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背景下的美丽乡村规划编制探讨
——以滨州惠民夹河村为例

2019-02-13 06:28安春雷邹温鹏
山东国土资源 2019年2期
关键词:旅游+村庄规划

安春雷,邹温鹏

(1.巨野县国土资源局 山东 巨野 274900;2.山东天诚国土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14)

0 引言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以及美丽乡村的建设,广大农村地区建设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硬件环境的改善极大地提升了村庄的可进入性和接待能力,从而刺激了具有良好自然景致和丰富人文底蕴的旅游型村庄的发展,旅游型村庄的发展与建设迎来了活跃期。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对旅游型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即如何在发展旅游产业、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更有效地保护村庄特色、挖掘村庄生态和文化价值,从而实现乡村地域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1]。

然而,旅游型村庄在实际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村庄发展,如村庄定位与发展实际情况不吻合、村庄旅游项目设计雷同、旅游线路安排单一、村庄空间布局混乱等[2]。如何立足于村庄自身旅游资源特色,对村庄旅游形象定位、旅游空间布局、旅游项目设计进行合理规划,积极开发适合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强村庄旅游核心吸引力,是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2]。该文以滨州夹河村村庄规划为例,在“旅游+”背景下,以开发村庄旅游为导向,对村庄规划进行探讨,以期能为其他地区的旅游型村庄规划提供参考。

1 研究背景

1.1 乡村“旅游+”的内涵

中国乡村是由自然生态、经济生产和居住生活等三个彼此依赖、互相融合的部分所构成的一个整体,是中国社会存在的最基本行政单元,也是中华儿女寄托乡愁的有效承载体。随着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不少各具特色的乡村日益成为现代旅游市场中的热点,其依托于浓郁的乡村性、古朴的文化气息和饱含历史沧桑感的物质遗存,满足游客向往大自然,感受乡土亲情和追寻儿时记忆的市场需求。但由于我国的乡村旅游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仅追求眼前利益,盲目迎合市场需求,大肆破坏乡村原有景观,导致传统乡土文脉的断裂、乡村记忆的缺失。在此背景下,强调乡村“旅游+”,正是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融为一体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旅游景区品质的提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实现精准扶贫,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景区化与景点化,从而达到乡村与景区融合协调发展的目的[3]。

1.2 乡村“旅游+”的模式

传统美丽乡村建设注重于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的协调发展,满足村民日益发展的物质文化需求。而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是为了实现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环境四大功能的完善统一,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持续发展的问题。“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是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整合成一个整体,通过内部各系统的协作达到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旅游+”发展的核心是构建空间互应、资源共享、要素互补和利益互显的共同体(图1)。

图1 “旅游+”背景下景村融合发展示意图

1.3 乡村“旅游+”的实施策略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个涵盖社会经济、环境保护以及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产物,其不仅仅强调旅游产业带动村庄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对村庄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以及对乡村原生态景观空间的利用[4]。“旅游+”背景下美丽乡村的建设须加强对村庄整体环境的整治、复合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以及传统乡村文化的继承与挖掘,通过以上三点措施加强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景村融合发展的目标(图2)。

图2 “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1.4 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

传统乡村规划过程中,仅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诉求,重点解决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的需要,其村庄公共设施布局、产业发展格局以及空间架构也仅基于当地居民的实际需要。而基于“旅游+”背景下的乡村规划则须充分协调当地居民与游客两者的实际需求,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满足当地居民实现乡村现代化的需要,也要满足游客体验农村乡土性的旅游需求;既要实现乡村传统景观的改造,也要完成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既要实现乡村生活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布局,也要满足游客旅游服务设施的平衡化体验。具体的发展路径如下:一是将乡村总体功能定位与乡村旅游形象定位相协调统一;二是将乡村空间布局规划与乡村旅游重点建设项目相吻合,合理划定乡村的三生空间[5];三是挖掘乡村文化底蕴,科学合理确定乡村旅游主题形象,营造核心旅游卖点;四是乡村产业规划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将传统农业生产向旅游采摘、农事体验等新型第六产业靠拢,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6];五是村庄内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要基于游客的旅游需求,达到主客共享公共服务设施的目的[7]。最终形成“以景带村、以村促景、景村互动”的发展模式。

2 夹河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

2.1 夹河村旅游现状分析

夹河村隶属于惠民县辛店镇,位于镇西南角,处于辛店镇、淄角镇、姜楼镇三镇交界处。南靠徒骇河、西靠幸福河、东有支四流沟。距济东高速、大济路较近,离惠民县城区不足一小时车程,交通比较便捷,区位优势较为显著。

夹河村建设用地面积约18.33hm2.美丽乡村建设已基本完成,村庄主要道路实现硬化,排水系统投入使用,主要道路两侧墙面绘制了以夹河战斗[注]夹河战斗简介:1941年秋,原淄角区(今辛店镇)夹河村北边的原野上发生的突围战争,在这次激烈的战斗中,英勇的八路军指战员消灭日伪军500余名。枪林弹雨的战火,残酷的厮杀后,我八路军指战员200多人壮烈牺牲。其中,八路军鲁北支队司令员,一一五师教导六旅政治部主任杨忠同志为国捐躯。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墙绘。韭菜、花生、西瓜、洋葱等农产品品质优良,有较好的市场需求。目前,村民旅游服务意识不足,缺乏系统地夹河战斗的宣传及瞻望的场所,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功能尚不够突出。

