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文职护士参加卫勤保障任务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

2019-02-12 03:53于全波李春兰盖艳丽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文职卫勤护士

于全波,李春兰,盖艳丽

军队文职人员是指按照部队规定编制聘用到军队工作,履行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同类岗位相应职责的非现役人员。文职护士与军人护士一样,既承担着地方和军队伤病员的医疗救护工作,又担负着卫勤战备训练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神圣使命。随着我军编制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军人护士数量逐渐减少,文职护士已成为我军卫勤保障的中坚力量。该文回顾了文职护士在完成多样化卫勤保障任务、提升卫勤保障能力中的作用,并对卫勤保障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1 文职护士在多样化卫勤保障中的作用

1.1 灾害救援中的作用杨亚娟[1]、公斌[2]分别总结了文职护士在汶川、玉树地震灾后救援中的经验,强调应加强空运救护力量建设,健全立体医疗后送救护体系。温丽芳[3]总结了文职护士在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救援中的经验,针对文职护士暴露出的应急能力欠缺、无菌观念不强等弱点提出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1.2 联合演习中的作用侯晶[4]、朱丹[5]分别对执行“跨越-2015·三界 B”、“跨越-2016 朱日和 D”演习任务的文职护士进行了质性访谈,针对不同的心理变化展开分析与讨论。研究认为参演前应重视对文职护士进行心理调适、强化战救知识培训,进而提高文职护士军事演练适应能力。另有文献[6]对文职护士赴西藏参加“2015-某A”实战演习任务进行了总结,分析了高原环境下影响方舱医院护理工作的主要因素,为特殊环境下卫勤保障任务开展提供了参考。

1.3 军事外交中的作用2015年104名文职护士参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保障,并圆满完成任务。安广隶[7]对文职护士参加阅兵卫勤保障意愿、卫勤保障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郭上玲[8]介绍了“联合救援-2016”中-德卫勤实兵演练中文职护士抽组情况与工作职责;并强调这一行动是我军一项重大军事外交活动,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 提升卫勤保障能力的措施

2.1 以DMAIC模式推动培训质量持续改进DMAIC是6 Sigma管理流程质量改善的重要工具。冯晶[9]通过 DMAIC 模式,即界定(Define)、测量(Measure)、分 析 (Analysis)、改 进 (Improve)、 控 制(Contro1),对某医院68名文职护士进行测评,包括:政治素养、军事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护理服务等指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文职护士卫勤保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再培训、再测评持续改进。DMAIC模式注重对卫勤训练追踪问效、持续改进,对增强文职护士体能、提升专业素质效果显著。

2.2 以指标体系构建指导卫勤保障核心能力提升陆皓[10]通过研究构建了文职护士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自身能力准备、急救护理能力、灾害救护应对能力、灾后护理能力)、33个二级指标,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11]。为进一步明确不同战区文职护士卫勤保障核心能力,相关研究[12-14]分别构建了文职护士海洋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远洋卫勤保障核心能力体系、高原军事演练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为针对性地提高不同战区文职护士卫勤保障能力提供了依据。以上指标构建均采用Delphi专家函询法。该方法能够做到集思广益,但研究结果受专家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建议今后文职护士卫勤保障指标体系的构建结合多种方法进行,以克服单一构建方法的弊端。

2.3 以知识竞赛、专题讲座促进战救理论知识掌握战现场救护除涉及复苏、输血、感染防治、休克防治、清创等基础护理知识外,还包括核武器、生物武器及新概念武器损伤、特殊环境战伤等护理内容。通过开展战现场救护知识竞赛,可增加理论学习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对促进文职护士战救理论知识掌握效果理想[15]。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开展专题讲座,增加了文职护士对战现场救护的感性认识。远程授课是专题讲座的形式之一,具有不受地域限制,可充分、高效利用教育资源的优势;但培训效果受多媒体设备优劣的影响,亦难做到教学互动。建议文职护士战救理论培训应进一步丰富形式,扬长避短,切实增强培训效果。

2.4 以比武、微视频录制助力战伤救护技能提升现代战争以高科技、局部化为突出特征,文职护士面临着伤类复杂、伤情严重、批量伤病员密集送达等紧急救治任务。如何高效把握战伤救治 “黄金1小时”,是文职护士面临的严峻挑战。“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是战伤救护的五项基本技能。某医院通过邀请卫勤专家对“五项技能”进行规范示教,组织文职护士进行“五项技能”大比武,提高了训练积极性[16]。随着手机微信客户端的广泛应用,标准化操作微视频使技能培训工作更加精细化、灵活化。操作微视频可由医院组织教员统一录制。通过微信转发后,文职护士可对照标准化视频自行、反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战救技能训练效果。

