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

2019-02-14 07:28苏波儿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宁波市慢性病体育产业

姜 坤,苏波儿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 宁波315012

1 引言

所谓产业融合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1]。产业融合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需求矛盾。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全面深度融合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很多新的产业形态不断出现,这种现象也反过来倒推各级政府应在产业融合政策制定方面提出更长远的战略规划。

2013年开始,中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明确提出积极拓展业态,促进体育和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凸显康体结合的理念,鼓励地方政府进行康体融合的有益探索。可见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政府已经意识到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并且积极为体育和健康产业的融合提供条件。

2 宁波市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融合现状和问题

宁波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养生度假胜地。宁波经济发达,2017年宁波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46.9亿元,人均GDP为124017元,约19500美金,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依托蓬勃发展的社会经济,宁波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2014年,宁波健康产业已有规模以上企业340家,实现产值171.8亿元,利润12.3亿元。预计到2020年,宁波健康产业总产值将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在体育产业方面,截止2017年,宁波市体育产业总产出319.91亿元,创造增加值99.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例为1.143%。宁波体育产业占浙江体育产业的比重已达到五分之一。

就宁波市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现状来看,产业结构相似、产业服务互补的两个产业虽然各自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但两个产业之间的深度和广泛融合还非常不足。

2.1 行业标准对接难

随着整个社会对于健康和体育的重视,宁波市的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实现了长足的进展,各自领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业标准。但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说,宁波市健康管理部门和体育管理部门更多的还是从各自领域和产业的角度切入,相关行业标准壁垒森严,要实现行业标准之间的对接融合十分困难。

2.2 领军企业和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宁波市健康类企业和体育类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局限于两个产业发展的程度还不够成熟,多以中小型新创企业为主。一方面体育产业和健康产业缺少龙头企业和国际品牌,另一方面同时涉足两个产业,进行二者融合开发的大型领军企业更是罕见。除此以外,跨健康和体育类的相关院校和专业也很稀缺,导致相关专业人才匮乏。

3 宁波市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融合路径

宁波市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对比分析

未来,应充分发挥各自产业的优势,从价值链共建的角度探索协同发展模式[3]。

3.1 健康管理领域

健康体检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健康管理理念则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体现了现代人对健康的重视。目前,宁波市近20家的三级医院以及数量众多的传统医疗单位均可以提供专业的健康体检服务,除此以外,宁波市还存在数量众多的专业体检机构和健康服务公司。这些公司凭借专业的医疗器械和优质服务,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系列较为全面的疾病监测、健康评估、健康管理等服务项目。

虽然宁波健康体检机构众多,不能忽视的是现有的体检产业链条不够完善,比较侧重于帮助客户“发现健康问题”,对于“如何解决健康问题”“如何动态监控”关注度不够。未来,若能将健康体检和康复锻炼指导结合起来,把体育锻炼指导纳入到体检后的健康干预流程之中,重点解决客人拿到体检报告后的“最后一里路”问题。让客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专业的健康检查,体检结束后还可以享受到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和健康顾问服务。体检机构通过与健身机构、疗养机构密切合作,按需为体检客人量身定制健康干预方案,让体育锻炼成为解决健康问题的解药,将能有效提升客人的健康水平,提升体检客人的满意度。

3.2 慢性病康复领域

据《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指出,我国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宁波地区民营经济发达,私营业主非常多,他们属于社会的中高层,应酬多、压力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他们是慢性病人群的主要来源。宁波市卫生局统计,宁波市慢性病患者人数在200万左右,也就是每4个宁波人中就有1人患慢性病,慢性病已成为威胁宁波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一方面是宁波慢性病人口的不断攀升,另一方面则是慢性病治疗方式的相对单一。由于医院床位资源紧张,慢性疾病治疗周期又长,所以很多慢性病患者不仅住院难,出院也很难。慢性病的发病原理决定了其治疗不能仅仅依靠住院手术,应该更多的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主的康复锻炼,而这些不能完全依靠医院医护人员。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未来应更好的发挥体育锻炼在慢性病康复中的作用,关注病人从健康到疾病的发展过程。通过医院等医疗机构与体育部门合作,将慢性病整个过程分为“慢性病前期”“临床早期”“疾病”“复健”等几个阶段,并根据阶段的不同提供临床治疗和体育复健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既缓解了医院目前人满为患的局面,也拓展了体育产业链,同时也提升了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效果。

3.3 健康养老领域

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宁波老年人口数量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2016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38.7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3.5%;2020年宁波老年人口将突破160万,老年人口系数将超过25%;2025年宁波老年人口将突破200万,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此外,人口老龄化将伴随着高龄化、空巢化以及家庭核心化、小型化,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日益受到挑战,养老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而在追求“健康养老”的同时,如何做到“快乐养老”也是一大极富挑战性的社会难题。

根据宁波市确立的“9055”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到2020年,90%的老年人通过社会化服务实行家庭自助养老,5%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实行社区帮扶养老,5%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实行照护养老。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宁波养老服务体系供给结构不够健全,占未来绝对比重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配置不足,内容单一的问题,建议应该将体育项目和健康服务项目充分融入到家庭居家养老、社区帮扶养老、养老机构养老的全过程和完整产业链之中。重点发展“医养结合项目”“体健养结合项目”,体育和健康项目能否及时介入和全面对接,将成为宁波健康养老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4 结论

随着整个社会对于健康领域的关注越来越高,不仅促进了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也为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的融合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产业融合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需求矛盾。基于宁波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的现状,应从健康管理、慢性病康复、健康养老等领域探讨“体育+健康”“体育+健康+X”产业融合的可能性,以推进宁波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融合的新进程。

猜你喜欢
宁波市慢性病体育产业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体育产业之篮球
一图看懂2019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