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基于2000年以来CSSCI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2019-02-13 03:55任志锋管晓婧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发文政治思想

任志锋, 管晓婧

(1.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从1995年我国第一本《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教材诞生至今,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已走过二十三个年头,其中国别研究始终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对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有关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又是关注程度最高、研究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本文运用专业文献分析软件Bibexcel与大型复杂网络分析工具Pajek,对2000年以来我国学者在CSSCI期刊上发表的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进行计量分析及可视化,通过绘制文献年度数量分布图、作者发文量排名表及合作网络图、研究机构发文量排名表及合作网络图、高频关键词表及其共现图谱,探索我国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总体概况、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深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与筛选

本文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作为信息源,将时间段设定为2000年1月至2018年5月,“来源期刊”设定为“模糊”检索,“来源类别”限定为CSSCI。同时,鉴于我国学界长期以来根据“名”“实”分离、取其之“实”、略其之“名”的原则,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指认不尽相同的具体情况,将“检索式”设定为(美国and(道德教育or 品格教育or 公民教育or 政治教育or 政治社会化or思想政治教育or思想教育or价值观教育or 价值教育or宗教教育or 意识形态教育or核心价值观 or国家认同 or 文化认同 or 价值认同))。依据上述设定,在中国知网的“主题”字段中查找到1785篇文献,在万方的“主题”字段中查到622篇文献,在维普的“题名或关键词”字段中查到476篇文献。然后借助参考文献管理工具Noteexpress去除重复文献后,共得到1244篇文献题录,这些文献题录包括标题、作者、作者机构、关键词、摘要、来源出版物、发表年份等信息。最后,按照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程度,删除美国问题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体育思想研究、文学思想研究、教育思想研究、语言学教育研究等非专门性题录,最终筛选得到657条有效数据。

2.分析工具与运用

本研究采用的分析工具是专业文献分析软件Bibexcel与大型复杂网络分析工具Pajek。Bibexcel软件是OllePersson开发的一款文献计量学工具。通过Bibexcel软件,用户可以提取分析文献的关键词、作者、机构等基本信息,然后通过与Excel和SPSS等其他软件进行数据交换,完成文献计量研究的前期工作。Pajek是一种用于研究复杂的非线性网络关系结构的分析工具。它可以将经由Bibexcel所得到的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现,如作者合作网络图、机构合作网络图、关键词共现图谱等。

综合运用Bibexcel和Pajek,本文着重分析了如下三大问题:第一,我国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整体现状,包括年度发文量、核心作者发文量及作者合作网络、研究机构发文量及机构合作网络等。第二,基于关键词词频统计与共现知识图谱,研究分析2000年以来我国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第三,根据研究现状与热点问题分析,着眼构建中国特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探寻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整体现状

1.年度发文量分析

年度发文量是把握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的重要指标。以657条有效数据为基础,我们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年度发文量进行了分析。如图1所示,2000年以来,我国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0年至2004年,主要特征为“迅猛增长”。在这其间,围绕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每年度发表的CSSCI论文从4篇跃升至35篇。之后进入第二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平稳发展”,其跨度涵盖2005年至2017年,年度发表的CSSCI论文数量稳定在30至50篇之间,其中在2014年达到最高峰,当年发表的CSSCI论文高达56篇。众所周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拥有的专业性CSSCI期刊向来很少,而且与原理研究、方法论研究、历史研究相比,比较研究在学科建设的人力、物力投入上又长期处于劣势。在此情况下,能在某一国别研究上达致这一水平已实属难能可贵,足见该领域在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图1 2000至2018年每年度CSSCI发文量

2.核心作者发文量与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核心作者与作者合作网络是衡量与判断某一研究领域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其目的在于明确该领域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及其相互间合作水平。

对核心作者的认定一般依据高质量论文的发表数量。按照普赖斯定律(Nmin=0.749(Nmax))1/2,发表论文数在Nmin篇以上的作者便可被视为杰出科学家亦即核心作者。本文所分析的657篇有效文献,共涉及作者501人(包括合著者),人均发文量为1.31篇,发文量最高值为12篇。由此可知,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发文量的最低值为Nmin=0.749(12)1/2=2.59篇。凡CSSCI论文发表数量在2.59以上的作者,便可视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按照这一标准,我们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共筛选出36位核心作者,其中发文量约2倍于基本标准的有8位学者(见表1)。这表明该领域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研究能力较强、著述质量较高且较为稳定的学术队伍。同时也要看到,该领域绝大部分研究者的高质量论文仅有1-2篇,亦即是说,目前我国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仍处于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尚未取得决定性全方位的突破与发展。

表1 CSSCI发文量最多的核心作者排名(前8位)

