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只能守拙

2019-02-11 10:36游宇明
杂文月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取巧陈寅恪毕业论文

游宇明

忝列于江南一所普通高校。每年有一个固定的任务: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我发现对待毕业论文,学生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态度非常认真,文字、标点都很讲究。开题报告、论文初稿发过来,你提了意见,他会不折不扣地落实。老师不小心遗漏的问题,他也顺便改正了;一种是敷衍塞责,他不在乎材料、论文本身的质量,一切以老师是否同意定稿为转移,你提出问题,他总是改得不到位,一份材料可以让你反复看上九次、十次。

人本质上是向往舒适的,以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的回报是许多人的心理公约数。世间也确实有些事可以取巧。比如你想上街买本书,又想及时回来做别的事,最好的办法是开车,万一没车就打的,最笨的大概就是走路了;再比如你希望记住英语单词,一个一个字母记肯定是最无效率的,假若能发现一些规律,一定可以记得更牢。但世间有些事只能守拙。还是说写毕业论文吧,一篇论文是否通过,并不只是指导老师说了算,还要过导师小组的审查。导师小组同意了。二级学院要审核,签署意见。就算学生毕业走了,你的论文还得面对学校的检查、教育部的抽查。在如此严格的审核机制下,一般老师是不太愿意放水的。你不将论文当回事,而老师又不愿放水。最后必然是你一稿、二稿、五稿、六稿地改。老师再一稿、二稿、五稿、六稿地看。累了老师,也累了你自己。

仔细想来,世间能够取巧的,其实都是小事。小事內涵简单,牵涉面窄,不涉及人性、人品。取巧是一种做事的方法。大事则只能守拙。人事环节多、牵涉面广,你投机往往要以别人加倍的付出为代价,这就必然遭到他人的“阻拦”。从而无形中为自己挖下一个大坑。那些做贪官的,那些喜欢炒作自己的。那些以不当手段赚钱的,谁不是想取巧?最后谁又得到世人的好评价?

生活中的大成功者都是守拙的。陈寅恪被称为“教授的教授”,精通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种语言,写出了《柳如是别传》《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等学术名著。然而,有一点别人未必知道:陈寅恪一生的活动区域不是教室、礼堂。便是书房。如果他不是这样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读书、写作、思考上,而是像某些人一样,借用新潮的理论诠释自己迂腐的见解,陈寅恪也不可能成为今天的陈寅恪。

学会在大事上守拙,并不容易。表面上看,只要为人实在点、做事认真些,即可搞定。其实不然。原因很简单:我们周围总有些浮躁的人,总有些挖空心思投机取巧的人。他们也可能在某个地方、某个时候赢得过一点利益。给了其他人不良的心理暗示,似乎抄近道便可成功。守拙先要过的第一关是不怕吃亏。

人還得有点格局,既要看到大地,也要看到星空,既要看到眼前的苟且,也要看到诗和远方。守拙不是笨拙,更不是愚蠢,而是不计辛劳为未来的长途跋涉准备行装。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格局,你才会在大事上甘心守拙,也才能守出趣味。

这个世界从来不曾属于投机者。

小黑孩/图

猜你喜欢
取巧陈寅恪毕业论文
郭沫若、陈寅恪致沈兼士——关于《“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的通信
陈寅恪与唐筼的爱情故事
大学的精魂——重温《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本科毕业论文:取消还是改革
多做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