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游泳专项课体能练习设计的实验研究

2019-02-14 07:28张界天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极大值标准差男女生

张界天

作者单位: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上海 200086

1 前言

体能训练起源于上世纪末美国职业运动队一线的训练实践,美国体能协会(NSCA)在该领域已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在市场模式以及行业协会的推动下,逐渐建立起了基于人体运动的功能训练理念、方法和体系[1,2]。再观我国游泳体能训练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郑坤良(2015)通过研究得出,游泳陆上体能训练主要是为了弥补水上体能训练的不足,为了夺取比赛的胜利,在陆上进行的身体训练,其主要方式是陆上力量训练为主,结合游泳专项技术动作,保证其在水中能够为争取更好的成绩服务;陆上体能训练的原则主要包括专项性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功能性原则这4个主要原则;陆上体能训练的方法主要包括等动练习法、静力练习法、水陆结合训练法这3种,其中等动练习法最有效,也被广大教练员所采用[3]。赵宝兰(2017)游泳陆上体能训练是青少年女子体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能训练能够降低训练的风险,提高训练的效率,为青少年女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其素质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4]。纵观国内大量研究所述,各种体能训练研究的目标人群多为专业运动队的运动员,针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体能训练少之又少,这是一大缺失[5]。

此外,季浏(2015)在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作为一种体育课程模式,是国家《课程标准》与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之间的中介,力图构建中国的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旨在通过这一课程模式的实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6,7]。因而,纵观国内大量研究所述,各种体能训练研究的目标人群多为专业运动队的运动员,针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体能训练少之又少,这是一大缺失,本研究对高中游泳专项课的体能进行设计,以验证该体能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期为高中学生开展体能练习,落实高中专项体能练习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选取上海市某高中学的70名高中一年级游泳选修课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班35人,对照班35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以“高中”“游泳”“专项课”“体能”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中国博硕论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EBSCOSPORT Discus等数据平台,检索并获取1980-2018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博硕学位论文共32篇,其中英文12篇,中文20篇,并在美国犹他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等借阅相关学术专著3本。这些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详实而又丰富的文献基础。

2.2.2 德尔菲法

针对高中游泳课体能训练设计,与国内外中学体育教育、体能训练课程培训专家进行访谈与交流,得到了更加详细和可行的课程设计。

2.2.3 实验法

在上海市某中学高一年级分别选取2个班级,1个班作为高中游泳体能练习课程(仍需配合普通体育教学一起进行)教学实验班,另1个班作为普通体育教学实验对照班。同一年级的2个教学班由同1个体育教师任教。同时测量全体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立定跳远成绩、1min仰卧起坐成绩、50m跑、坐位体前屈、800/1000米)以及25米自由泳成绩。

2.2.4 数理统计法

研究中所得数据均用大型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

3 体能练习设计

本研究在体能设计时强调体能的多样化,从上肢到下肢以及核心每个部位将会根据每节课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至少包括2个肌肉群的练习方案且时间为20分钟(游泳专项课时间为80分钟),以发展游泳运动中人体小肌肉群,巩固正确的技术动作,最终促进学生游泳专项成绩与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3.1 练习时间:20分钟

3.2 练习内容:所有练习内容根据教师教学需求任意组合,循环练习。

3.2.1 上肢力量练习

3.2.1.1 弹力带拉伸

练习次数:30次*4组

练习目的:弹力带能模仿水中阻力,高肘姿势能模仿水中各种泳姿发力模式,集中针对学生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小肌肉群进行高效练习。

3.2.1.2 俯卧撑

练习次数:10次*4组

练习目的:发展学生胸大肌、背阔肌等肌肉群。

3.2.1.3 引体向上或屈臂悬垂

练习次数:6次*4组或30秒*4组

练习目的:发展学生三角肌,肱二头肌等肌肉群。

3.2.2 下肢力量练习

3.2.2.1 下蹲练习

练习次数:10次*4组

练习目的:发展学生臀大肌,臀中肌等肌肉群。

3.2.2.2 蛙跳

练习次数:15米*4组

练习目的:进一步发展学生臀大肌,臀中肌等肌肉群的增强。

3.2.2.3 阻力带冲刺

练习次数:8组

练习目的:发展学生大腿肌肉群的同时,增加学生爆发力。

3.2.3 核心力量练习

3.2.3.1 仰卧起坐

练习次数:30次*4组

练习目的:锻炼学生的腹直肌等肌肉群。

3.2.3.2 勒木举腿

练习次数:30次*4组

练习目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腹直肌等肌肉群。

3.2.3.3 两头起

练习次数30次*4组

练习目的:发展学生的棘肌、最长肌等。

3.2.4 有氧素质练习

练习目的:提高学生有氧素质。

3.2.4.1 15分钟跑

3.2.4.2 跳绳

练习次数:500次*2组

4 研究结果

4.1 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身高之比较

4.1.1 独立样本T检验

第一,正确梳理“质”与“量”之间的关系。在林政资源管理时,在推动林业经济长远发展的同时,还需要确保林业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处于均衡发展的状态之内,优化林业资源自身的结构,注重保护不可再生的林业资源,合理利用可再生林业资源。

