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卫生应急线下、线上教育培训与演练模式探索研究

2019-02-12 04:23吴群红郝艳华梁立波高力军单凌寒康正宁宁焦明丽孙宏崔宇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演练卫生应急

吴群红 郝艳华 梁立波 高力军 单凌寒 康正 宁宁 焦明丽 孙宏 崔宇

21世纪人类进入高风险社会,不断增加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往往会借助于人类复杂社会系统的网络交织和放大机制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引爆并诱发连锁危机[1]。因此,提升公民的风险意识、培养一大批具有卫生应急风险防范知识,掌握风险处置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一大批卫生应急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优先关注的领域[2-4]。在中国,虽然应急知识和能力提升的意义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大学生在卫生风险意识、应急知识、准备和技能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更重要的是,如何探索更高效的应急管理教育和培训模式,改变传统只重视知识传授而不重视操作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陈旧模式、高校的教育亟待改革。本研究对我国高校学生应急知识和能力的现况进行调查与诊断,了解应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和设计改进传统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一、一般资料

(一)调查研究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黑龙江省调查7所高校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806份,有效率90.3%。运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定性调查

采用个人深入访谈法,设计访谈提纲,对高校开展卫生应急管理教育的教学模式及其活动效果进行深入访谈。

(三)专家头脑风暴法及专题讨论

选择高校从事卫生应急管理教育的专家、高校卫生应急研究者者以及卫生应急管理实践工作者,同时邀请高校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学生管理者,对涵盖高校学生应急知识和技能准备、应急培训和演练参与度、培训、演练效果满意度、应急教学和培训问题等多维视角的调查问卷设计结构及内容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围绕应急管理线上、线下创新管理教育模式构建进行探讨:重点聚焦创新模式的设计目标、设计理念、模式核心构成要素、方案与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开发、学习与考核功能模块设计及平台资源整合等内容展开了专题讨论。

二、结果分析

(一)高校学生应急知识和能力现况及问题

调查研究显示: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6.2%的学生曾经经历过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约有61.2%的学生参加过不同形式的应急培训、演练等活动。调查对学生的应急意识、应急态度、应急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进行了测评。每个测评条目评分采用1~5级计分,分值越高说明该项应急准备测评指标越好,每个指标的得分为该指标所有条目得分相加再除以条目数;应急知识与技能通过26个问题来测量,答对1题可得1分,应急知识与技能得分为所有条目得分相加,并将所得的得分进行标准化[标准化得分=知识与技能总分/条目数(5)]。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在风险意识、应急态度、准备行为倾向、应急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总体得分不甚理想,其中以应急知识和技能以及应急准备行为倾向得分为最低。见表1。

表1 大学生应急知识技能及准备调查结果

(二)大学生不同类别应急知识掌握情况及参加应急培训和演练情况

问卷调查中将应急知识与技能调查分为:突发公共事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种类型。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社会事件类应急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对社会事件类应急知识平均得分为81.3分,其次是自然灾害类知识79.4分,事故灾难类知识77.7分,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的类知识掌握的最差平均得分仅为60分。

由表2可以看出,高校学生过去一年接受应急教育培训除外火灾和地震超过10%以外,其他培训均在10%以下,而参加的演练活动也只有地震和火灾的比例最高超过了20%,绝大多数学生接受的应急教培训和演练程度极低。

表2 过去1年参加应急教育培训及应急演练活动情况调查(%)

(三)应急培训与演练效果满意度调查

课题组对参加过的突发事件培训的满意度及效果进行了调查(图1)。结果显示,参加过的应急知识培训活动效果总体满意度不高,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仅有2.4%和9.1%,而非常不满意的高达66.4%。而对应急演练活动效果满意度调查显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仅有2.3%和6.3%,而非常不满意的竟然高达76.4%。提示我国高等院校亟待大力加强高校的应急教育和培训工作,特别应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提升应急教育和培训的效果。

(四)学校应急教育存在的问题——培训方面调查

学校在应急教育培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培训活动开展的少。(2)培训目标不明确。(3)缺乏教材,设施不足。(4)学生参与性不高,效果不好。以上存在问题的百分比分别是52.0%、41.5%、40.9%和36.2%。见图2。

图1 被调查者对参与过的应急培训与演练效果满意度评价

图2 学校应急教育存在的问题——培训方面

基于上述发现的问题,急需针对高校学生目前存在的卫生应急知识、技能短板,特别是现有应急教育与培训模式的弊端和缺陷,设计和开发更有针对性的、能够为高校学生和社会公众提供更方便、可及、高效、创新的卫生应急管理教育培训新模式。

(五)应急管理线上、线下创新管理教育模式的设计与构建

1.模式设计目标

应急教育是以发挥学生在应急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以提高其应急知识、技能为核心目标,围绕应急知识、应急技能、应急准备和应急行为改变为核心内涵,拟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培训,使大学生不仅掌握必要的应急管理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学习来培养大学生树立危机观、掌握应急知识和技能、制定应急计划技能。大学生只有首先认识到危机意识的重要性,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如何应对危机,并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动机。

2.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及互联网MOOC设计理念,探索创新教学模式

美国学者Jean等[5]提出了情境学习理论(Situated learning),认为知识学习与学习的情景存在密切关联,学习不仅仅是个体性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也是个体参与实践活动,与他人或环境等交互作用中构建知识的过程(图3)。这一理论要求人们改变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弊端,倡导构建一个为学生提供动手和实践的机会,通过创造一个特有的平台和学习情境,推进个体与学习情境的有效互动,特别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虚拟情境演练演习项目的设计,创设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形式,在真实的情感和特定的环境中,使被教育者通过亲身体验和感觉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图3 情境学习理论示意图

