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情境激活小学低年段科学课堂

2019-02-11 06:03李冬冬
神州·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情境教学新课标

李冬冬

摘要:《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布给小学科学教育提出了切实的要求,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应从孩童抓起,特别是新课标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从原来的3—6年的年段划分改为从一年级开始,这样重大的改革举措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再次成为焦点,如何有效创设情境激活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也成为教师们研究的课题。教者从“生活化情境”“游戏化情境”“艺术化情境”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地总结,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情境教学;科学探究

2017年2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布,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思路中,我们看到: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周期比较长,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本标准把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低、中、高三分学段。而对于一直在3——6年级进行教学的科学教师来说,如何面对才走出幼儿园,还从未接受过正规课堂训练的一年级小学生有效地组织教学,是一个新的挑战。

一年级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及其心理发展规律,使其在课堂上注意力很难长时间的集中,甚至在教师精心的提问时,常常会听不懂,答非所问,更不用说小组合作乃至准确填写科学记录了。

然而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也正是我们的科学教学所需要抓住的内在动力。如何能及时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呢?有效创设情境激活科学教学课堂就成为科学教师必须要深挖的教学策略。

一、让生活化情境走进课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提起“科学”,一年级小学生都会很陌生,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类似的学习对象更容易被学生感知,并能促进知识的迁移。因此,从生活化情境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就会成为学生走进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利用生活化情境导入,展开科学探究。

导入新课在科学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讲,生动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欲望。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感官总动员》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生活情境,导入科学探究:出示几个相同的杯子,杯子里分别装上纯净水、雪碧、牛奶、可乐、白醋,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找出哪一杯是“纯净水”。并思考,你运用了哪些器官才找到的答案?看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准确。纯净水、雪碧、牛奶、可乐、白醋都是孩子们生活常见的液体,而这样通过看、闻、偿、摸等自主探究的方式去寻找答案的比赛形式又激发了孩子们的好胜心。于是,科学探究正式启动……

(二)利用生活化情境比较,得出科学结论。

生活情境的利用不只应用在导入,在探究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科学结论。例如,苏教版一上第二单元第三课《借助工具观察》,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在体验用耳朵听和听诊器(直接观察和用工具观察)的不同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这样设定情境:1.出示图片听诊器:认识这个工具吗?

2.用耳朵直接听和用听诊器听会有什么不样呢?

3.活动:请同桌之间试着用听诊器听心跳,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与用耳朵听比有什么不同?

教师视频出示听诊器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4.小结:利用听诊器后,可以更清楚的帮助我们听到心跳的声音。

这一环节从学生的自身入手,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对比用耳朵听和听诊器听心跳的不同,让学生亲身体验使用工具大大延伸了听觉功能,发现使用工具的好处。同时了解助听器,初步感受到利用工具可以拓展人的观察能力。

科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也是生活的映射。因此,生活化情境正是敲开科学探究的大门。

二、让游戏化情境走进课堂,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游戏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能有效防止教学中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发生,并能推动科学探究的展开。

苏教版一上第12课《轮子的故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轮子的作用。教师可设计这样的环节: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好吗?

师:老师这里有一本字典,把它放在桌面上,手拿着吸管的一端,像这样,轻轻的推,能不能推动字典呢?你们猜猜看?

生猜测能或者不能。

师:试试看,像老师这样准备好,然后我们全班一起来推。

师:准备好了吗?

师:1-2-3,推。

师:能推动吗?

生:不能。

生:能。

師:有没发现吸管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吸管弯折了。

师:是呀,很用力了,吸管也弯折了,可是字典才推动了一点点。

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轻松点、省力点推动字典呢?

学生自然会想到:加轮子。

如此的小游戏设计,不但让学生体会到轮子的作用,还推动了科学探究的进行,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游戏情境不但能够推动科学课的探究环节,还能够在练习环节起到一定的作用。如《认识感官》一课,学生通过讨论、观察、小实验等方式认识了常用的感官后,教师将进行一次综合练习,考察学生利用感官的观察能力,于是,设计了这样一组游戏:下面我们将进行一次“感官大比拼”的闯关游戏,比一比谁的感官更灵敏!第一关:用眼看。规则为:当我们走进森林后会看到很多小动物,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小动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谁把小动物的特点描述得最详细他就是获胜者。接下来,利用多媒体播放森林中的画面。学生找动物,指出在哪里并进行描述。活动后小结:刚才我们是用眼睛来看,发现了这些小动物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大小……第二关:用耳听。第三关:用鼻闻。第四关:用舌尝。第五关:用手摸。通过闯关游戏,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体会到感官的重要性,又进行了课堂评价。

游戏是每个孩子都喜爱的。巧妙地运用游戏,不但增添孩子们的乐趣,也能促动科学探究的进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游戏环节时,千万不要过犹不及,遗忘初衷。因为,我们在教学中无论运用什么方式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

三、让艺术化情境走进课堂,辅助学生掌握科学实质。

低年级的孩子对知识的抽象概括能力还不成熟,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化手段将抽象化的知识打烙上形象化印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一)让“诗”融入科学探究。

培根说过“人们历来认为,诗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因为它能振奋起人的精神。”其实诗歌不但能振奋人的精神,也能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究。将诗歌引进科学教学,让科学知识通俗易懂也是一种情境教学。从苏教版小学科学的单元页上,我们不难看出每个单元的卷首都会有一首小诗让孩子们引发思考和疑问,从而自然地走进科学探究之中。

在科学探究中,我们也可以用小诗歌的形式进行总结科学知识,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学习了《筛子与黏土》一课,教师在总结时这样说:“干沙子:不沾手,颗粒大,捻一捻,很粗糙。干黏土:真沾手,颗粒小,捻一捻,很细腻。做陶瓷,用黏土;盖房子,用沙子!”这样押韵的小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还便于掌握科学知识。

(二)用“画”描绘科学现象。

一二年级的孩子还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相对于文字的表述,他们更喜欢画出自己看到的。因此,我们可以在实验中,让学生画出观察到的现象,真是地反应科学现象,力求还原科学现实,推进学生对科學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此将科学与求善求美求真教育结合恰好体现了课标的精神。

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组织与教学要兼顾知识、社会、儿童三者的需求,将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镶嵌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科学主题中,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课程的意义性和趣味性。”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正是好奇心强,探究欲旺盛的阶段,只要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一定会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7)《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湖北教育《科学课》2018年2月刊《让一年级科学课充满童趣》

[3]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郝成三.中国校外教育

[4]《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主编:余文森 福建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情境教学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