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中国农业变迁轨迹研究

2019-02-11 13:06李棠徐启豪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语料库

李棠 徐启豪

摘 要:在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运用词频、主题词等语料库分析手段对改革开放以来的21份涉农中央一号文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由传统到现代、由单一到多元的发展态势;作为机构话语的中央一号文件,既能体现出党和国家对“三农”的立场和态度,又能反映出语言与社会变迁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语料库;中央一号文件;变迁轨迹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一直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5年、2004年以来又连续16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文章借助语料库技术,对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发布的21份涉农中央一号文件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揭示机构话语所反映的意识形态、权力,以及机构话语与社会主体、语言与社会变迁的辩证关系,探究这21年中国农业的发展变化轨迹,进而从语言学角度为相关领域的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一、批评话语分析和语料库语言学

(一)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一种把语言的社会性作为分析目的的话语分析,它关注社会中的不平等、不公正现象,揭示语言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并致力于改进这种不平等。在CDA发展的同时,学者们也不断关注CDA中的“意识形态”、“权力”、“批评”的变化与发展。赵芃、田海龙指出CDA中的“批评”是对语篇与社会辩证关系的探索,一方面社会现实制约语篇,另一方面语篇也制约社会变革。李桔元、李鸿雁认为“意识形态”既不具有贬义,也不具有专属性,而是具有普遍性和中性化特点;“权力”是话语参加者之间的“支配”关系,在语言使用中是一种“软力量”;“批评”不存在否定的含义,而是揭示、解释话语中隐含的各种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既然CDA是一个普适性的话语分析范式,因此从CDA的视角来分析我国的中央一号文件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权力,以及该机构文件作为语篇文本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是可行的。

(二)语料库语言学

批评话语分析虽因其跨学科视野得到迅速发展,但也因其自身的弊端而备受诟病。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弥补了这一缺陷,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运用语料库中的词频、词语搭配、主题词等技术分析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及话语建构,揭示社会不平等现象是学者们的主要研究内容。在国内,钱毓芳首次介绍了语料库语言学和CDA的结合,并详细展示了如何获取语料库数据及怎样利用相关数据为CDA分析服务。之后,很多学者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总之,语料库结合CDA常用的阐释方法,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促进了CDA的全面和准确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改革开放以来的21份涉农中央一号文件为语料建立整体语料库,同时以每份中央一号文件为语料建立各年份语料库,运用Antconc3.4.4分析高频词和主题词,科学量化中央一号文件的言语特征,力求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年来中国农业发展有何变化?变化的规律、轨迹是什么?

中央一号文件通过哪些语言形式反映出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

中央一号文件和我国农业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

三、具体分析与讨论

(一)高频词分析

鉴于功能词在语言应用中虽然具有语法意义且重复率较高,但没有独立完整的词汇意义,本研究将整体语料库中的功能词如“的、和、等、要”等去除,对剩余的排名前20的高频实义词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农村”、“农业”、“农民”分别位居第一、第二和第五位,说明该语料库的主要议题是“三农”。连续多年的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并提出发展完善的具体措施,体现了中央对“三农”的高度重视。民以食为天。“农产品”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出现在前十名的高频词中,说明中央对关系到人们生存的必需品的高度关注。“建设”、“发展”、“加强”、“推进”、“加快”、“支持”、“生产”、 “完善”、“实施”、“提高”、“建立”这些物质行为动词高频率出现,进一步阐释了中央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体现了中央的权威和主动作为的态度。“工作”、“改革”、“政策”、“服务”、 “制度”则突显了中央对“三农”问题主要从这些方面着手改革和完善。

高频词反映语料库语言的显著特征,在一定程度体现了语料的主要议题。以上分析表明,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央针对“三农”问题所发的重要文件。作为一种机构话语,它反映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二)主题词分析

以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LCMC)作为参照语料库,通过AntConc3.4.4软件的“Keyword List”对各年份语料库分别进行主题词提取,按照關键性(Keyness)由高到低的顺序取前10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关注“三农”。21份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词中,除2011年、2014年、2016年和2017年外,其他年份均出现“农”或“城乡”等词汇。2011年主要是关于水,如果以“水”为检索词进行索引行检索就会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农田灌溉,”所以,中央当年重点关注农田水利。同样,2014年关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2016年关注“休闲农业”等新业态、2017年关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这四年的一号文件也均没有离开“三农”。

