要能经受即将来临的战争考验,必须有一支全民性的民众武装来支撑常备军。”可见,法国1793年“全民皆兵法令”不仅对法国军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也对他国军队体系的完善有着重要影响。

结语

法国1793年“全民皆兵法令”是法国在大革命期间面对内忧外患的紧张局势时所发布的,其直接和主要的目的是保卫法兰西共和国,保护革命成果。“全民皆兵法令”虽在浩浩荡荡的法国大革命中稍显渺小,但相较于它发布的初衷,它有着更多的意义。该法令自身也实践了法国大革命的民主精神——人民平等原则;该法令极大地调动了法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激起了法國人民的爱国热情和为国而战的民族荣誉感;该法令也为军事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对“全民皆兵法令”的思考中,有两点让人感受颇多:首先,在1793年“全民皆兵法令”发布的背景下,法国实际已与整个欧洲大陆闹翻,但法国仍旧坚持着,并寻求各种方法保卫他们的革命成果。“法国人宣称他们酝酿的新的战争目标不仅仅是要离间警告那些君王,还有君王权力所依靠的整个社会等级制度”[7]244。法国人民是勇敢而不畏强权的,敢为天下先,这种民族精神给人以力量。最后还有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形势,全体公民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反法联盟,虽不易,但法国人民却赢得了胜利,这彰显了爱国情感和民族团结的力量,这样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参考文献:

[1]吕国庆.列国志·法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吕一民.法国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3](法)索布尔.法国大革命史[M].马胜利,高毅,王庭荣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法)索雷.拷问法国大革命[M].王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5]张芝联.法国史论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6](法)托克维尔(Tocqueville,A.).旧制度与大革命[M].陈玮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7](英)多伊尔(Doyle,W.).牛津法国大革命史[M].张弛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徐婷(1995—),女,汉族,甘肃省天水市人,单位为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研究方向为法国历史与文化。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大革命法令法国
法国(三)
法国(一)
乘风破浪的法令纹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法国大革命
法国浪漫之旅(二)
中世纪英格兰劳工法令的颁布、执行及其影响
三大革命在今天叠加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华法令治疗肺栓塞的临床观察
中共早期领导人与大革命失败前的“二七”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