对作者合作情况的分析主要依据作者间相互合作的频次与深度。在科学计量学中,作者间相互合作情况可以通过作者共现网络图来呈现(见图2)。在这一网络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位研究者,节点的大小表示作者发文量的多少;两个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连线越粗表示合作次数越多;节点与连线的组合属于作者聚类,亦即有合作关系的学术团队。本研究在统计作者发文量的基础上,将发文量大于等于2的作者作为分析对象,通过Bibexcel软件生成作者共现矩阵,然后将共现矩阵导入Pajek可视化软件,从而绘制出我国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作者合作网络图(见图2)。

图2 CSSCI发文量大于等于2的作者合作网络图

经Pajek统计,该领域作者合作网络图的模块度为0.87,这表明该研究所绘制的作者合作网络图的聚类是显著且有效的。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作者合作网络图节点较小、连线较细,该领域合作研究的成果数量较少,作者间合作频次较低。具体来说,在我国从事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501位作者中,只有30位作者存在相互合作关系,仅占作者总数的5.99%,而且没有与国外尤其美国学者的合作研究。这表明当前我国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整体上仍处于“单兵作战”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格局。

3.研究机构发文量与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研究机构发文量与研究机构合作网络是衡量某一研究领域学术力量分布及其协同攻关能力的重要依据。

从研究机构来看,本研究所分析的657篇有效文献,共涉及293个研究机构(一级科研单位)。科研单位平均发文量为2.24篇,其中有31家单位发文量超过5篇,13家单位超过10篇。发文量最多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其次是东北师范大学,分别为38篇和37篇,占该领域发文量总数的5.78%与5.63%。

在北京师范大学,发文量较高的二级科研单位有教育学院、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在东北师范大学,发文量较高的二级科研单位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等。

在统计机构发文量的基础上,选取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49所科研机构为分析对象,通过Bibexcel软件生成机构共现矩阵,然后将共现矩阵导入Pajek可视化软件,绘制形成机构合作网络图(见图3)。经Pajek统计,机构合作网络图的模块度为0.7。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合作研究绝大部分仅限于科研机构内部,机构间的合作并不充分,只形成了一个以北京师范大学为核心的研究子群,然而这一研究子群的对外合作研究频次也不高,并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即更加倾向于和北京市的科研单位进行合作,缺乏与更大范围尤其是国外科研单位的相互协作。这是未来发展需要着力关注和解决的另一突出问题。

图3 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

三、我国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热点分布

研究热点集中表征某一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域和主攻方向。对研究热点的分析一般依据从文献标题、摘要、正文中提取现成的关键词。本研究运用Bibexcel对我国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关键词进行了词频统计与共现分析,以此把握该领域的热点问题及其分布。

首先,运用Bibexcel对657篇文章进行关键词提取,共提取1001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的出现次数总计为1857次,词频范围最高为267,最低为1。在词频统计的基础上,为保证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全面性与严谨性,本研究选取词频大于等于5的关键词并剔除“美国”“美利坚共和国”“北美洲”三个地域名词,得到61个主要关键词。再通过Bibexcel软件生成关键词共现矩阵,然后将共现矩阵导入Pajek可视化软件,绘制形成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该图谱的模块度为0.35。

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关键词主要分为五个聚类。第一聚类(图下部)的核心词是“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国家安全”“多元文化主义”“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这表明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问题,是我国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第一大热点。第二聚类(图中部)的核心词是“道德教育”“新品格教育”“品格教育”“核心价值观”“人格教育”等。鉴于“道德教育”“品格教育”“新品格教育”均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且主要指涉社会道德秩序延续与个人道德品格训练,因此该领域的第二大热点可以概括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维度”。第三聚类(图右部)的核心词是“公民教育”“自由主义”“政治社会化”“社会科”“课程标准”“美国高校”等。在美国,公民教育经常被看作是与道德教育、品格教育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其核心要义在于维护发展美国政治体制、培育锻造积极的负责任的参与型的公民,具有强烈的政治导向。因此,可以将该领域的第三大热点概括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维度”。第四聚类(图左部)的核心词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中美高校”“高等教育”“通识教育”“中小学”“比较”。这反映出该领域的第四大热点是关于中美高校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分析,关键词共现网络中诸如“特征”“借鉴”“启示”等词汇也印证了这一判断。第五聚类(图左上角)的核心词只有四个且比较分散,难以构成完整的研究热点,故不作分析。

