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健骨中药改善肾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探讨

2019-02-12 19:22陈凌志王力郭永强张毫盛建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左归丸骨量肾虚

陈凌志 王力 郭永强 张毫 盛建洋

(1 江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2018 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330000;2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关节骨科 南昌330006)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也日益加深,老年人常见的疾病-骨质疏松症也日益成为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我国每年骨质疏松发病率达9.60%,部分省市60 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达59.78%[1]。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已然成为医学界和社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研究表明补肾健骨类中药及中成药防治骨质疏松有较好的效果。现将补肾健骨中药改善肾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阐述如下:

1 肾虚与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多病因导致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以骨量降低、骨微细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2]。骨质疏松症临床影像学表现为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变细、骨皮质变薄等。骨质疏松症多以骨骼疼痛、易骨折为特点。骨质疏松症临床上又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两大类,前者包括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源自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中国骨质疏松症的总患病率为6.6%~19.3%,平均为13.0%[3]。而日本学者的一项关于亚洲地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显示,60~70 岁人群约1/3 的女性和1/5 的男性患有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发病率为男性的6~8 倍,且女性患者并发骨折风险显著高于男性[4]。

中医学并无骨质疏松症这一概念,骨质疏松症的症状与中医学“骨萎、骨痹”的症状最为接近。《素问·逆调论》云:“骨不生……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肾失生髓,不能充养骨骼,寒气侵袭至骨,便出现骨痹。《素问·萎论》指出:“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萎。”阐明了肾气热与骨萎之间的关系,肾气热则发而为骨萎,出现驼背弯腰的症状。由此可见,战国时期人们便普遍认为骨痹病、骨萎病的发生与肾脏有直接关联,肾的功能失调导致骨痹、骨萎发生。

中医学将骨质疏松的发病归结于肾虚,是以肾的生理功能为根据。肾为人体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之精气化生骨髓,充养灌注周身骨骼。肾虚精亏则髓海空虚、骨萎筋弱,出现腰膝酸软、肢节疼痛等表现。从现代医学角度看,中医学中的“肾”是人体多个系统功能的集合,包含神经、内分泌、代谢、免疫、生殖等系统。肾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起着调节、促进、整合的作用,尤其在人体生长、发育、成熟乃至衰老的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与肾虚证密切相关。胡志俊等[5]对贵阳地区198 例骨质疏松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分析发现,198 例骨质疏松患者中肾虚型(包括肾阴虚、肾阳虚、脾肾两虚和肝肾两虚)患者共有167 例,占比84.3%。叶洁等[6]在对392 例骨密度T值的研究中发现,肾虚者占骨质疏松者81.2%。谭珂等[7]对672 例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病例进行研究发现肾虚型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发病率占77.5%,肾虚型绝经期妇女占比从47 岁开始递增,故肾虚与骨质疏松有直接关系,且对于绝经期妇女,肾虚是骨质疏松发生的主要因素。

2 补肾健骨中药的作用

2.1 补肾中药及中成药对骨细胞的作用 左归丸载于《景岳全书》,为张景岳所推崇“阳中求阴”之代表方剂,全方由熟地黄、龟板胶、枸杞子、川牛膝、菟丝子、山萸肉、山药、鹿角胶8 味中药组成,可阴阳并补、益精填髓。安方玉等[8]研究左归丸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钙磷代谢和细胞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的影响时,发现左归丸能够显著提高去势大鼠血清OPG 水平,降低RANKL 和RANK 含量,说明左归丸对OPG/RANKL/RANK 轴具有一定调节作用。任艳玲等[9]对左归丸抗骨质疏松作用和干预肾组织中TGF-β1/Smad4的研究发现左归丸的抗骨质疏松作用与TGF-β1/Smad4生物信号通道有关。黄锦菁等[10]研究左归丸对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腰椎骨组织mTORC1 mRNA 表达的影响,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左归丸组骨小梁内骨细胞数量、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明显增多。欧阳峰松[11]采用左归丸治疗50 例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患者获得了良好的疗效。上述研究说明左归丸可明显影响骨质疏松患者体内骨细胞生成、分化,从而达到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

