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斌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2019-02-12 20:55路伟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防风陈皮肝郁

路伟伟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肠易激综合征[1]是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腹部症状与排便习惯改变有明确的相关性,症状可持续或间歇发作,但各种检查未发现生化学和形态学异常。按照罗马Ⅳ诊断标准[2],根据粪便形状改变可以分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IBS-M)、不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U),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最为多见。王国斌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年,现将其治疗IBS-D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属中医“腹痛”、“泄泻”范畴。王教授认为IBS-D病位在肠,与肝脾密切相关。常见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进食腐馊不洁之物、饮食过量、恣食肥甘辛辣、恣啖生冷均可使脾胃受伤,脾运失职,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发生泄泻;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气机阻滞,可致腹痛。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泄泻叙论》提出“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器隔绝,精神夺散,以致溏泻”。说明情志失调亦可引起泄泻。脾属土,主运化,运化升清需赖肝之疏泄,气郁导致木旺,木旺则乘脾土,肝脾不和,脾胃受损而致泻。如《景岳全书·泄泻》云:“凡遇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使然。”

本病的发病特点为饮食不慎或情志刺激后即发生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或伴大便次数增多,尤其与精神情志因素相关。现代医学责之于精神心理社会因素、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轴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失常,而出现与排便习惯改变有明确相关的腹痛或腹胀等症状[3]。与中医“肝郁克脾”理论相似。情志失调导致肝郁气机阻滞,中焦气机失调,脾虚运化失常,小肠不能泌别清浊,大肠传导失司,而出现便溏、腹痛等症。《医方考》曰:“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肝实脾虚故令痛泻。”《医学求是》云:“木郁不达,风郁不达,风木冲击而贼脾土,则痛于脐下。”《血证论》明确指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难免。”基本病机为脾失健运,中焦气机不畅,肠道功能失司,肝郁克脾,肝脾不调。表现为腹痛、大便质稀,湿盛者则伴有大便次数增多。

2 遣方用药

治疗应以柔肝扶脾为主要原则,以痛泻要方为基本方。痛泻要方最早见于《丹溪心法·泄泻卷》,由白芍、炒白术、陈皮、防风组成,《医方集解》[4]注:“此足太阴、厥阴药也。白术苦燥湿,甘补脾,温和中;芍药苦寒泻肝火,酸敛逆气,缓中止痛;防风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陈皮辛能利气,炒香尤能燥湿醒脾,使气行则痛止。数者皆以泻木而益土也。”四药相合,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和,痛泻自止。陈富丽等[5]研究发现,痛泻要方治疗IBS-D的机制是通过舒肝、柔肝来减轻肝郁对肠道的刺激,减少5-HT的分泌,达到降低血清和肠黏膜5-HT 的含量,从而降低肠动力及分泌功能。陈敏等[6]研究发现,痛泻要方可上调海马组织当中的BDNFmRNA表达,而下调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呈现双向调整脑肠轴的作用,从而减少精神因素对内脏高敏的影响。

腹痛伴有便溏可合用正气天香散,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功。药用白芍12g,炒白术12g,陈皮10g,防风6g,茯苓15g,泽泻12g,柴胡4g,香附10g,苏叶8g,甘草6g,乌药10g,干姜10g。方中痛泻要方补脾柔肝,正气天香散行气止痛。其中乌药、陈皮入气分而理气,香附、苏叶入血分而利气,干姜兼入气血,用辛温以顺气平肝,气血调和而痛自止。另加柴胡升提下陷之清气,疏肝理气,调畅中焦气机,助防风升阳止泻、醒脾化湿,使脾胃健运,复其升清降浊之功,而腹痛、便溏自止。茯苓、泽泻可加强健脾渗湿止泻之力。

腹痛伴有便溏、大便次数增多可合用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以加强健脾渗湿、升阳止泻之力。药用白芍12g,炒白术12g,陈皮10g,防风6g,人参9g(先煎),茯苓15g,甘草9g,莲子肉9g,桔梗9g,炒白扁豆15g,炒薏苡仁15g,砂仁9g,炒山药20g,木香6g,葛根30g,藿香9g。方中痛泻要方补脾柔肝祛湿为基础,另以四君子健脾益气,山药、莲子肉健脾益气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健脾渗湿止泻,砂仁醒脾化滞,桔梗通调水道、载药上行,葛根升阳止泻,木香、藿香芳香醒脾、化湿止泻。兼有五更泄泻、腹痛肢冷、神疲乏力等脾肾阳虚,加用四神丸以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3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35岁,2018年10月6日初诊。2018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数分钟脐周疼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质稀,日1行,脐周痛经按揉可缓,午餐、晚餐后明显,偶嗳气,舌尖红苔根黄,脉弦细。未行特殊检查及治疗,1个月前诸症加重。西医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中医诊断为肝郁脾虚证。治以柔肝扶脾,行气止痛。药用白芍12g,炒白术12g,陈皮10g,防风6g,茯苓15g,泽泻12g,柴胡4g,香附10g,苏叶8g,甘草6g,乌药10g,干姜10g,高良姜10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2018年10月13日二诊,腹痛、腹泻已无,嗳气,下午明显,头皮紧,舌脉同前。上方加党参15g继服,加强健脾益气之功。2018年10月20日三诊,诸症大减,微嗳气,畏寒怕冷,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首诊方加党参15g、木香6g,以加强健脾、醒脾之力。2018年10月27日四诊,服药后1周内因饮食不慎出现两次腹胀、大便稀溏,晨起腹胀明显,伴有肠鸣,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首诊方加党参15g、佛手10g,以加强疏肝理气健脾之力。2018年11月3日五诊,药后腹痛、腹泻已消,仍觉头皮发紧,进食不慎则胃脘胀满、嗳气,舌红苔薄白,大便1~2日一行。首诊方加吴茱萸10g、人参10g、生姜3片、大枣5枚,以温中补虚。病情平稳而停药,未再复诊。

例2:患者,男,40岁,2018年10月5日初诊。2016年饮食不慎、情志刺激后出现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伴大便稀溏。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不显(具体不详),1个月前诸症加重。现症见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质稀,每日3~4次,夹杂不消化食物,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不知饥,畏食生冷及不易消化食物,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中医诊断为肝脾不调,脾肾阳虚证。治以柔肝扶脾,渗湿止泻。药用炒白芍12g,炒白术15g,陈皮10g,防风6g,人参10g(先煎),茯苓15g,甘草15g,莲子肉9g,炒白扁豆20g,炒薏苡仁15g,砂仁9g,炒山药20g,藿香12g,煨肉豆蔻10g,补骨脂12g,五味子10g,吴茱萸3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2018年10月20日复诊,服药后腹痛、腹泻均减,大便每日1~2次,质稀,余症如前,口干,舌红苔薄白腻。上方去吴茱萸,人参改为党参15g,白术、茯苓、甘草改为12g,加葛根30g继服15剂。无明显不适而停药。

猜你喜欢
防风陈皮肝郁
卡西米罗·吉塞拉的诗
大楼的防风攻略
陈皮很养生 但不宜久服
蛇胆陈皮制剂中陈皮UPLC指纹图谱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疏肝益肾汤治疗肝郁肾虚证月经后期的临床观察
浅谈堆料场防风抑尘墙
电刺激单、双侧迷走神经对肝郁证大鼠模型脑内NE、DA、5-HT和5-HIAA的影响
开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