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啄癖的综合防治

2019-02-13 01:04郭道敏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兽医局2733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9年3期
关键词:鸡体啄食产蛋

郭道敏 (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兽医局 273300)

鸡啄癖是因环境应激因素、饲料调制不当和饲养管理水平低下等引起的多种营养物质缺乏或有其他代谢障碍所致非常复杂的味觉异常综合征。各种日龄、各种品种的鸡均可发生,但以幼雏和中雏发病率较高,尤其是高密度的笼养鸡,一旦发生,迅速蔓延全群,即使激发因素消失,鸡群往往也持续这种恶癖,至鸡伤、残、死,常常因此降低了肉用鸡的级别,增加蛋品的损耗给养殖户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一旦发现啄癖,就应全面检査饲养管理情况,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对策。

1 发生啄癖的原因

1.1 品种因素

品种不同啄癖发生率有差异,如土种鸡性情好动,易发生啄斗行为,有资料显示,啄癖的遗传力达0.57%,表明通过育种可减少啄癖的发生。内分泌影响啄癖发生,母鸡比公鸡发生率高,开产后1周内为多发期,早熟母鸡,比较神经质,易产生啄癖。施用少量睾酮,可减少啄癖发生。

1.2 营养方面

1.2.1 日粮配合不当 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偏低,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和色氨酸、胱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不足或过高,造成日粮中的氨基酸不平衡,粗纤维含量过低,均可导致啄癖发生。

1.2.2 维生素的缺乏 当日粮中缺乏VB2、VB3时,可造成机体内氧化还原酶的缺乏,肝内合成尿酸的氧化酶的活性下降,因而摄取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机能下降,机体得不到所需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如色氨酸缺乏时,可使鸡体神经紊乱,产生幻觉,信息传递发生障碍,识别力较差,从而易产生啄癖。

1.2.3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缺乏 日粮中缺乏钙、磷或比例失调;锌、硒、锰、铜、碘等微量元素缺乏或比例不当;硫含量缺乏;食盐不足,均可导致啄趾、啄肛、啄羽等恶癖。

1.2.4 粗纤维的缺乏 鸡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很差,尤其是雏鸡,粗纤维过多会导致消化不良,严重时阻塞消化道。但粗纤维缺乏时,肠蠕动不充分,易引起啄羽、啄肛等恶习。通常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以2.5%~5.0%为宜;同时日粮应补砂砾,以帮助磨碎饲料,促进消化。

1.2.5 日粮供应不足 由于日粮供应不足,使鸡处于饥饿状态,为觅食而发生啄食癖。喂料时间间隔太长,鸡感到饥饿,易发生啄羽癖。

1.2.6 饲料霉变 因采食霉变饲料引起鸡的皮炎及瘫痪引起啄癖。

1.3 饲养管理因素

1.3.1 光线过强 产蛋初期,强烈光照可使肛门紧缩导致微血管破裂出血,引起啄肛;光色也影响啄癖的发生,这是因为鸡的眼睛对光色的吸收强度和不同光波的反应不同,鸡的行为表现也有差异。在灯光过亮或黄光、青光下,最易引起啄羽、啄肛和斗殴;灯光较暗或绿光、红光下,鸡群较安定。

1.3.2 鸡群密度过大,一方面指每只鸡占有的食槽位置大小,另一方面指每平方米所容纳的鸡数。前者影响采食,后者影响空气污染程度。易导致空气污浊,引起啄羽、啄肛、啄趾等,鸡群生长发育不整齐。采食和饮水位置不足和随意改变饲喂次数、推迟饲喂时间,也会导致啄斗。

1.3.3 鸡舍内环境不良 环境不良也是导致鸡群发生啄癖的重要因素。尤其在炎热的夏季,鸡耐热能力较差,舍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使鸡群产生不舒适感。如果再加上通风不畅造成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易在舍内积聚,加重鸡的不舒适感,使鸡烦躁不安,互相打斗、啄伤,进而引起其他鸡好奇、追赶、啄伤,若控制不及时,会迅速蔓延。

1.3.4 不适当混养 强弱混养、大小混养或组群时把不同品种、日龄、羽色的鸡只混养在一起,或者分群不及时,强、弱鸡只混群饲养,引起鸡只争斗,弱者被啄伤出血,诱发其他鸡只发生啄癖。