把历年的主题词进行横向对比,发现各年有各自的关注点。1982年“生产”、“责任制”、“多种经营”反映出当年中央关注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商品生产”、“合作”、“经济”反映出中央关注农村商品生产和各种合作经济……一直到2018年的“乡村”、“振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阐释和部署;2019年的“农村”、“乡村”、“农业”说明农业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是重点。

结合时间和历史背景,发现这21份中央一号文件和党的重要会议密切相关。下面,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以及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将改革开放以来的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分阶段具体分析。

第一阶段:1982-1986,恢复和加快农业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因此,这一阶段的中央一号文件出现了“粮食”、“责任制”、“承包”、“商品生产”、“统购”、“定购”、“集体”、“乡镇企业”等主题词,主要是放活农村,放活农民。

第二阶段:2004-2007,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因此,这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主题词“农民”、“增收”、“进城”、“现代农业”等充分体现了党在这一阶段“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

第三阶段:2008-2012,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因此,这五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对“三农”的工作重点通过中央一号文件主题词“基层组织”、“基础”、“公共交通”、“增加”、“补贴”、“采购”、“限价”、“下乡”等体现出来。

第四阶段:2013-2017,城乡发展一体化。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因此,这一阶段的中央一号文件出现了“合作社”、“富农”、“主体”、“转让”、“脱贫”等主题词,反映了中央在这一阶段的“三农”工作重点,也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体现。

第五阶段:2018—,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因此,“乡村”、“振兴”、“农村”等成为2018年和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词。

这五个阶段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在党的“三农”工作指导思想下对“三农”工作的具体总结和部署,都是党对“三农”工作的立场、态度的充分反映,是党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

(三)结果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21份涉农中央一号文件语料库的高频词和主题词的分析表明:21份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但也具有各自的关注重点;五个阶段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立场、态度的具体体现,都反映了党的意识形态。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的轨迹:21份中央一号文件主题词从一开始的“粮食”、“责任制”、“农产品”、“农业税”等到后来的“科技”、“休闲”、“旅游”、“电商”等,意味着这是一个从农业的一产占主体,到农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法发展的过程;一个由传统农产品供给功能到生产、生活、生态的多样化功能拓展的过程;一个由农村、农业让位城市、工业,到统筹城乡发展,再到城乡一体化发展,最后到乡村振兴的变化过程;一个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

在对这21份中央一号文件的语言型式进行反复考察过程中,还发现批评话语分析在帮助人们理解机构话语及其功能时起到了重要作用。党中央把“三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指出解决思路和总体要求,一并写入党的文件形成新的机构话语;同时,新的机构话语反过来又影响社会现实,即各级党委、政府在“三农”领域的工作重点都将围绕这些新词展开。简而言之,社会主体将新现象、新问题引入机构话语中构建新的话语,新的话语反过来又影响着话语的接受者及其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和促进社会变革。

四、結语

文章以批评话语分析为视角,结合语料库语言学,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针对“三农”问题所发布的21份中央一号文件。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由传统到现代、由单一到多元的发展态势;作为机构话语的中央一号文件,其特殊的语言模式体现着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立场、态度,即反映着我们党的意识形态;中央一号文件与我国“三农”发展变化的关系,又反映出语言与社会变迁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参考文献

[1] 赵芃,田海龙.批评性语篇分析之批评:评介与讨论[J].南京社会科学,2008(08):143-147.

[2] 李桔元,李鸿雁.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最新进展及相关问题再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04):88-89.

[3] 钱毓芳,田海龙.话语与中国社会变迁: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03):40-43.

[4] 邵斌,回志明.西方媒体视野里的“中国梦”—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J].外语研究,2014(06):28-33.

[5] 刘立华,马俊杰.中国梦与话语权的建构—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新华社对外报道中国梦话语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23(01):29-34.

[6] 李端阳,王志军.专门用途英语主题词与社会变迁—基于《世界海关组织新闻》语料库的分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02):31-36.

基金项目:文章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人文社科类):“一带一路”沿线涉农领域关键语言服务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J18RA218。

作者简介:李棠(1983-),女,山东莱芜人,讲师,硕士,博士在读,主要从事语篇分析、外语教学、农村金融与财政研究。

猜你喜欢
批评话语分析语料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广告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及其对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启示意义
新闻语篇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意识形态解读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基于网络语料库的“给力”研究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