2.2 “旅游+”背景下乡村规划设计实践

夹河村以红色文化、有机农产品、生态观光等因素为依托,以深度体验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生态观光、有机农产品采摘为主要特色,打造集红色教育、休闲旅游、特色餐饮、垂钓等为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休闲基地。在区域现状与旅游资源特色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夹河村旅游发展形象定位——忆峥嵘岁月,寻英雄足迹。

为满足夹河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定位目标,夹河村的乡村规划编制将结合村庄旅游专项规划以及其他规划的编制来实现,其中村庄旅游专项规划是规划的重点,主要包括旅游发展定位与战略、旅游产品规划、旅游线路规划以及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图3 夹河村旅游规划编制总体框架示意图

2.2.1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挖掘特色旅游资源

夹河村位于徒骇河与北部支五沟两河之间,具有独特的自然水域景观。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必定为夹河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客源市场。

在深入挖掘夹河村红色文化内涵、修缮现有民居建筑、开发生态休闲和红色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和优化农业景观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村庄南部徒骇河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总体上将夹河村打造成集红色文化体验、河滨休闲度假和现代农业采摘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及宜游的复合型旅游新村。

根据总体功能定位,遵循分期开发、滚动发展的原则[8],规划近期主要依托现有自然景观、耕地农田和徒骇河水域,立足夹河战斗遗迹,弘扬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夹河、美丽乡村;中远期主要通过深层次挖掘夹河村的红色文化内涵,整合村庄周边森林资源以及徒骇河水域资源,将夹河村打造成为红色文化深度体验和生态休闲旅游地。夹河村具有众多良好的自然旅游资源,可以依托村庄南侧的徒骇河发展河滨旅游,开发徒骇河捕鱼、徒骇河垂钓、徒骇河漂流;利用村庄东侧的大片森林开发森林休闲旅游,通过设置小木屋、森林吊床、木栈道、梅花桩、森林烧烤等设施,发展森林休闲游,品味大自然原生态的气息。

2.2.2 注重景村一体,优化空间布局

规划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充分征求居民的发展意愿后,在对夹河村现有土地资源以及未来发展旅游资源的梳理基础上,优化夹河村的空间布局,形成夹河战斗纪念馆区、民俗民风展示区、全民抗战演习区、森林休闲区、徒骇河游乐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区六大板块,推动景村一体化发展。

(1)夹河战斗纪念馆区。规划以抗日夹河战争为素材,在村庄西北侧修建夹河战斗纪念馆、纪念碑(或者利用村庄内废弃房屋改建纪念馆),将夹河战斗纪念馆打造成凸显夹河村红色文化特色的核心板块,让游客感知夹河村的历史文化,为后人了解当年历史、缅怀先烈提供场所。

(2)民俗民风展示区。规划依托夹河村现有闲置的房屋,整合土地资源,在民俗民风展示板块内打造独具乡村生活气息的民俗民风体验区,营造夹河村乡土休闲景观氛围,满足游客的农耕文化体验需求。

(3)全民抗战演习区。根据夹河战斗的历史资料记载,对曾经战场进行部分保护性恢复,通过场景再现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还原当时夹河战斗的激烈场面,给游客极具视觉、感觉的冲击。游客扮演八路军参与到打击日寇的战斗中,让游客深度体验当时夹河战斗的激烈程度;演习最后进行抗日联军押鬼子巡游互动,沿着村庄内巡游,后面跟着游击队和八路军队伍,雄纠纠气昂昂地唱着抗日歌曲,与游客进行互动。

(4)森林休闲区。规划通过对现状村庄森林及环境的功能重构和景观整治,改建夹河村森林民宿客栈、森林户外烧烤餐厅,配套小木屋、森林吊床、木栈道、梅花桩等设施,发展森林休闲游,品味大自然原生态的气息。

(5)徒骇河游乐区。规划依托村庄南侧的徒骇河发展河滨旅游,开发徒骇河捕鱼、徒骇河垂钓、徒骇河漂流,增加夹河村庄旅游的可参与性,吸引游客。

(6)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区。规划以改善提升夹河村无公害蔬菜的名声为出发点,通过发展无公害蔬菜水果的采摘,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产品的销量。

2.2.3 注重产业融合,创新旅游产品

农村作为中国最为基本的行政单元组成要素,其具有相对原生态的地域空间范围,拥有着与城市完全不相同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9]。农业作为最基础的第一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本,也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支撑[10]。夹河村规划依托其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积极构建旅游产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第六产业,促进农业与旅游业互兴发展(表1)。

表1 夹河村旅游产品构建

2.2.4 强调主客共享,完善服务配套

夹河村乡村规划基于主客共享公共服务设施理念,在满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大力完善乡村道路、给排水设施、环境卫生整治以及厕所改造;同时也要满足游客旅游的需求,即建设旅游配套设施、民居改造、特色农家餐饮以及旅游厕所和标识系统建设[11]。通过规划既实现了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又提高了旅游的便利性,进而推动夹河村的可持续发展(图4)。

3 结语

夹河村作为红色文化旅游名村,其村庄规划在“旅游+”基础上,尊重自身红色文化特色,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对村庄进行准确定位,在旅游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将旅游需求融入村庄规划建设中,并注重旅游产品的个性化设计与合理组合。极大地促进夹河村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动力的乡村旅游型新农村,通过对夹河村乡村旅游规划的探讨,以期对其他旅游型村庄指引一条可持续的新型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旅游+村庄规划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旅游+”精准扶贫,产业空间巨大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旅游+”的“全域”机会
“旅游+”新时代下黑河旅游发展探析
村庄在哪里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