3.线下、线上应急教育培训创新模式的设计与模式内涵研究

(1)方案设计: 通过文献研究、头脑风暴以及专家咨询和讨论结果,课题组设计了以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以培养应急管理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目标,运用互联网及计算机创新技术手段,衔接线下、线上多样化学习与考核模式,融合教材、案例、理论与技术操作工具、网上自主学习与演练、公开视频、MOOC、计算机虚拟实验项目等众多学习工具和资源、并系统整合应急知识教育、理论探索、技能操作、演练和模拟为一体的创新性线下、线上融合教育新模式(图4)。(2)线下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组主编首部《卫生应急管理》规划教材,编写了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卫生应急教育的规划教材两部;编写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案例教材2部,出版了卫生应急风险管理及评估工具指南、卫生应急演练理论与实践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关键技术指南3部,撰写卫生应急关键知识、技术培训手册50个。(3)线上课程设计与教育资源开发:通过计算机及互联网平台技术,编辑了系列培训课程材料,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卫生应急管理与处置专业人员以及整个社会公众开放。首先制作了首部《与危机共舞——卫生应急管理方略》视频课,获批教育部公开视频课程;编写黑龙江省人社厅网上在线培训课程《卫生应急管理》,成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和晋级考试科目。此外,还完成了《卫生应急管理》MOOC课程的制作;开发了《公共场所生物恐怕袭击卫生应急处置关键技术》虚拟实验项目,开发了公共卫生培训大厅,多种网上视频课程等上线,为学生利用丰富多样的网上课程开展自主学习和自我能力测评提供了重要的基础。④应急教育培训、演练与自主学习和考核功能模块设计:通过对传统应急教育与培训模式缺陷的分析和诊断,借助于国家科技部863项目以及卫生重大行业基金项目开发的卫生应急信息平台,课题组探索和设计了体现系统、开放、大规模、多渠道、多媒体、多方式、个性化、参与式在线教育和学习的创新教育与培训模式。聚焦学生的关键知识和能力短板,课题组不断拓展应急培训与演练平台上的功能模块,设计了卫生应急关键技术集成系统与应急演练功能模块,实现了知识学习、技能培训与演练的有机整合。通过开发卫生应急知识库、案例库、疾病库、应急预案库、关键技术库、应急考核学习与考核试题库,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自我考核评价、自我演练、主动参与计算机模拟实验等学习目标和要求的实现提供了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

此外,将其与风险评估、现场流调、预案编制等核心能力评价有机融合,使其成为集知识学习、技能培训、能力演练及应急学习考核等多功模块的学生自主知识学习与考核资源和学习平台。见图5。

图5 整合自主知识学习与考核资源的学习平台设计

三、讨论与建议

(一)高校学生应急知识技能不高,风险意识及风险防范工作亟待加强

针对黑龙江省7所高校大学生应急教育培训现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风险意识不高,对应急的重视不够,突出表现在应急知识和技能评分偏低,仅为勉强及格程度,多数学生缺乏对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的应有知识与能力上的准备。对1 806名学生的知识掌握摸底调查显示,对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社会事件类四类突发事件常识性知识的掌握来看,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掌握程度最差,其次为各类是事故灾难知识,提示高校教育应高度重视相关课程的设置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

(二)传统教育与培训模式效果不佳,亟待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在过去一年接受应急教育培训和参与相关应急演练的程度非常低,除火灾和地震外,绝大多数学生接受的应急教培训和演练程度非常低,不足10%。然而,针对相关应急教育培训和演练的效果满意度调查显示,非常不满意的竟然分别高达66.4%和76.4%。提示以往开展的短期、一次性应急教育和培训活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知识更新太慢、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此外,由于现有的应急教育和培训方仍主要以课程讲授为主,培训形式单一、缺乏互动和参与性,由于学生们自身的风险意识不高、对应急知识的重视程度不高、特别是被动的知识灌输式学习带来的学习动机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总体教育培训和演练效果不佳,因此亟待探索创新性新的应急管理教育与培训模式。

(三)创新性卫生应急线下、线上教育培训与演练新模式需要实践探索的不断完善

基于大学生应急知识与能力问题诊断,通过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6-8],课题组探索能够将课题组既往科研与教学成果有效转化的新方式。在情景学习理论与MOOC设计理念的指导下,设计了能够有效融合线下、线上众多应急教育资源,将MOOC、计算机虚拟实验课程、网上课程、教材、案例、视频、动画、应急演练情景等众多学习资源有机融合的新方式,并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了将上述资源的系统化集成,实现集应急知识教育、理论学习、技能操作、应急演练和模拟等多种目标为一体的应急教育培训与演练信息平台。

这种展现线上、线下互动,课堂内、课堂外结合,动脑与动手衔接、计算机虚拟情境场景实验与演练结合等多种特色的新学习环境和教学形式的创设和探索,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获得知识的单一、刻板模式,实现了将知识检索、理论学习、案例解剖、技能实践、在线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在线模拟演练、线上学生自我知识能力测评与线下老师课程考核等多种方式有机融合。

目前,这种创新性线下、线上融合的应急教育模式已经初步建立并推广。到2019年年底,已经有近1万人学习了公开视频课并通过计算机虚拟实验项目完成了计算机虚拟实验的考核。近7万人浏览和学习了课题组制作的线上课程。此外,课题组开发的卫生应急教育培训与演练平台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市,学习访问量达68万人次,学习时长平均为20 min。几年来的探索实践表明,创新式应急教育培训和演练模式的探索无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亟待对这种创新教育培训模式的经验和不足开展评估研究,并推进这一创新模式内涵的不断充实和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演练卫生应急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保护环境卫生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A卷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Dijkstra算法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卫生歌
讲卫生
阅读理解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