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

2019-02-14 02:57
石油化工应用 2019年11期
关键词:陇东长庆油田含油

国家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攻关试验获重要成果

10 月28 日记者获悉,国家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长庆油田陇东10 亿吨级庆城油田一口超长水平井——华H50-7 井顺利完井。这口井完钻井深6 266米,水平段长4 088 米,储层钻遇率89.2 %,刷新亚洲陆上水平段最长纪录,为陇东地区经济有效开发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对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非常规油藏来讲,长水平段水平井是实现页岩油储层改造最经济实用的重要手段,能够增加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量,有效改善油藏的开发效果。”长庆油田副总地质师、公司致密油(页岩油)项目组经理吴志宇介绍。

近年来,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非常规油气藏已成为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陇东油区长7 生油层页岩油储量丰富,但储层品位低、物性差、开采难度大,应用传统常规开发技术无法获得工业油流。长庆油田大打勘探开发进攻仗,通过近几年的攻关探索和科技创新,不断突破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瓶颈。

长庆油田依托国家重大专项示范区建设,以“建设国家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基地、探索黄土塬地貌工厂化作业新模式、形成智能化劳动组织管理新架构”为总体目标,在陇东地区开展非常规油藏规模效益开发示范区建设,升级“超大井丛布井、分区同步作业、连续供水供砂”生产组织模式。通过不断集成创新,边攻关、边试验、边建设,目前百万吨级示范区基本建成;以长水平段加体积压裂为技术核心,探索形成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开发五大技术系列18 项配套技术,其中华H40平台和华H60 平台部署水平井20 口,为全球陆上(非常规油田)最大水平井采油平台,也实现在最小井场建设世界上最大井丛的技术突破。

为充分动用地下复杂地貌条件下的油气储量,长庆油田积极实施超长水平井高效开发试验。此次完井的华H50-7 井,工程和技术专家打破常规,通过运用精细地质研究、三维地震预测等核心技术,实现超长水平井精细井眼轨迹控制、超深井新型材料堵漏成功运用,保障了油层钻遇率和施工安全,各项生产指数达标,并实现钻井、固井、测井等工艺技术参数的重大突破。

目前,在国家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长庆油田陇东地区已建成60 多个大井丛布阵的作业平台,示范区单井产量由9.6 吨提升到18.6 吨,新建产能近120 万吨,实现平台井数最大化、控制储量最大化、动用储量最大化的战略新目标。

(摘自中国石油报第7463 期)

含油污泥制成调堵剂稳油控水又环保

11 月1 日,记者在大庆油田采油二厂了解到,这个厂工程技术大队技术人员利用含油污泥制成的调堵剂,可有效封堵目的油层,减少低效无效循环,达到稳油控水的目的。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联合站原油脱水处理系统处理原油过程中,会伴生大量含油污泥,处理难度大,存在环保隐患。

为减轻含油污泥污染治理压力,降低处理成本,今年年初以来,采油二厂工程技术大队技术人员选取这个厂的含油污泥样本作为主剂,用水、悬浮稳定剂、成胶固化剂及成胶时间控制剂为辅剂,调配制成了含油污泥调堵剂。这种调堵剂注入地层后,在地层温度的作用下,原来不易胶结、沉降性差的含油污泥分散颗粒,能够结合成具有一定强度、可固化的胶结颗粒体,沉降在油层孔隙孔道内,形成架桥,从而堵塞油层,起到调堵作用。

由于这种含油污泥调堵剂具有在静止状态下易胶结固化的特点,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求连续注入,避免调堵剂在井筒内及近井地带固化,以达到深度调堵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求低压低速注入,防止油层压力突然升高、调堵剂注不进油层的现象发生,这对现场施工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为此,采油二厂工程技术大队将这种调堵剂在一口待封堵作业的油井上进行试应用,组织6 名技术人员成立了项目监理团队,严格监督和管控施工过程。在试验井场,监理人员一方面加密对调堵液的现场取样及密度测量,确保性能指标,另一方面时刻监督泵注速度及压力变化情况,保障安全平稳施工。经过80 个小时不分昼夜地连续奋战,调堵施工顺利完成。

应用后表明,该调堵剂能够有效封堵高渗透率油层,封堵后油井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油0.5 吨,共利用含油污泥329 立方米。

