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分析

2019-02-11 20:24周建明曹志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效价血型交叉

周建明,曹志林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输血科,四川 乐山 614000)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主要对人体红细胞表面中IgG、补体C3等不完全抗体检测,抗人球蛋白与不完全抗体结合时,造成红细胞聚集,此时判断为DAT阳性[1]。DAT阳性患者血清中能检测到自身抗体,输血时若自身红细胞被吸附,或存在致敏特性,则会造成血型鉴定异常,正反定型不符,促使交叉配血凝聚[2,3],是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重要因素。临床上RhD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等被认为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前提[4,5]。由于DAT检测溶血性疾病患者自身抗体在基层医院中比较少见,易造成新生儿溶血症漏诊,耽误治疗时机。为此构建并推广DAT检测及血清学特性检测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探讨DAT阳性患者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临床患者安全输血提供解决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确诊的DAT阳性患者54例,经血常规等相关检查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相关资料完整。男20例,女34例;年龄14~78岁[(47.69±7.54)岁];其中原发性AIHA 23例,继发性AIHA 31例(恶性肿瘤1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淋巴瘤5例)。

1.2方法

1.2.1DAT 新鲜血液标本经压积配置为1%红细胞,备用。解开抗人球蛋白反应卡,取备用红细胞悬液50 μl注到反应卡微柱管中,配套离心机上离心10 min,结果观察。红细胞滞留于凝胶上端或中上部时判断为DAT阳性,且根据红细胞滞留部位、凝胶背景情况进一步分为4+、3+、2+、1+、W+共5个等级;若红细胞彻底沉到凝胶介质底部时判断为ADT阴性。

1.2.2交叉配血试验 凝聚胺交叉配血,试剂选用合肥天一生物技术研究所的产品,操作如下:先离心血液标本,将生理盐水与红细胞混合配制成1 ml红细胞悬液(3%~5%),共2份;准备好2支有标记(主侧、次侧)的试管,将受血者2滴血清(浆)、供血者1滴3%~5%红细胞悬液加入主侧试管;受血者1滴3%~5%红细胞悬液、供血者2滴血清(浆)加入次侧试管;于试管中加入0.65 ml低离子介质溶液,混合均匀后静置1 min;随后加入2滴凝聚胺溶液,混合均匀后静置15 s,离心,速率为每分钟3400 rpm,共10 s;舍弃上清液,保持管底留有0.1 ml左右液体,轻摇试管,观察红细胞有无凝块,若没有则需重新操作,直到凝集现象出现停止;然后将2滴重悬液加入管中,轻轻摇动试管混合并同时观察结果,若凝集现象于1 min内散开,提示该凝集现象是由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配血结果相合;若1 min内不散开,则为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配血结果不相合。另外,对疑难交叉配血行冷抗体吸收试验、乙醚放散试验或自身抗体吸收试验等,以指导交叉配血。

2 结果

2.1DAT阳性凝集情况54例AIHA患者DAT均阳性,W+(弱凝集)17例(31.48%),1+16例(29.53%),2+ 20例(37.04%),3+ 1例(1.85%)。

2.2血型鉴定54例DAT阳性患者中发生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43例(79.63%),观察到患者自身红细胞、血清凝集33例(61.11%),提示患者红细胞内有自身抗体,需深入分析。先冷抗体吸收试验,再开展乙醚放散试验,最终确定血型:A Rh阳性13例(30.23%,13/43),B Rh阳性12例(27.91%,12/43),O Rh阳性9例(20.93%,9/43),AB Rh阳性9例(20.93%,9/43)。

2.3交叉配血检测结果54例DAT阳性患者中显示配血不合44例(81.48%),其中主、次侧均显示阳性反应22例(50.00%,22/44),主侧阳性反应、次侧阴性反应14例(31.82%,14/44),主侧阴性反应、次侧阳性反应8例(18.18%,8/44)。因冷抗体因素造成配血不合17例(38.64%,17/44),因冷凝集素效价1∶256以上造成配血不合8例(18.18%,8/44),因冷凝集素效价1∶128造成配血不合19例(43.18%,19/44)。

2.4交叉配血不合处理结果对44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行冷抗体吸收试验、乙醚放散试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最终发现交叉配血相合36例(81.82%,36/44),仍存在交叉配血不合8例(18.18%)。