1.3.5 饲养方式 与散养鸡群相比,舍饲或笼养的鸡群,每天供料时间短而集中,使大部分时间处于休闲状态,促使啄癖行为的发生。

1.4 外寄生虫

如羽虱、刺皮螨等,可使鸡体自身啄食自体脚上皮肤鳞片和痂皮,发生自啄出血而引起互啄。

1.5 疾病因素

球虫病、大肠杆菌病、白痢、消化不良、疾病性或生理性脱肛、法氏囊病早期等都容易引起群体自啄解痒或其他鸡只好奇啄伤出血的现象,若控制不及时,便会发生啄癖蔓延。

1.6 鸡群受到外界刺激

如惊吓、缺水,鸡群较神经质、好斗,也成为啄癖的一个诱因。

2 啄癖的种类

根据啄食的部位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6类。

2.1 啄肛癖

啄食肛门及其以下腹部,是最严重的一类啄癖。表现啄食肛门以致肛门受伤、出血,有时连直肠也啄食,在肛门区形成一个空洞。见于高产笼养鸡群或开产鸡群,尤其是多见于高产母鸡。也常见于发生腹泻的雏鸡。

2.2 啄羽癖

病鸡相互啄食彼此的羽毛、自身的羽毛或已脱落在地上的羽毛,以致鸡群羽毛不整或全身无毛,啄得皮肉暴露出血后,发展成为啄肉癖。此类型的啄癖常见于产蛋高峰期和换羽期。

2.3 啄肉癖

表现啄食体表有创伤、体弱有病以及已死亡鸡的肌肉。致使被啄食的鸡仅剩下羽毛和骨架。此类型的啄癖在各日龄的鸡中均可见到。

2.4 啄趾癖

常常由于喂料时间不定或饲料缺乏,致使鸡为了寻找食物而误啄脚趾。鸡脚部被外寄生虫,尤其是螨虫侵袭,导致鸡体自身啄食脚上皮肤鳞片和痂皮,发生自啄出血而引起互啄;断趾时消毒不严而感染,造成断端肿胀,提腿行走,一只鸡啄趾,其他鸡蜂拥而上,被啄鸡趾部出血或跛行,严重的啄断趾。

2.5 食蛋癖

病鸡鸡经常啄食产蛋箱内或地面上的蛋。有时母鸡刚产下蛋,鸡群就一拥而去啄食,也有时产蛋母鸡啄食自己生的蛋。

2.6 啄头癖

病鸡相互啄冠、肉髯、耳叶、眼等,多见于公鸡的争斗,导致被啄部位出血、发紫病鸡变黑。

2.7 异食癖

反常地啄食一些在正常情况下不采食或少采食的异物,如石子、沙砾、垫料、水泥、石灰、砖碎粒和粪便等。

3 防治措施

本病主要在预防。恶癖一旦形成,很难予以纠正对有啄食癖的鸡,常采用隔离饲养的办法。

3.1 饲料要全价

鸡日粮中所含代谢能、粗蛋白质、各种必需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要达到饲养标准要求。喂料、喂水间隔时间不可太长,预防鸡有饥渴感而发生啄癖。

3.2 制定事宜光照制度

鸡在柔和的光线下,特别是在红光或绿光之下比较稳定。鸡舍光照要按照光照制度进行,严防鸡舍光照忽长忽短,忽强忽弱,减少强光刺激。

3.3 适时断喙、修喙

断喙应在7~10日龄时进行,如产蛋期断喙,会导致产蛋率下降。修喙:部分早期被断喙的鸡,当性成熟后,喙又会重新生出,对这些鸡应及时进行修喙,达到喙缘圆滑。

3.4 科学管理、避免应激

鸡舍应保持通风良好、清洁干燥、空气新鲜并调节好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不同品种、不同年龄、强弱不一的鸡不可混养在一起,要按鸡强弱,大小分群。鸡群密度要合理,防止拥挤。,防止生人及其他动物进入鸡舍,使鸡群安静,减少应激,可减少啄癖发生。

3.5 消除诱因、防止外伤

凡鸡能接触到的器物都不应有尖利突出的刺,以防刺伤鸡体。发现顽固啄癖的鸡要及时隔离或淘汰,以防蔓延。被啄伤鸡的部位切忌涂抹红药水。

猜你喜欢
鸡体啄食产蛋
高温高湿条件下鸡舍的通风管理
蛋鸡补钙较适宜在下午
产蛋目标
不要打扰一只啄食的冬鸟
动物产蛋王
啄食的母鸡
鸡日粮中为啥要加食盐
鸡日粮中为啥要加食盐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
啄木鸟不患脑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