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网革命的几点看法

2019-02-08 23:03韩晓平
上海节能 2019年4期
关键词:国家电网枢纽国网

韩晓平

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

0 引言

国家电网提出转型“三型两网”,将在中国能源行业掀起一场深刻的革命。以互联网理念在需求侧配电网落实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动中国能源供需、技术和体制革命,不仅将影响整个中国能源产业,而且将影响中国未来经济社会的进步,甚至可能影响世界未来发展的趋势。这场革命能否成功,将成为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能源行业高度关注的焦点。

2019年1月17日,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寇伟在国网第三届职代会四次会议提出,通过打造“三型两网”,即:枢纽型、平台型和共享型企业,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

1 打造枢纽型企业

枢纽型体现了国网的产业属性,充分发挥电网在能源汇集传输和转换利用中的枢纽作用。既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发电与用户连接的枢纽,也是指能源革命形势下电能成为各种能源转换利用的枢纽,包括电与冷、热、氢能、化学能之间转换,同时也是指在现代能源体系中电力日益处于中心地位的一个作用。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诸多可再生能源将以电能的形式汇入能源系统;电动汽车、电动公交、地铁、高铁、近地智能飞行等各种交通模式,以及无人驾驶系统也将依赖于电能支撑;4G、5G等通信系统、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都要依赖于电能实现;智能建筑,以及建筑采暖、制冷等用能也依赖或可以依靠电能实现;农村、农业、农居现代化,智慧农业、美丽乡村、电气化农机、排灌系统也可以借助电能实现;智能制造、3D打印、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也都离不开电能,电能成为一种枢纽是普遍共识。

从能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从需求侧资源优化配置的趋势,以及电力改革的方向看,这种枢纽是可以在低压配电网实现的,未必一定要在国家电网垄断的网架下实现,除非国网从传统的垄断体制和思维模式下解放自己。

能源消费革命的快速发展,包括分布式、储能、微网、移动式等,它们发展的速度电网均跟不上,加上IT、DT、AI、5G,这些新技术的快速突破和应用,使用户对推动配电领域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能源互联网是由美国埃隆·马斯克提出:要让美国和全世界每一个家庭拥有一个屋顶光伏电站、一辆电动汽车和一个超级充电宝,使每个家庭实现“能源独立”。再将一个个能源独立的家庭在配电网实现互联,形成一个智慧的、高度参与的能源互联网,让能源用户不仅参与能源的生产,而且实现互助互保。电能在这一系统中的枢纽作用,与工业时代电力系统的枢纽存在根本的区别:一个是自上而下的枢纽,一个是自下而上的枢纽;一个枢纽在电网控制,一个枢纽在用户的家中。靠控制上端的枢纽将无法垄断市场,靠垄断也不可能操控终端。必须渗入到用户底层,而用户的选择依据为电网能更好的服务、友好的善意及良好信用。

2 打造平台型企业

平台型体现了国网的网络属性,是指要以能源互联网为支撑,以公司品牌信誉为保障,汇聚各类资源,促进供需对接、要素重组、融通创新,打造能源配置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和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平台,使平台价值开发与发展成为打造公司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十几年前,国家电网为应对电力改革呼声,曾经搭建过一个“交易平台”。在国网总部大楼建立了一个所谓交易中心,试图按照国网当时一统江山的理念进行电力交易。在交易大厅里只有国网一个总买家,要求五大发电公司等发电企业坐在对面卖电,通过卖方举牌竞价,进一步压低他们的上网电价,扩大自己的垄断利益,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马云不造任何商品,不买任何商品,但是他打造的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都是真正意义的平台。平台是多边互动的,不能由单边进行操作;平台是为大家服务的,不是把大家的利益掌控于股掌;平台要给用户带来参与和体验,参与感、体验感不好将没人上你的平台;平台要靠竞争建立,没有一个平台靠垄断能够成功。国网具有成为平台的潜力,并不代表它必然会成为平台。平台服务不友好,大家的参与感、体验感不好,大家就会用脚投票。

国家电网在保障供电上做了很多努力,在有电用的时候,谁也想不起电网,一旦停电就会怨声四起,媒体总是将电网作为众矢之的,是什么原因呢?对此,国网的认识在转变,国网近几年在配电上的投资并不少,但是客户不满意,其原因是国网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总是在“适应”、在“满足”,这都是被动的,没有主动去“助力”,更没有主动去“引领”,以致客户的感受度、参与度、满意度都不行。

客户参与感、体验感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电网是总买家、总卖家,所有的电厂都必须把电卖给电网,所有的消费者都必须从电网购电,毫无选择,更谈不上参与和体验。所以,平台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好电力供需双边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随着电力改革的深入,国家电网也建立了不少省际、区域和全国的交易中心,不是自己独家经营,而是自己绝对控股。因此,推动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强调“推动交易平台独力规范运行”既反映了电力市场供需双方普遍的要求,也反映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电力改革的决心。