3 讨论

DAT在鉴别诊断溶血性贫血,指导输血上有重要作用[6],其中DAT主要对原发性AIHA、溶血症等疾病诊断提供依据。DAT阳性指的是患者红细胞表面存在不完全抗体或补体,其原因包括[7,8]:①红细胞上的自身抗体影响;②接受输血的对象血液内存在同种抗体,和献血对象红细胞上抗原产生反应;③献血对象血浆与红细胞制品等之间存在同种抗体,和接受输血的对象红细胞抗原产生反应;④母亲血液内同种抗体经由胎盘附着于胎儿红细胞膜;⑤高球蛋白血症等非特异性吸附蛋白于红细胞表面包被;⑥补体将自身抗体、同种抗体等激活,促其于红细胞表面附着。本研究以54例AIHA、DAT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DAT阳性凝集强度以中弱凝集为主,W+至2+占98.15%,与相关报道结果一致[9,10]。

有研究显示DAT阳性患者体内有自身抗体,易造成自身红细胞致敏,对红细胞吸附,促使抗红细胞抗体产生[11]。一旦DAT阳性患者进行输血时,因为自身抗体对患者本身、他人红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凝集作用,致使ABO、Rh疑难血型鉴定难度大,同时也会影响交叉配血试验难度,特别是部分患者存在同种抗体,增加交叉配血难度。本研究54例DAT阳性患者中发生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43例,不符率79.63%,自身红细胞、血清凝集率61.11%,可见患者多存在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有冷抗体与温抗体之分,前者多在人体血清中分布,以IgM型常见,效价比较低。一旦感染、冷凝集综合征等出现,患者血清冷抗体效价便会上升,常温条件患者自身冷抗体也能和自身红细胞反应,影响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后者通常在AIHA患者中呈现强致敏性,影响交叉配血。本研究对43例患者先行冷抗体吸收试验,后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最终对血型确定。

目前临床用于交叉配血试验的方法主要包括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等,其中凝聚胺法在临床(尤其是急诊配血中)使用时间较长,操作简单且检测结果快,凝聚胺(高价阳离子多聚物)溶解后可释放较多的正电荷,与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发生中和反应,以减少红细胞间距,进而使正常红细胞之间发生非特异性凝集,并使IgG型抗体直接凝集红细胞[12]。加入中和液后,仅由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会因电荷中和而分散,而由抗体介导的特异性凝集则不会散开[13]。若10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底部则判断结果为阴性,提示受血者与供血者配血相合。本研究结果显示交叉配血不合44例,不合率81.48%,其中主、次侧均阳性反应占50.00%,单纯主侧阳性反应占31.82%,单纯次侧阳性反应占18.18%。临床上针对主、次侧均阳性反应,需对患者红细胞洗涤3次,之后行冷抗体吸收试验,对患者自身抗体解离,之后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测与主侧配血处理,同时对乙醚放散试验后的红细胞和献血人员血浆行次侧交叉配血;对主侧阳性反应、次侧阴性反应,提示患者血清有同种抗体,对此通过红细胞(被乙醚放散试验处理后)吸收患者血清自身抗体,被吸收后的血清行交叉配血试验;针对主侧阴性、次侧阳性,提示患者红细胞有自身抗体,致敏性强或被吸附,对乙醚放散试验后的红细胞行次侧配血试验。对冷抗体因素、冷凝集素效价异常上升患者来说,先温盐水洗涤红细胞,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之后根据情况行冷抗体吸收试验、乙醚放散试验。经处理后,最终显示交叉配血相合率81.82%。凝聚胺技术在交叉配血中虽然具有快速检出IgG抗体的能力,但近年来临床实践发现,凝聚胺试剂对效价较低的特异性Rh抗体有漏检的情况[14]。不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结果不一,关于这一点有待日后通过大样本数据进一步分析。

综上,DAT阳性患者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难度大,通过冷抗体吸收试验、乙醚放散试验或自身抗体吸收试验等合理应用,有利于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进行,为输血提供准确结果,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猜你喜欢
效价血型交叉
情绪效价的记忆增强效应:存储或提取优势?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应用HyD在仔猪断奶早期可提高维生素D的效价
连数
连一连
如何提高抗生素效价管碟测定法的准确性
双线性时频分布交叉项提取及损伤识别应用
生物效价法测定大黄炮制品活血化瘀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