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黄连发展现状与开发前景

2019-02-12 22:51夏启明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北川黄连有机肥

夏启明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四川 北川 622750)

黄莲别名味连、鸡爪连等。毛茛科黄连属黄连(Coptischinensis Franch)等多种同属植物,植株高20~30cm,根茎粗短,向上有多股分枝,形状如鸡爪,节多而密,有很多的须根,外皮黄褐色,切断面黄色,味极苦。化学成分为多种生物碱。主要以根茎人药,为名贵中药材。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是医治肠炎、菌痢、腹痛、目赤、肿毒的特效药,历来供应紧张,价格昂贵。因此,如何运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达到高产、优质促进药农增产、增收是北川县黄连生产攻克的难点问题。

1 北川县发展黄连的优越条件

1.1 自然条件

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境内均是典型的山地自然景观,各自然要素都有比较明显的垂直变化。全境山地占辖区面积98.8%,丘陵仅占1.2%。海拔540~4769m,境域属于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气温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少,太阳辐射值低,无霜期较长,云雾多,湿度大,干、湿、冷、热分明。县境宜于农耕的土地垦殖系数高,已无后备资源。非耕地资源丰富,全县有荒山荒坡、疏林草地、杂灌林地等闲置土地8万hm2。经营的农耕地中,约一半属禁耕坡地,也是发展林、牧、多种经营生产的后备资源,可用于林经间作。味连一般分布在海拔1200~1800m的高寒山区,具有喜冷凉忌高温的遗传特性,喜湿润忌干旱,尤其喜欢较高的空气湿度,适宜生长在土壤肥沃,含腐殖质层厚,土层疏松,下层较紧密的砂壤土,有利于根茎向上生长。北川的自然条件正适宜黄连的生长发展。

1.2 北川黄连种植发展史

北川农民历来重视中羌药材的种植和野生药材的采集。明、清时期,产于青片乡的“麻窝当归”即负盛名。桃龙一带的“龙藏乌药”年产10余t,外销俏。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1962年开始引进味连,种植成功。1971年开始引进雅连,因产量低,未大规模发展。现仍以种植味连为主,药农绝大多数采用林下栽培种植。目前全县半数以上的乡镇均有种植,已成为县内药材大宗产品之一。

2 生产现状

全县林地2.39万hm2,栽种木本药材1.33万hm2,主要品种为杜仲、黄柏、厚朴、辛夷等;草本药材0.33万hm2,主要品种为重楼、黄连、木香、当归、白芨等。其中黄连660hm2左右,以林间栽培为主,耕地栽培极少。药农以选择荒山、青木林为主,栽培时部分采用有机肥作为基肥,偶尔加施化肥进行提苗,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缺乏病虫害防治技术,影响单产的提高,产量为60~150kg/667m2。药材主要靠林中落叶腐烂供应营养,移栽后5年以上才能收获,有的生产周期甚至达到8~10年。2014年得到政府重视,县委、县府印发了《北川羌族自治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奖补办法(试行)》的通知,对年新增6hm2连片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基地,给予100~500元/667m2补助,其中林下中药材种植200元/667m2补助,以此鼓励来带动广大药农的积极性。

3 味连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3.1 精细育苗

3.1.1 选地、整地 选择土壤肥沃、腐殖质层厚、排水性好的山腰、山脚的沙质壤土,位处阴山或日晒时间不长的半阳山育苗。北川大于25°的山坡地居多,山腰、山顶位置佳。10月份开始整地,砍掉小型杂树和杂草,枯枝落叶杂草等堆成小堆,用火烧。然后翻土粗挖,拣去树根大石块,深度以20~23cm即可,再细挖,将树草须根、小石块拣净,土块打碎,开厢作畦。

3.1.2 作厢 按照厢宽130cm,深10~17cm,开沟作厢,厢长依地势而定,厢面平整。厢内施基肥,亩施有机肥4000~5000kg。

3.1.3 播种 10~11月份播种,按2.5kg/667m2种子拌20~30倍细腐殖质土进行撒播厢面,撒播须均匀,撒后用木板将土面稍稍镇压,再盖1cm 厚左右的干细有机肥(或细腐殖质土),以免种子被风吹起。

3.1.4 苗床管理 黄连幼苗生长慢,一般需要2年,苗期管理很重要。要勤拔草,第2年连苗刚长出第三片真叶时,拔第1次草。1~2个月后拔第2次草,此后应勤除草,促使连苗健壮成长。每次拔草后,追施氮素肥料。苗长出1~2片真叶时,疏密匀苗,直到以每株相隔1cm左右为宜。

3.2 移栽

3.2.1 选地 选择海拔1200~1600m的早晚阳山,土壤腐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性好的杂木林地。若选择生荒、二荒地、林地,一般在栽连前一年的8~11月进行砍山,砍后的树木、杂草、落叶清除后进行整地翻土。

3.2.2 整地作厢 耙渣、挖土2次,拣尽树根枯枝和石块后做厢。厢与厢之间开宽16cm ,深10cm左右的直沟,沟底土提两边厢面,根据地形须开横沟,横沟间相距15~20m为宜,横沟深10cm,宽33cm。然后在必要的地方开排水沟,以便雨季进行排洪。

