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成因与对策

2019-02-11 06:03赵紫叶崔诣晨
神州·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

赵紫叶 崔诣晨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时代到来,大数据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网络社会的发展拓宽了大学生实践空间和范围,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网络道德缺失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道德缺失行为透射在网络上,容易将其陷入现实与虚拟的价值冲突中。面对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存在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等问题,需认真调查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现状和成因,加大大学生成年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

一、网络道德涵义

国内学界关于网络道德的涵义基本可以分成两类。一是认为网络世界是虚拟的道德,强调其独立性;二是强调网络道德是现实道德的衍生物,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我们认为网络道德以现实道德为基础,对人们在信息处理中产生的关于规范和调节的伦理准则的社会行为,是网络建设的一个新课题。[1]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而造成网民的畅所欲言,不用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又因网络道德及行为在法律层面上尚无明确规定使得其界定并不规范、清晰,从而导致网络环境恶化。这也恰恰强调网民要自律,舆论必须受到监督。网络道德与非道德的界定是清晰的,网络道德体系始终是依托于现实道德体系的,现实道德体系若完善,就不存在说网络道德界定的不充分、不清晰。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环境调查和相关问题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群体抽样,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环境。得出以下结论:

1、网络使用程度非常高

大学生每天的通过移动端,PC端上网可以说已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上网时间以3~5小时及5小时以上的居大部分,甚至一小时以内的占据少数。互联网显然是已经形成了一个现实世界的映射,甚至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对网络依赖程度高。

2、“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网络的信息纷繁复杂,类型多样。网络信息无营养化严重,垃圾信息、广告等占据了大量的流量。一些谣言、自编贴更是充斥屏幕,一些非法网站总是屡禁不止,黄赌毒信息呈现出增多的趋势。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受到过信息污染困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接触过不良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不容忽视的。

3、网络环境文明程度不理想

几乎所有调查者都受到过违法网络行为的侵犯,其中造谣、谩骂、网络暴力最为严重和普遍,遭受侵犯个人隐私的调查者也不在少数。网络语言暴力是语言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通过使用侮辱性和冲击性的词汇,对网络上具体对象实施恶劣的言论,从而影响“受害者”的日常学习生活,并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心理伤害[2]。还有一些违法、不健康网站随处可见,由此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峻。有86.4%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里要用文明语言是大学生必备的网络道德,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意识上具有一定的对网络道德的要求和需求。

4、对网络道德的认识与实际行为不匹配

大学生网络道德发展主要矛盾在于主体对网络道德的认识与之所采取的实际行为是不匹配的。绝大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全部大学生都希望可以拥有一个道德、法制、规范的网络环境,但大学生自身对于构建和谐法制规范的网络环境的贡献意识不强,很大一部分学生在面对不道德网络行为时,选择无作为,甚至选择随波逐流。他们具有一定的主观的道德判断,同时也拥有对网络环境道德化的迫切希望和要求。但在面对不道德甚至违法网络行为对自己产生侵害时,有相当一部分调查者维权意识较差,选择息事宁人,忍气吞声或者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这与渴望拥有文明、道德、法治、规范的网络环境的美好强烈愿望是不相符的。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成因分析

1、现实社会道德体系的不完善

网络道德体系的缺失映射出的是现实道德体系中的不完善,网络道德缺失很大程度是现实社会道德缺失的放大化,网络使得道德缺失有了遮羞布,让人有意识去放纵地展示心中的丑恶面,如果网络言论的发表采取实名制,虽然减少很多不敢发声的言论,但会大大提高网民对自己形象的监视,有所束缚。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很大程度是受西方思潮的影响,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无论如何,真正去完善当下社会道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为网络环境的净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大学生自身素养的不足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大学生心理成熟滞后。大学生的生理成熟往往与心理成熟滞后形成矛盾,对世界的认识程度不足,对事物的见解和思考能力与年龄和教育程度应有的要求不相符。不成熟的心理很难调节这些矛盾,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网络成为大学生宣泄负面情绪的主要场所。在面对“伪鸡汤、伪道理”这些均有蒙蔽、伪装性质的价值观时,极其容易思考不充分,不具备对这些不正确的价值观的思考能力和辨别意识,思想极容易偏离正确的价值观,导致极端主义。