对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身高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可知(见表1),实验班与对照班男、女生身高的p值均大于0.05(分别为0.060、0.059),不能认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的身高间存在显著差异,故可对其身高进行比较研究。

表1 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身高的独立样本T检验

4.1.2 各数值的比较

通过对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身高统计后可知(见表2),实验组男生的极小值为157.0,极大值为190.0,均值为167.808,标准差为9.2599,对照组男生的极小值为166.6,极大值为190.0,均值为174.280,标准差为5.8620,实验组女生的极小值为151.0,极大值为181.0,均值为166.400,标准差为8.6114,对照组的女生极小值为151.0,极大值为178.5,均值为161.335,标准差为5.9510。

表2 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身高比较

4.2 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体重之比较

4.2.1 独立样本T检验

对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重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可知(见表3),实验班与对照班男、女生体重的p值均大于0.05(分别为0.625、0.066),不能认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的体重间存在显著差异。

表3 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体重的独立样本T检验

4.2.2 各数值的比较

通过对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体重统计后可知(见表4),实验组男生的极小值为48,极大值为126.0,均值为66.875,标准差为20.966,对照组男生的极小值为56,极大值为126.0,均值为70.600,标准差为17.2856,实验组女生的极小值为48.0,极大值为76.0,均值为59.435,标准差为8.0288,对照组的女生极小值为48.0,极大值为70.0,均值为55.525,标准差为5.4253。

表4 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体重比较

4.3 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肺活量之比较

4.3.1 独立样本T检验

对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肺活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可知(见表5),实验班与对照班男、女生肺活量的p值均小于0.05(分别为0.049、0.004),可以认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的肺活量间存在显著差异。

表5 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肺活量的独立样本T检验

通过对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肺活量统计后可知(见表6),实验组男生的极小值为3129,极大值为5011,均值为3968.4,标准差为425.219,对照组男生的极小值为3009极大值为4811,均值为3406.08,标准差为925.219,实验组女生的极小值为2408,极大值为4212,均值为3228.26,标准差为580.218,对照组的女生极小值为2275,极大值为3243,均值为2779.85,标准差为339.572。可见,实验组男女生的肺活量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男女生。

表6 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肺活量比较

4.4 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50米跑之比较

4.4.1 独立样本T检验

对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50米跑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可知(见表7),实验班与对照班男、女生50米跑的p值均小于0.05(分别为0.044、0.018),可以认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的50米跑间存在显著差异。

表7 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50米的独立样本T检验

4.4.2 各数值的比较

通过对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50M跑成绩统计后可知(见表8,图1-图4),实验组男生的极小值为6.6,极大值为12.1,均值为7.700,标准差为2.1809,对照组男生的极小值为6.6极大值为13.1,均值为8.785,标准差为2.0521,实验组女生的极小值为6.9,极大值为11.0,均值为8.268,标准差为1.0176,对照组的女生极小值为7.9,极大值为13,均值为8.900,标准差为1.6035。可见,实验组男女生的50M跑成绩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男女生。

表8 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50M比较

图1 高中实验组男生50M成绩均值=7.7000,标准偏差=2.1809,N=12

图2 高中对照组男生50M成绩均值=8.785,标准偏差=2.0521,N=15

4.5 800/1000M跑之比较

4.5.1 独立样本T检验

对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800/1000M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可知(见表9),实验班与对照班男、女生800/1000M跑的p值均小于0.05(分别为0.039、0.041),可以认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的800/1000M跑间存在显著差异。

4.5.2 各数值的比较

通过对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800/1000米成绩统计后可知(见表10,图5-图8),实验组男生的极小值为201,极大值为330,均值为248.33,标准差为45.598,对照组男生的极小值为215极大值为330,均值为253.2,标准差为33.8701,实验组女生的极小值为205,极大值为280,均值为236.13,标准差为22.732,对照组的女生极小值为201,极大值为305,均值为241.40,标准差为29.172。可见,实验组男女生的800/1000M跑成绩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男女生。