通过对上述五个聚类的归纳组合可以发现,21世纪以来我国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美国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的研究,这部分研究主要致力于探讨美国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内在逻辑、核心特质、建构历程、发展模式、现实危机和应对措施等问题。二是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形态研究,主要包括整体形态与具体形态两个部分。有关整体形态的研究,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概念,重点探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主要内容、实施途径与基本特点。有关具体形态的研究,又包括“政治”与“道德”两大维度。在政治维度上,当前研究大多将“公民教育”“价值观教育”“责任教育”“法制(治)教育”等概念整合起来,用以探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服务政治体制、价值秩序和社会法治的问题。在道德维度上,当前研究多是将“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品格教育”“新品格教育”统一起来进行讨论,同时兼顾“生命教育”“人格教育”“职业伦理教育”等问题,主要致力于研究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体德性训练、品格养成和生命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和实践策略。三是关于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包括中小学与高校两个层面。在中小学层面,重在比较我国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与美国社会科课程及其他教育形式(如爱国主义教育、公民责任教育、人格教育)的异同。在高校层面,重在围绕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工作)、通识教育、学术伦理教育、德育评估标准等内容展开中美比较。

图4 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

四、我国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通过对2000年以来我国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可以发现,在这一领域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队伍和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应看到,现有研究在学术力量配置上仍存在一定的分散性,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的相互间合作并不显著,对外开展实质性学术合作与协同攻关的能力亟待加强。在研究重心上,现有研究大多关注的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做了什么”的具体表象,而对于“为什么这样做”的深层原因缺乏必要而深入的挖掘,同时在对具体表象的分析中也往往只是依赖二手文献和历史文献,缺乏对一手文献和最新进展的运用和分析。在研究进路上,一些研究按照“以己度人”的思路,用自我理解剪裁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推定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与成效,而对其客观存在的事实细节缺乏必要的理论透视和知识分析。以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为例,现有研究虽不乏关于美国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品格教育、价值观教育、职业伦理教育的探讨,但鲜有对这些概念在美国语境中的具体内涵及相互关系进行必要的厘定与区分,从而在基本概念使用上显得异常混乱;更有甚者,一些研究者不是基于事实而是根据自身需要创制所谓美国的“世界观教育”“信仰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等概念,其结果不仅加剧了概念使用上的混乱,而且也背离基本的事实,更无益于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全面客观的分析、鉴别与批判。[1]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这个时代“创造了一个多元价值观教育理论与实践共同在场的文化空间,不同价值观教育之间彼此孤立的隔绝状态被打破”[2]。当前,我国正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战略要求,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仅要为发展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必要的国际视野和经验借鉴,还要着力对外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切实承担起上述历史使命、发挥好应有作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须进一步强化学科意识,挖掘自身优势,不断提升理论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和实践探索的能力和水平。具体到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坚定中国立场。这是深化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前提。坚定中国立场,核心要义在于立足中国实际、聚焦中国问题,以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分析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来说,就是要始终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作为谋划推进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和着眼点,紧紧围绕“如何将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全体人民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如何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推进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等问题,研究分析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用以维护国家政治体制、延续社会道德秩序、培育共同价值观念及对外实施意识形态渗透的特点规律与方法策略,从而为做好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借鉴和必要警示。

第二,强化学科意识。这是深化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关键。强化学科意识,重点在于构建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美国实际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和方法体系。在理论体系构建上,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力挖掘潜藏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表象背后的文化基因、资本逻辑和思维特质,探寻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变革的最新进展和内在规律。在话语体系构建上,应坚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主概念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概念的统一,厘清以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品格教育为核心的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主流话语,揭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历史流变、现实形态和本质意涵,尤其要避免概念创制和使用随意性,确保“名实相符”。在方法体系构建上,应注重多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尤其要注重引入历史文献学的分析方法,坚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透过细致深入的文献分析勾勒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面貌,避免张冠李戴、自说自话。构建理论体系、话语体系、方法体系,还需大量翻译和掌握一手文献,更加注重开展事实研究。曾有学者呼吁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超越“事实研究”“关系研究”“本质和规律研究”,走向“翻译研究”。[3]应该说,这一论断揭示了比较研究发展的整体趋势。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由于“事实研究”的发育不充分,一些“关系研究”和“本质规律研究”总是陷入“为比较而比较”的工具论和“强行归纳”的武断。面向未来,包括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整个比较研究不能人为地超越学术发展阶段,而应扎扎实实地做好“事实”收集与整理。唯如此才能构成真实的知识增量和理论发展。

第三,挖掘制度优势。这是深化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保障。我们的优势既包括科学的指导理论也包括我国日益走入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机遇,更包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关键是要以国家需要为导向,瞄准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整合研究力量,打造高质量、国际化的研究团队,形成“内合外联”、多点突破、协同攻关的研究格局。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关于深化和加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呼声越来越高,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纷纷致力于组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团队。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还依托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首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吸收引进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顶尖高校的一流学者,打造了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专家团队。这些都为进一步深化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猜你喜欢
发文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