3.2.3 施底肥 厢做好后,施底肥。施有机肥5000kg/667m2均匀铺于厢面,然后用浅挖把有机肥与表土拌匀。

3.2.4 栽秧 选择具有4~5片叶以上的壮苗进行移栽,要修剪须根,洗秧根。移栽时间最好在4~7月进行,一般为10cm×10cm的密度进行栽培,栽苗50000株/667m2。栽植深度依苗大小及移栽时期而定,小苗栽浅些,大苗栽深些。

3.3 田间管理

3.3.1 补苗 黄连苗移栽后,常有死苗。一般6月栽的秋季补苗,秋栽者于立春解冻后补苗。

3.3.2 除草、松土 黄连生长极慢、易长杂草,要做到杂草早除、除小、除净。移栽当年至第2年除草3~5次,并结合松土;移栽后3~4年,每年除草3~4次;第5年除1次草。

3.3.3 追肥培土 北川味连是喜肥作物,第一、二年生长较慢,到第三、四年才进入生长旺期。连苗移栽后2~3d内,淋施7 500~15000kg/hm2猪粪水,促进生根。以后每年春季施1次春肥,用人粪尿15000kg/hm2。秋季施冬肥,以农家肥为主,肥料充分腐熟捣碎,撒在畦面厚1cm,用肥2.25~3.2万kg/hm2,结合施一些有机肥。黄连根茎向上生长,每年形成茎节,入冬前施冬肥后应培一层土。用林间腐殖土,捣碎,第2~3年撒1.5cm厚,第4~5年撤2~3cm厚,均匀撒在畦面。

3.4 主要病虫害防治

3.4.1 白粉病 俗称冬瓜粉,染病叶表面生褐色病斑,后长白粉,并产生黑色子囊壳,互相传染,严重时成片死亡。防治方法:发病前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预防;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7~10d喷雾1次,连续2~3次。

3.4.2 炭疽病 受病后叶片上先发生油渍状的小点,后逐渐扩大成病斑,边缘紫褐色,中间灰白色,向叶表面凸起,后期病斑中间穿孔;叶柄上也产生紫褐色病斑,严重时全叶枯死。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1∶1∶100~150波尔多液喷射,每周1次,连喷3~4次,或用代森锌300~400倍液,加洗衣粉0.2%,喷射3~4次。

3.4.3 白绢病 又名红痧症、发炉,发生于夏、秋季间。病菌先侵染植株根茎处,后叶片出现紫褐色或橙黄色;若全株叶片受害后,下部根茎和根腐烂,全株死亡。防治方法: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并于病株处用石灰粉消毒,以防蔓延。

3.4.4 虫害 虫害主要有蛴螬、蝼蛄、地老虎。蛴螬、蝼蛄防治方法:栽连前半月,用石灰粉25~30kg/667m2或甲六粉0.5kg拌土50kg左右,撒于土面,翻入土面,杀死幼虫;为害期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杀。蝼蛄还可用狼毒、百部等量混合,磨细粉撒地毒杀,效果较好。地老虎防治方法:清洁连田,将杂草沤肥或烧毁,可消灭大量的卵和幼虫。

3.5 收获与加工

味连载后第5年便可收获,做到精挖细收,“挖连不掉连”,经过“山炕”“大炕”的方式炕干,再装入槽笼打槽,撞连,去净连的须根及泥土与残余叶柄,使黄连干净好看,提高其商品质量。

4 开发前景

黄连作为名贵药用植物, 20世纪中后期,因市场比较稳定,其经济效益多年变化不大。因此提高黄连的经济效益只能从科学栽培入手,通过提高产量、质量,降低投入,从而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改革开放后,黄连生产大面积推广林下生态栽培技术,省工、省木材,节约投资、减少劳动强度,产量大幅度提高。随着我国医药事业迅速发展,黄连的医疗范围也在扩大,以黄连作原料的中成药品不断开发,目前黄连药理作用主要有:抗微生物、镇痉、止泻、抗溃疡活性、抗炎活性、健胃、免疫调节、预防动脉硬化、对循环系统、对脑血管系统、抗癌和对心脏、心率、心律的用等,据《全国中成药品种目录》统计,黄连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上百种,黄连的年需求量也呈直线上升态势。黄连在近4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紧俏-烂市-暴涨-平凡-紧俏”5个过程,最高峰2002年“非典”时期,北川当地达到300~400元/kg,如今虽大有跌落,但通过改变黄连生产技术,科学连片种植,抓好丰产稳产优质,建立从科研、种植、加工生产到销售的经济实体,多渠道综合经营,也是发展黄连的好时机。

猜你喜欢
北川黄连有机肥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黄连解毒汤对SAM-P/8小鼠行为学作用及机制初探
传统or新型 有机肥发展迎来春天
生物有机肥与现代农业
北川的味道(四题)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西宁市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探索
北川让梦想飞得更高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