3 打造共享型企业

[作者简介]为国有公共企业单位,共享型体现了国家电网的社会属性。毛主席对电力行业的要求是:“人民电业为人民”。因此,国家电网提出要树立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有序推进投资和市场开放,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能源互联网建设和价值挖掘,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打造共建共治共赢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与全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这个认识是对国网社会属性非常到位的理解,也是国家电网新一代领导班子在新时期对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践行。国家电网是国有企业,也是公共基础设施企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企业。电网资产是人民群众通过电费积累而成,应将“人民电业为人民”作为企业的社会属性。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要“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电网公司由于业务的性质,强调贯彻执行力,类似是半军事化的组织,同时也是自成体系,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企业。相同教育背景,相同的就职背景,相同的工作和生活经历,甚至几代人都在这个行业从事相似的工作,形成了非常特殊的关系和感情。在商品社会的今天,会把企业业务覆盖的区域视为既得利益的势力范围,造成上下一致共同捍卫这种利益,并联合抵制任何可能影响既得利益变化的变革。所以,国内有媒体曾用“帝国”来形容国网公司。

目前,对于“独享”、“分享”还是“共享”,在认识上还存有差异。因此,电网人要转变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理念,首先要从观念和认识上实现历史性的转变,这对电网将是一次翻天覆地的思想革命。

4 打造坚强智能电网

国家电网提出打造坚强智能电网,其含义是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的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上述定义显然是从工业时代看待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认识,很多国网的同志都秉承这样一个观点,“电网不坚强,如何智能化?”,只有“三华联网”,只有建设特高压交流一张大网覆盖中国,电网才能坚强,才可能搞智能化。做互联网的人很难理解这种想法,在他们看来提升智能化水平,电网才可能更加安全。

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储能构建的系统安全,还是特高压电网更安全?

国家电网从2008年之前的建设“坚强电网”,到2008年之后的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电网更坚强了吗?据国网领导说:“影响大电网安全的风险因素不但没有减少还在持续的积累;电网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局部“卡脖子”和部分工程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并存”。

发展坚强智能电网,应不断提升能源资源配置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更好地适应电源基地集约开发和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储能、交互式用能设施等大规模并网接入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服务需求。国家电网,仅靠传统的高投入、重资产,这条路是越来越窄了。现在的投入产出效率、效益实际上都在下降。

因此,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并过渡到智慧电网是一个必然过程,智慧电网即是我们所说的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的本质是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依照“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建设泛在能源电力物联网,实现坚强智能电网的融合,这也是出于对内外部形势战略的综合考虑。

5 加快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打造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的泛在电力物联网。是为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提高经营绩效、改善服务质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数据资源支撑,为管理创新、业务创新和价值创造开拓一条新路。承载电力流的坚强智能电网与承载数据流的泛在电力物联网,相辅相成、融合发展,形成强大的价值创造平台,共同构成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三流合一”的能源互联网。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就是用数据信息技术将万物互联,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阿什顿教授在1999年最早提出的。但是,其定义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入在不断演进。其基本原理就是给一切有必要的物体一个网络IP地址,靠无线网络将这些物体进行数据链接,通过各种感知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让万物变成为一粒粒“智慧的尘埃”,实现物与人、物与物、人与人之间,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更有效的互动、配置、优化和协同,形成“泛在聚合”,构建一个智慧世界。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信息时代的发展方向。对此,资本市场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一些在能源互联网技术上有优势的上市公司股价出现了大涨。发展泛在能源电力物联网给大量企业创造了机遇。泛在能源物联网有潜力带动社会资本、带动中小微企业,带动产业生态、带动创新创业,带动中国经济加快发展。

6 加快国网革命步伐

国家电网党组提出的这次重大转型,对于国家电网和整个中国能源行业,无疑是一次革命。要建设“三型两网”就是要打破思想的围栏、利益的围栏和行业的围栏。每一个能源企业要改变思维,用更加合作开放的心态以产生协同效应。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利益格局上开放、协调、创新,以实现共享目标。

目前,四川能源与民企合作,建设了一个智慧能源企业——川能智网,创新了一个数据平台“智网在线”。为电力用户在开闭站用户侧安装智能电表,大量收集用户终端用电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节能解决方案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建议,并将这些数据进一步分析结果供政府、金融机构和电网公司、发电公司分享,让大家通过数据改进优化本职工作。财政局根据大数据规律预测地方财政收入,税务局可预测税收情况,环保局可根据数据变动实时掌握用户是否开启环保设备,银行可跟踪放贷还贷情况,电网和发电公司可根据预测数据安排发供电计划。国家电网如能将这些电网公共资源向社会开放,让更多的企业挖潜创新,不仅大大提升整个经济社会的效率,也将极大提升国网的管理水平。希望国网能够跟进时代实现转型升级,为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国家电网枢纽国网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创新成果展示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科技成果展示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圆满完成春节长假保电任务
国网浙江电力 多措并举抓好电力保供和能耗双控“头等大事”
枢纽的力量
世界海拔最高县西藏双湖县纳入国家电网主网覆盖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善于抓枢纽的指挥艺术——析直罗镇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