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育成率低的原因及提高措施

2019-02-12 11:17杜欣帅
兽医导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鹅舍养鹅雏鹅

杜欣帅

(河南省商水县畜牧工作站,河南商水 466100)

1 雏鹅育成率低的主要原因

1.1 育雏温度波动较大

在养鹅过程中,育雏温度的掌握难度较大,如若温度过高,则会加速水分流失,使雏鹅的体温上升,容易影响食欲、生长缓慢、引发呼吸道疾病等,导致死亡率上升;如若温度过低,则会使雏鹅的体温迅速流失,难以保持正常体温,导致雏鹅相互扎堆,呼吸困难,出现腹泻、感冒等情况,严重者甚至死亡。

1.2 密度过大挤压严重

在养鹅过程中,由于部分养殖户受饲养场地限制,往往在狭窄的空间内饲养大量雏鹅,使雏鹅之间的密度过大,加上饮水器、饲槽的数量较少、摆放位置不当,每当喂食、喂水时雏鹅们争先恐后,相互挤压,抢夺食物与水分,使雏鹅的死亡率增加。

1.3 鹅舍通风不畅

对于雏鹅来说,新鲜的空气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其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但是,如若鹅舍的通风不畅,排出的二氧化碳均封闭在舍内无法顺利散出,则会使舍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当浓度达到5.8%时,雏鹅便会出现异常反应,当浓度达到15.2%甚至更高时,雏鹅可能出现昏迷等现象。另外,雏鹅的粪便挥发出一定的氨气,如若空气中氨气的浓度过高,也同样会引发疾病,严重者甚至死亡。

1.4 饲料喂养方式不当

在雏鹅饲养过程中,往往在开食时间规划上不够合理,如若开食过迟,则会消耗大量体内能量,影响雏鹅的体质健康;如若开食过早,则会影响雏鹅的休息,使体内卵黄吸收不畅,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情况[1]。通常情况下,所选的饲料为大豆、玉米、剩饭、青菜等,这些食物中缺乏丰富的矿物质与维生素,无法与雏鹅的生长需求充分符合,从而对其健康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生长速度缓慢、体质差,甚至营养不良等方面。

1.5 鹅舍环境卫生不达标

部分饲养者在养鹅过程中不注重环境卫生,垫料长期得不到有效更换,且清理和消毒频率较低,使舍内的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雏鹅粪便随处可见,为病毒和寄生虫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环境,使疾病的传播概率极大提升,从而使发病率和死亡率随之提升。当雏鹅破壳后,体内水分较高,如若舍内环境中的湿度较低,则会出现脱水情况,导致鹅的绒毛脱落、饮水频繁、脚趾干瘪,还容易产生消化不良以及呼吸道等疾病。

2 提高雏鹅育成率的有效措施

2.1 合理控制育雏温度

通常情况下,对于不同阶段的雏鹅来说育雏温度也不尽相同,对于日龄为1~2d的雏鹅来说,温度应控制在26~28℃;对于日龄在3~7d的雏鹅来说,温度应控制在24~26℃;对于日龄为三周的雏鹅来说,温度应控制在18~20℃。在夜晚时温差应控制在1~1.5℃,通常以恒温为最佳。

2.2 科学规划鹅舍密度

由于密度过大问题容易导致鹅群相互挤压,使死亡率提高,对此应科学规划鹅舍的密度,使每1m2的养鹅数量得到合理规划,通常情况下,周龄为1~2周的雏鹅可饲养25只左右,随着周龄的不断增加,每周可降低5只左右,对于3周龄后的雏鹅,每平方米可饲养18只左右。另外,还可根据鹅的不同种类、大小、强弱等实施分群饲养,避免彼此之间相互挤压,使育成率得到显著提升。

2.3 保持鹅舍良好通风

鹅舍应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即便在寒冷的季节也同样要注意舍内通风问题,部分养殖者为了避免鹅出现感冒等疾病,在冬季将鹅舍密封起来,这是错误的行为,会使舍内的病菌无法得到扩散,反而加大雏鹅的患病率。对此,应选择在上午10:00至下午1:00期间开窗通风,首先将舍内温度提高2~3℃,然后开窗通风,时长大约在30~40min即可,通风时注意不要使风直接吹到鹅的身上,避免因冷风直入引起感冒。

2.4 合理控制喂食时间

通常情况下,在雏鹅破壳后的12~24h内喂食,不可超过48h。在起初喂食时,应以粗蛋白质为主,含量为20~22%,粗脂肪为3.2%,无需在饲料中加入蛋黄、牛奶等高蛋白的饲料,避免因蛋白质摄入过多而出现消化不良等情况。在喂食顺序上,应先喂水,后喂食,在出生2~3d后便可配合饲料,将能量、维生素、蛋白质等加入其中,促进雏鹅的生长发育。

2.5 搞好鹅舍的环境卫生

定期清理舍内的粪便与垫料,保证鹅舍环境卫生,对水槽、饲槽等用具进行定期消毒,在消毒中可用0.3%浓度的百毒杀与0.2%浓度的过氧乙酸混合消毒,再利用药物预防,即可使疾病传播得到有效的控制。另外,还应加大鹅舍湿度的控制,随着雏鹅日龄的不断增长,粪便出的水分蒸发量增加,环境湿度也会随之加大,应尽可能减少水槽内水分外溢,并做好通风工作,使环境湿度始终保持在合理状态,为雏鹅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小结

综上所述,在雏鹅饲养过程中,对其育成率产生影响的因素众多,包括育雏温度、通风情况、环境卫生、饲料配制等等。对此,养殖人员应合理控制育雏温度、科学规划鹅舍密度、保持鹅舍良好通风、合理控制喂食时间、搞好鹅舍的环境卫生,为雏鹅生长提供健康良好的环境,有效控制各类疾病的传播,以此提高雏鹅的育成率,促进整个养鹅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鹅舍养鹅雏鹅
浅析鹅发酵床养殖模式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引狼入室
养鹅如何防暑降温
浅谈雏鹅养殖关键技术措施
氯化钙溶液喷淋对鹅舍湿度的影响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雏鹅育雏前的准备工作与育雏方法
养鹅失误失败教训100例
为发展养鹅产业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