图3 高中实验组女生50M成绩均值=8.268,标准偏差=1.0176,N=23

图4 高中对照组女生50M成绩均值=8.268,标准偏差=1.0176,N=20

表9 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800/1000米的独立样本T检验

图5 高中实验组男生1000M成绩均值=248.33标准偏差=4.598,N=12

图6 高中对照组男生1000M成绩均值=253.20,标准偏差=33.8701,N=15

图7 高中实验组女生800M成绩均值=236.13标准偏差=22.732,N=23

图8 高中对照组女生800M成绩均值=236.13标准偏差=22.732,N=20

4.6 立定跳远之比较

4.6.1 独立样本T检验

对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立定跳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可知(见表11),实验班与对照班男、女生立定跳远的p值均大于0.05(分别为0.761、0.561),不能认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的立定跳远间存在显著差异。

表11 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立定跳远的独立样本T检验

4.6.2 各数值的比较

图9 高中实验组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均值=190.5标准偏差=48.220,N=12

通过对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立定跳远成绩统计后可知(见表12,图9-图12),实验组男生的极小值为170,极大值为260,均值为190.5,标准差为48.220,对照组男生的极小值为184极大值为258,均值为203.33,标准差为39.446,实验组女生的极小值为148,极大值为200,均值为168.61,标准差为33.576,对照组的女生极小值为152,极大值为204,均值为170.6,标准差为16.047。可见,实验组男女生的与照组男女生立定跳远成绩未发现明显差异。

表12 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立定跳远比较

图10 高中对照组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均值=203.33标准偏差=39.446,N=15

图11 高中实验组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均值=168.61标准偏差=33.576,N=23

4.7 25米自由泳之比较

4.7.1 独立样本T检验

对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25米自由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可知(见表13),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的25米自由泳p值小于0.05(0.014),可以认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男生的25米自由泳存在显著差异。女生25米自由泳p值大于0.05(0.904),不能认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女生的25米自由泳存在显著差异。

图12 高中对照组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均值=170.60标准偏差=16.047,N=20

表13 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25米自由泳独立样本T检验

4.7.2 各数值的比较

通过对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25米自由泳成绩统计后可知(见表14,图13-图16),实验组男生的极小值为16,极大值为26,均值为20.15,标准差为2.794,对照组男生的极小值为19极大值为26,均值为22.6,标准差为1.882,实验组女生的极小值为19,极大值为27,均值为23.3,标准差为2.077,对照组的女生极小值为19,极大值为28,均值为23.5,标准差为2.893。可见,实验组男女生的25米自由泳成绩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男女生。

表14 高中男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25米自由泳之比较

图13 高中实验组男生25米自由泳成绩均值=20.15标准偏差=2.794,N=12

图14 高中对照组男生25米自由泳成绩均值=22.60标准偏差=1.882,N=15

图15 高中实验组女生25米自由泳成绩均值=23.3标准偏差=2.077,N=23

图16 高中实验组女生25米自由泳成绩均值=23.5标准偏差=2.893,N=23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在高中游泳体能练习课程中的实验班与对照班中,实验班在游泳体能练习课程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体能素质练习内容的渗透,同时配合普通体育教学,以达到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目的,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在肺活量、50米、1000/800M的各项成绩之间的差异显著,实验班学生的成绩优于对照班的学生,25米自由泳男生成绩有显著差异,女生成绩则无显著差异,而在立定跳远的成绩上,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无显著差异。综上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有明显改变,证明高中游泳体能练习课程在实施中的有效性。

5.2 建议

5.2.1 在针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体能训练少之又少的背景下,开展游泳体能练习课程可有效促进学生耐力等身体素质的发展,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既学到体育技能,又增强身体素质[8,9]。

5.2.2 学校体育教学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需要上好体育课程,更需要在体能设计上投入更多的精力[10]。

5.2.3 体育教师在设计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时,应结合各专项的特点,体能练习需注重多样化与合理性。

6 小结

参照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设计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的高中游泳课体能设计,为高中学生开展体能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体能素质、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努力建设开发具有活力的游泳课程。

从学生身体素质结果来看,通过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身体素质结果,实验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显著提高,突出表现在在肺活量、短跑与耐力方面,以此说明通过体能练习课程后的学生体能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实施高中游泳体能练习课程是合理、有效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形成健康的体魄。

猜你喜欢
极大值标准差男女生
高等数学背景下的极值点偏移问题探究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过程能力指数法在改进中小学教学质量中的应用
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及实际案例分析
坡角多大,圆柱体在水平面滚得最远
学校费心防早恋
语音信号幅值分布的统计分析
方差中亟待澄清的两个错误观点
对函数极值定义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