3、学校、家庭、社会等对成年社会道德教育重视不足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该在教育开展教育之初就加强对成年社会道德认知的输出。目前的教育环境很大程度反应出对大学生社会道德认知的轻视,极易造成“年龄歧视论”,个体道德发展水平不同,就会导致自身对道德要求的松懈,认为自己所做的是可以被原谅的潜意识增强。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环节沦为道德教育的“保姆機构”,造成大学生对网络教育的抵触和不耐烦的同时,也对各教育环节的教育信心造成不良影响。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四、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对策

1、加强网络思政队伍建设

从媒介知识、意识、信息能力、道德法制安全、素养能力等方面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大学生思想德育课要扩展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约束其思想、规范其行为,建立一支以优秀学生骨干为主体的校园网络监管队伍,倡导大学生自身提高个人网络道德修养[3]。运用好网络很强的开放性和互感染性将积极地、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传递给大学生,向具有蒙蔽、伪装性质的伪价值观宣战,与其争夺网络道德的宝贵阵地。

2、不断完善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体系

人们的道德自我调节受到社会文化和情境的影响,某些行为产生的自我知觉和理想中关乎道德的自我形象存在不一致现象[4]。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反应的是人精神层面的问题,需要网络制度法规的约束、监管。优化网络监管队伍,树立网络道德行为模范,变革传统道德教育方法、模式,加大网络管控面积,增强执法力度,构筑和谐绿色持续发展的网络生态环境。现实道德作为基石发展出网络道德体系,同时网络道德体系的进步和发展也在对现实道德产生着剧烈影响。网络道德出现偏差会极大程度的影响现实道德的发展。不断完善现实社会道德、法律体系,为了加强现实社会道德、法律体系面对不良网络道德影响的抵抗力。

3、推广网络实名认证,加大网络监管力度

网络的匿名性,使部分网络受众主体漠视网络道德,肆意出现网络道德缺失行为。推广网络实名认证,营造全透明的网络环境,使用户更加注重自己的网络言行。在推广网络实名认证的过程中,把握好和个人隐私之间的平衡。可以从公安机关处实名登记获取唯一网名[5]。这既能实现网络透明化,又能保护网民个人隐私,真正发挥其提高网络参与主体的诚信道德意识、规范网络言行的治理功能。网络世界不是法外之地,对于严重的网络道德缺失行为,应受到专门的法律制裁。维护法律在治理网络环境中的权威,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4、对大学生进行“慎独”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环节要齐心合力,从大学生网络主体内部生态环境入手,提升其网络道德观念和判断能力,强化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增强其对海量信息甄别力、运用力,传播真实客观的消息。促进大学生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同时进行“慎独”教育,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网络主体的网络道德自律能力,构建我为人人的情感奉献氛围,培养群体和谐共在的网络生活观念[6]。激发大学生社会成员意识,在更多社会的网络道德实践中去感受和历练,通过这种方式表达的网络道德教育,也增加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这之间的互动,调动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信心。

参考文献:

[1]白玉文.青少年网络道德探析[J]. 江淮论坛,2004 (5):158.

[2]赵娟.新时期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表现及成因[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2):179-180.

[3]张元,刘林.移动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问题与教育策略研究[J].《科学与管理》,2017(5):68-73.

[4]崔诣晨,赵紫叶,夏琪,王进怡.心理理论视域下的道德自我调节探微[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6(12):760-768.

[5]馬丁,李丹.网络“实名认证,网名上网”技术研究[J].通信技术,2014,(1):91-96.

[6]王雅丽.从“规范-律己”到“对他负责”——他者视角下的网络道德教育探寻[J].教育科学研究,2016(9):20-25.

猜你喜欢
网络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