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诸葛亮抵个臭皮匠?

2019-02-11 10:36汪弱之
杂文月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鲁肃周瑜围墙

汪弱之

诸葛亮一定胜过臭皮匠吗?臭皮匠一定不如诸葛亮吗?我以为不一定。固然在通常情况下三个臭皮匠只抵得上一个诸葛亮,但三个诸葛亮只抵得上一个臭皮匠甚至三个诸葛亮还抵不上一个臭皮匠的情形也是有的。

三个勾心斗角的诸葛亮,抵不上一个臭皮匠。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来到东吴,与周瑜、鲁肃共同谋划对付曹操的方略。谋划是成功的,孙刘联军击退了强敌的进攻,确立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不要以为有这三个高手运筹,胜利是必然的。我们知道,因感到诸葛亮的存在对东吴是巨大的威胁,周瑜多次想将他置于死地。假如周瑜不听鲁肃的劝告,果然诸葛亮被害了,谁能在数九寒冬借到东风?借不到东风,又如何火攻?没有火攻,怎挡曹公?又假如诸葛亮先下手为强,要了周瑜的命,孙权能罢休吗?孙刘还能联盟吗?再假设鲁肃为了自己当都督,借诸葛亮之手害了周瑜,会不会引起内乱?不管是孙刘联盟破裂,还是孙权集团发生内乱,总是自乱阵脚。尚未交战,胜负已定。如此,曹操不必亲赴前线,只要派一个有中等计谋的人统领大军就行了。

三个缺乏担当的诸葛亮,抵不上一个臭皮匠。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发表后,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文章虽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它的实际作者却只是一名教师——南京大学政治学系副主任胡福明。那么,为何那些享有盛名的哲学家(哲学家应该是智慧的化身)没有写出这样的文章,胡福明却坐在医院的走廊上写出了呢?胡福明说得很明了,文章并没有什么独特的观点,说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是中学生都了解的常识。但在当时,说出这些常识是要冒风险的。明白了,有些哲学家没有写出这样的文章不是水平问题、认识问题,而是缺乏敢于担当的精神。为了避免风险,他们可能心中想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笔下写出的却是两个凡是怎么样就怎么样。

三个夸夸其谈的诸葛亮,抵不上一个臭皮匠。著名作家陸文夫有部小说题为《围墙》。小说中说,一场风雨,建筑设计所的围墙倒塌了,围绕如何重砌围墙,所里组织了讨论。吴所长说,新围墙一定要新颖别致,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古典派黄达泉说,围墙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富有装饰意味,它对形成建筑群落的风格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现代派朱舟说出不同看法:我们考虑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要造得高大牢固。两派之外的何如锦则认为最合理的办法就是把塌下来的再垒上去,这在围墙的历史上是有例可循的。几个人都是建筑业的诸葛亮,也都说的是原则,没说到具体的方案。这样的讨论不会有结果的。与上边的人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而立。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办事员。讨论如何砌围墙没有他的份,然而却是他利用星期天带领工人与技术员砌好了墙。虽然上边说到的诸葛亮们对新砌的围墙评头品足,说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但受到周围百姓与外来专家的好评(有的专家是赞不绝口)。

勾心斗角、缺乏担当、夸夸其谈都是人的品质问题。除了品质有问题可以让三个诸葛亮抵不上一个臭皮匠外,还可能是其它的原因。比如,在“文革”中让一些精英人物去每天打扫厕所、扫大街,他们能比普通的清洁工扫得更快更干净吗?对此,本文就不加以探讨了。

猜你喜欢
鲁肃周瑜围墙
突然之间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围墙的信念
三国军师争锋之鲁肃:三国最被低估的富二代
夏天的围墙
鲁肃机智调解
周瑜『折节容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