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城市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和措施

2019-02-12 22:51魏正升刘富光张盛忠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专业户菜农基地

魏正升,刘富光,张盛忠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老科协,成都 青白江 610306)

城郊菜农生产蔬菜是以销售盈利为目的,追求菜鲜、高产、畅销为出发点,必然会想方设法规避国家制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青白江区由于蓉欧铁路港口建设,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商家落户,城市人口呈快速增长态势,对蔬菜产品的消费量大大提高,有的时段和品种甚至高于成都城内农贸市场单价30%~40%。这既提高了菜农积极性,也弱化了产品质量意识,甚至产生有意违抗产品质量安全法规的行为,如超量施药、违规使用生产激素等。青白江区老科协农村组组织专家,通过对全区蔬菜生产的田间调查和市场菜商调研,得出以下认识,并提出几项强化质量安全的建议措施。

1 城郊蔬菜生产者类型及主要目的

1.1 农业企业(注册农业公司)

全区共有107个,有蔬菜产品上市销售的19家,而量大且四季有菜销售的仅5家。这5家才是以蔬菜生产为主业,以销售盈利为目的。其中有1家注册认证“有机蔬菜”,1家注册认证“绿色蔬菜”,另3家为“无公害产品”注册。

1.2 农业专业合作社

全区241个,分为4大类:种植类、养殖类、农机类、土地股份类,另有3个属技术服务类。126个种植类专业合作社中一直以蔬菜生产、销售为主业的仅有18个,多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生产基地。如弥牟镇的蒜薹基地,城厢镇的伍家梁子海椒基地、城厢镇万柳村与祥福镇马坪村的鲜叶菜基地、龙王镇的贡韭基地和梁湾村墨茄基地等。其中仅有大同镇青龙村的瀑伟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申报了“无公害”品牌生产基地。蔬菜专业合作社中以上市销售获利的菜农较多,但合作社组织有名无实,既不集中购买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又无营销组织,致使菜农多数抱有“量丰、菜鲜、好销”的心态,忽视或无视生产过程中的农药、生产激素是否按“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使用,明文禁止的硝态氮肥(化肥)也在叶蔬类生产中悄悄使用,因此市场销售蔬菜存在较大的质量风险。

1.3 家庭农场

全区注册数多达404户,由于注册标准低,只要有地333hm2(蔬菜生产2hm2)以上,均可申报注册。对有困难的农场主,只要有村镇证明还可享受无抵押低息贷款的优惠政策,所以在短短2~3年(2014~2016年)间,便蜂拥注册。注册主业分为种植、养殖、农家旅游,但实际半数以上有名无实。据不完全调查统计,种植上市销售蔬菜的有40-50户,但量都不大,仍属小农生产,绝大多数种的都是自产自销的良心菜,其中只有青白江绿园家庭农场申报了“无公害”生产基地。

1.4 不注册的流动蔬菜种植专业户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在10~15户之间,一般户主对3~4种蔬菜作物有精通的生产技术,对市场营销有一定的调研和评估,有较为稳定的销售商家长期对接,所以他们是以盈大利为目的群体。由于生产基地不确定,不注册无商标,不管土地能否持续种植同类蔬菜,也不管是否存在污染,不注意保护地力,即使搭大棚也是搭适用一季的简易棚,种1~2年后又重新租地生产。这种流动的蔬菜生产专业户是蔬菜产品不达标(无公害标准)的重点对象,也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的重点对象。

2 市场蔬菜商贩的经销方式及营销理念

据调查,蔬菜经销方式有:①菜农上市自销,多为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中的零星散户。②菜农上市批发,由坐地菜商零售。③菜贩下田间收购运往城市市场批发给菜商,菜商再二次批发给座商零售或自销零售。前两种方式多为蔬菜生产大户和专业户,属于市场产品质量监管的主要对象。

经销商营销理念和消费人群心态,通过走访交流得知:长势老弱的普通菜以售老年市民为主,以宣传健康菜、放心菜和低价位引导购买,以快销量大为盈利目标;长势嫩绿、无病虫斑点、大小均匀的高档菜,以销有钱人和年轻人为主,采用边卖边整理,突出卖像吸引买家,以利差大为营利目标,价位一般高于普通菜的30%~40%。

专业人士认为:市场高档菜应为质量安全检查的重点对象。理由是:蔬菜长势嫩绿而又无病虫害斑点,应是生产技术上施氮肥充足,有的可能还是将用于果树的硝态氮肥违规用在了蔬菜生产上,而病虫不为害多为农药施用次数多或过量,因为相比较而言,病虫更愿危害嫩绿蔬菜。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施用了生长激素—如助长素、膨大素、着色素等,而生长素是较难掌握剂量的,为使效果明显,往往会超量(比说明书使用剂量)使用。从农业生物学理论讲,蔬菜上留下少量的允许值内的病虫斑点、健壮而不脆嫩的可食部分,更有利于作物生长繁育和人体健康。

3 强化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的几点建议

3.1 普查

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和村级协管员,名符其实的担负起责任,每年分春秋二季对本辖区的蔬菜种植大户(含企业的、专业合作化的、家庭农场的和移动专业户)做好普查统计。内容含蔬菜种名、面积、播栽时间、可能销往地点等,登记造册,以备协同市、区(县)农业和市场质检员检查之需。

3.2 抽查

区(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技术人员与质监人员协同配合,不定期但定量的下到乡村和田间地头,调查菜农施肥治病(虫)、生长激素使用等情况,并记录在册;同时抽样回检验室作农残快检。对不合格样品和重点怀疑对象——如移动蔬菜种植专业户、过茂盛嫩绿、一点无病无虫的样品,及时送市质检中心,作“无公害标准”的全面检测。

3.3 监查

区(县)市场质监部门人员,应不定期地深入各批发市场,特别是对深夜早市的菜贩、批发商进行抽样检测。方法可效仿交通部门对违章驾驶的处理办法,请蔬菜经销商亮出身份证进行登记,在样品不合格时便于找到菜商,进行批评教育或处罚,做到有法可依,执法(措施)可行,严格处罚到位。

3.4 督查

市级质管部门可以从区县质管部门报送的数据中,审查抽查是否监管到位,同时建议每半年(即一季蔬菜生长期)深入到区(县)亲自抽样(而不是送样)作监督检测。督查工作既要督促区县质监部门工作落实到位,又要督查检测操作技术措施是否科学可行,确保城市蔬菜的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专业户菜农基地
坑队友专业户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两头牛的命运
年度增长37%,体量达1.2亿! 这家资深动保专业户是如何“玩转”市场的?
一季小龙虾苗成就百万富翁,2020年虾苗恐激增滞销,育苗专业户到底该不该转型?
我的基地我的连
神秘的湘西菜农
露水露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