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栽培技术 助推都市农业
——浅谈新背景下成都平原作物栽培的发展方向

2019-02-12 22:51桑有顺汤云川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成都平原都市现代农业

淳 俊,桑有顺,陈 涛,冯 焱,汤云川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成都 温江 611130)

作物栽培技术作为农业基石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只有60年左右的时间,但从理论及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和应用推广等多个方面均成效显著,支撑着我国粮油等农产品产量稳步提升、质量逐步增强,在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产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1-3]。

成都平原位于25°51′N~ 33°03′N,101°55′E~106°59′E之间,聚集了整个四川最优良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比较优厚,是中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4]。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大量人口向成都聚集,但农业劳动力却日益紧缺,城镇建设与农业用地矛盾加剧,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已是必然。中国现代农业的崭新需求和当地耕地压力的时空演变,都对成都平原作物栽培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并给予了新的挑战。成都平原作物栽培应积极耦合国家政策、农业发展和实际生产所需,立足成都、辐射周边,致力于研制和集成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生产的农业新技术。

1 坚持理论学习与技术创新

首先,针对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问题,作物栽培也应从产量形成、生长发育规律和作物环境互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包括以产量形成和土地实际情况计算合理配方施肥,按器官发育的阶段需求进行高效平衡的水肥施用和多途径监测手段相结合的“重点防、及时治”绿色植保方法等,以农业部提出的“一减两控三基本”为目标积极开展研究与应用。再者,围绕都市现代农业生产需求,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耕地用养结合和提质增效绿色生产,进一步加大作物品种选用力度并合理配置布局,构建多熟种植制度,创新配套栽培技术等。其三,成都平原的光温条件和设施农业大国荷兰、以色列相似区间大,可通过引进设施农业、立体模块农业等先进经验与技术,在种苗供应、无性作物快繁、高端农产品生产以及阳台、家庭和社区农业园等方面进行研究。

2 强化农机农艺结合

成都地势平坦,其平原、丘陵、山区面积分别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0.1%、27.6%、32.3%,城乡规划力度较强,进行土地整理和集中,有利于粮油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5]。成都平原作物栽培应在粮油作物复合耕种机械化技术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适宜机械化品种选育、机械技改定型和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等方面的研究,并积极通过按需合理水肥、绿色植保等方式进行“两减一控”试验,向机械化、良种化、专业化、规模化融为一体的生产方式发展,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成都现代农业的提质增效提供助力。

3 为农业产业园与农业嘉年华服务

截止2018年底,成都市规划建设了6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和7个重点农业产业园区,初步构建形成“6+7”的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格局。而全国多地均有在此类园区成功举办农业嘉年华的经验,江苏省更是连续举办了12届[6]。农业嘉年华以农业生产活动为背景,以农事活动为载体,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方向,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科学装备为支撑,除了提供品种和栽培技术支撑外,还可以不断发展的作物美化栽培技术进行大地景观打造和创意田园设计等,充分体现观光休闲农业中的高质高效生产。

4 发展都市生态农业中的林下经济作物种植

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采用林下种植模式的地区都在农作物产量上取得了显著提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成都平原及周边果业、木业发展较快,可充分利用林下空地,为有需求的企业、专合社和种植户等提供林下套种经济作物的品种选用和技术支持,为促进成都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动力。

5 都市近郊循环农业发展与精准脱贫

虽然成都近郊乡村贫困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仍存在插花式、分散式的贫困分布,且致贫因素多元复杂,需要农技人员积极参与,进行准确剖析、技术帮扶等以减少甚至消除都市近郊乡村贫困,发展都市近郊循环农业,而此类经验可辐射周边,作为模板借鉴或“一干多支”带动更多地方走上脱贫之路。

猜你喜欢
成都平原都市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近十年成都平原经济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2017 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将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