3 卫勤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1 人员思想顾虑多,相关干预策略少调查[17]显示,文职护士初期接到卫勤保障任务时,大多数存在紧张、茫然、焦虑等复杂心理变化。黄顺红[18]运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法,对12名参加卫勤保障任务的文职护士进行深入访谈。“牵挂生病的子女和父母”“不了解卫勤任务的性质与要求”“不确定能否胜任保障任务”“担心驻训条件艰苦”是影响心理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文职护士在执行重大卫勤任务前,应加强心理咨询及指导[4]。强调“以人为本”,指派专人负责协调解决参训人员的家庭困难。子女或父母确有疾病的,协助其妥善就医,解决其后顾之忧。同时医疗队负责人应积极联系有参训经验的单位,了解卫勤保障任务的实施方案、目的要求、经验教训及注意事项;及时召开部署动员会,将以上信息传达到全体队员,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进而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5]。

3.2 军事素质薄弱,提升空间较大戴晓婧[19]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某医院文职护士122名,使用READI量表进行了战备评估与部署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该群体军事行动护理能力低于中等水平。军事行动护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伤病员战伤救治的效果。由于文职护士多毕业于地方院校,在校期间未曾接受过系统、正规的军事训练,军事素质较为薄弱。因此在今后的卫勤训练中,应加大野战护理学、军事医学、军事预防学、武器伤救治等课程的培训力度,以满足文职护士卫勤保障任务的需要。同时还应强化对部队条令条例、保密条令、国防安全常识等内容的深入学习,实现使命教育、宗旨教育与战斗精神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文职护士深刻理解军队的性质、使命与宗旨,真正实现作风转变。

3.3 卫勤训练“三不够”[20],装备设施待更新我军文职护士卫勤保障训练中存在机制不够健全、内容不够科学、方法不够先进等突出问题。应进一步完善文职护士战备值班、野外驻训、实战组训等管理制度,细化人员考评、奖惩机制。将个人表现与调职晋级、立功受奖、护士长岗位竞聘等切身利益直接挂钩,让文职护士积极投身到卫勤训练中。英军和美军文职人员卫勤保障已有200余年历史[21],培训经验较为丰富。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军文职护士训练、考评机制,使之更加科学、规范、有效。与此同时,我军卫勤保障装备的研究还略显薄弱[22],部分护理装备较为落后,影响军队伤病员快速救治的展开。因此文职护士应结合野战条件的特点,开展科学研究与探索,对滞后的装备进行改进与创新[23],为我军卫勤保障行动的迅速开展提供便利。

3.4 应急处置能力欠缺、抢救配合能力待提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应急处置能力在执行卫勤保障任务时尤为重要[24]。伤员数量多、伤类伤情复杂严重、并发症多等复杂情况使护士生理、心理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对文职护士应急反应能力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25]。因此,可通过开展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文职护士的应急处置能力及心理素质。通过模拟灾害救援、战伤救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将多种病情变化贯穿在一起,变抽象的内容为生动的场景,引导文职护士进行模拟抢救与配合。文职护士在“真打实练”[26]中找到自身的不足,锻炼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抢救配合能力。情景模拟训练为战创伤救护能力培养提供了新思路[27]。在今后的卫勤保障任务中应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使模拟场景更具真实性,并达到“场景逼真、动作迅速、分工明确、应急流程顺畅、应急处置合理、记录准确规范”的演练效果[28,29]。

3.5 野外生存技能欠佳、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弱乔安花[30]采用自行设计的文职护士灾难救援能力调查表,通过方便抽样对某医院35名文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文职护士野外生存技能欠佳。目前,灾难医学研究侧重于体系建设和灾难救治,缺乏对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指导[31]。文职护士卫勤训练应积极开展野外生存常识、野战方位识别[32]、心理危机干预、救援人员自我心理调适、灾后传染病预防、饮用水管理与消毒等自救、互救理论知识培训;在野外驻训、定向徒步越野等训练科目中检验培训效果,在实训中提高生存技能,减少卫勤保障中不必要的伤亡。

目前,我军文职护士岗位胜任力或卫勤保障核心能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33]。该文回顾了文职护士完成多样化卫勤保障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提升文职护士卫勤保障能力的措施进行梳理。今后,可通过开展文职护士执业危机感及执业规划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探讨影响文职护士卫勤保障核心能力的相关因素,为新时期卫勤战备任务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文职卫勤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新形势下文职人员实战教学能力生成的研究
强化文职教员职业认同的四个维度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提升抗震救灾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