含油污泥调堵剂制作成本较低,工艺实施简单,能够在地层中固化封堵高渗透率油层,大大提高油层的动用程度,有效缓解层间矛盾,改善后续水驱开发效果。同时还实现了废弃含油污泥的再利用,降低处理成本,因此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摘自中国石油报第7466 期)

长庆油田产量连续七年超5 000 万吨

11 月17 日,长庆油田油气产量当量达到5 000.23万吨,其中原油产量2 132.69 万吨,天然气产量359.88亿立方米。今年长庆油田产量突破5 000 万吨所用的时间,与去年相比提前了半个月。2013 年至今,长庆油田油气产量当量已连续7 年超5 000 万吨。今年,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长庆油田全年要完成油气当量5 647万吨,与去年实际产量相比多183 万吨。

已有49 年开发历史的长庆油田,资源边缘化、劣质化程度严重,油气产量降递减、安全环保管控、提质增效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进入2019 年,长庆油田认真分析企业发展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深入贯彻集团公司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油田二次加快发展战略目标,着力抓好“高效勘探、精细开发、技术创新、运营管控、质量提升、控投降本、改革创新”等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保证企业高质量、高速度、高水平可持续发展。

在保证老油田稳产的同时,长庆油田坚持“资源为王”战略不动摇,通过深化认识、观念创新,广泛寻找新层、新区及新的战略接替区。长庆油田先后在陇东、陕北、内蒙古等老区获重要发现,其中,在天环地区向西甩开勘探斩获日产16.8 万立方米高产工业气流井,发现新的高产富集区,目前已有10 口井获日产20 吨以上高产油流。特别是在鄂尔多斯盆地的非常规石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3.58 亿吨、预测地质储量6.93 亿吨为标志,在陇东发现了10 亿吨级的庆城大油田。

油气开发上,长庆油田全面推行“大井组、多井型、立体式、工厂化”建产,形成具有长庆油田个性特色的超低渗、致密油效益开发新模式。气田开发坚持上古生界和下古生界兼顾、整体部署、丛式布井等方式,通过“钻、试、投”一体化管理,产能建设速度大幅度加快,单井产量大幅度提高。今年,新投油气井的日产量普遍高于预期,其中擒获日无阻流量百万立方米以上的高产气井已达30 口,单井最高日产达217 万立方米。

长庆油田在今年提前半年完成油气田所有钻井任务的基础上,所有新建站点、新投油气井的试压、投产已全部进入收尾阶段,其中新投油井产油量已达50 万吨以上,新投气井增产量已达10 亿立方米以上。

(摘自中国石油报第7476 期)

中国石油首个整装炼油环境调查项目通过验收

记者11 月19 日获悉,安全环保院承担的中国石油第一个整装炼油场地环境调查项目——“长庆油田马岭炼厂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通过甘肃省生态环境厅验收批复,标志着中国石油场地环境保护获得新突破。

该项目是甘肃省环境保护督察项目,也是中国石油第一个整装炼油场地的环境调查项目,是安全环保院承担的第一个依据国家相关法规要求、按照污染地块进行管理的场地调查项目。

为优质完成该项目,安全环保院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源优势和环保科研人员的技术优势,投入相关土壤地下水研究领域技术力量,应用“土壤地下水调查和修复一体化装置”,完成了该场地的污染识别、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等各阶段工作。调查期间完成了250 多个土壤钻孔取样,建立了43 口地下水监测井,绘制污染分布和运移模拟图件百余幅,充分掌握了马岭炼厂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种类和分布范围,为修复方案的编制和修复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坚实基础。

项目实施期间,适逢国家和行业的土壤地下水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不断发布或更新阶段,其中《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和《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HJ25.6-2019)等重要文件的出台,给调查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安全环保院土壤地下水调查团队在不断学习消化吸收新要求的同时,扎扎实实做好调查工作的各个环节,保证了整个项目的顺利验收,交出了满意答卷。

(摘自中国石油报第7476 期)

猜你喜欢
陇东长庆油田含油
陇东能源大数据中心
含油污泥及热解残渣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概述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长庆油田节能技术研究
长庆油田设备再制造又创三个国内第一
陇东黄土高原软枣猕猴桃栽培技术
酸调质—氧化降解法提高含油污泥的沉降性能
铁路含油污泥焚烧的特性
长庆油田的环保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