2.2 补肾中药及中成药对钙磷转运通道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补肾中药通过提高肾钙转运通道相关蛋白(TRPV5、CaBP-D28k、NCX1 和PMAC1b)的表达水平,降低骨钙转运通道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促进肾钙吸收和抑制骨钙释放,减少骨量丢失,以防治骨质疏松[12]。魏红[13]的研究表明补肾中药能显著提高肠黏膜对钙磷的吸收,防止骨量丢失。近年来的研究都证实补肾中药在提高机体对钙磷吸收降低骨量丢失方面的作用。余兰伟等[14]采用益肾健骨膏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30 例,发现与单纯应用唑来膦酸治疗总有效率90.00%相比,联合用药总有效率96.67%明显较高,表明益肾健骨膏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更佳。综上可知,补肾中药可以提高机体对钙磷的吸收,维持骨钙平衡,减少骨量丢失,防治骨质疏松。

2.3 补肾中药对机体激素的作用 诸多研究表明,肾虚证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人体垂体-肾上腺轴或垂体-性腺轴相关。补肾健骨中药通过使机体垂体-肾上腺轴或垂体-性腺轴兴奋达到改善骨质疏松症的作用。现代医学在对中医“肾”的研究中发现,肾虚证(包括肾阳虚、肾阴虚、肾虚血瘀、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证)骨质疏松症患者多具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机能减退的表现,性激素分泌减少,成骨作用减弱,体内骨量下降,进而出现骨质疏松。张威等[15]的补肾健骨中药对去势后骨质疏松大鼠激素水平表达和骨密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中药组E2水平显著提高,而BGP 水平下降,TSH、LH 均呈下降态势。孙艳红等[16]应用补肾健骨汤治疗98 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研究中观察组(补肾健骨汤联合阿伦磷酸钠、钙尔奇治疗)患者雌二醇、睾酮水平的改善均高于对照组(阿仑膦酸钠、钙尔奇治疗),说明补肾健骨中药可有效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性激素水平,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提高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

2.4 补肾中药对微量元素的作用 微量元素是人体骨代谢和骨转换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在骨代谢和骨转换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肾虚患者发病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减退有关,而微量元素又是人体内分泌代谢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锌的缺乏会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Gn)的分泌释放,使垂体中促生长激素(GH)减少,进而出现性功能低下和成骨作用减弱。辛文瀚等[17]研究25 例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患者和健康者的微量元素含量,发现肾虚组(包括肾阳虚和肾阴虚)Mn、Cu、Zn、Fe 含量明显低于健康组。Nieder 等[18]学者对东亚传统药用植物的研究发现,淫羊藿、肉苁蓉含有Ca、Zn 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塞冬[19]发现淫羊藿含有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适量服用能起到清除体内自由基的作用,对骨细胞分化起着重要作用。张大威等[20]研究淫羊藿总黄酮与淫羊藿所含Zn、Mn、Ca 等微量元素的作用发现淫羊藿总黄酮与微量元素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有促进作用。

3 讨论

总之,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而生髓,并与气血津液、五脏六腑、奇经八脉有密切关系。对肾虚型骨质疏松的中医药治疗,无论补肾益精、补肾益肝或是补肾健脾,都是从补肾出发。补肾健骨中药通过对机体内分泌、钙磷代谢、激素水平、微量元素等进行调节,能促进骨吸收和骨形成,有效防止骨量丢失,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猜你喜欢
左归丸骨量肾虚
Protective effects of Zuogui Jiangtang Jieyu Formula on hippocampal neurons in rats of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depression via the TRP/KYN metabolic pathway
“肾虚湿瘀”理论下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学研究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营养影响骨骼强度
“赶走”肾虚
透视“肾虚综合征”
左归丸对自然衰老大鼠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左归丸对化疗致卵巢早衰小鼠卵巢功能的影响
左归丸上调雷公藤多苷诱导卵巢功能低下大鼠卵巢PLGF及Flt-1水平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