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场烟雨

2019-02-14 11:12
城乡建设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西合璧临河柳江

■ 李 未

此次西行,有意无意间去了三个著名的天府古镇:柳江、街子和安仁。总的感觉:街子太商业,似曾相识的雷同;安仁太沉重,幽深凝重的庄园。相比之下,柳江不仅清新自然,而且古朴厚重,沁人心脾,耐人回味,令人流连!

“烟雨柳江”是古镇人自己给自己的命名。其意为何?镇中牌坊有这样的解读:“由于地处华西玉屏带,常年笼罩在薄雾之中,烟雨柳江成为了最鲜明的景象标志”。

而我自己给自己写的柳江古镇游记却冠以《柳江场“烟雨”》的名头。为何如此?因为这里的“烟雨”二字不只是对柳江气候条件的描述,而是对柳江自然与历史缩影的品味。

柳江古镇位于四川洪雅,始建于南宋,至清代中期,因柳、姜两姓族人合资修建了一条石板街得名“柳姜场”,后定名为“柳江场”,现代人称之为柳江古镇。柳江古镇依山傍水,侯家山、玉屏山拱卫左右,杨村河、花溪河拥镇而过,山不高,缓缓起伏;水不深,静静流淌。千百年来,历史变迁,尘世沧桑,人文荟萃,物竞天择,造就了柳江“一河两岸”的繁华。这里的百年民居汇老街、川西风情吊脚楼和中西合璧曾家园;以及访古寻幽的水码头、亲水临河的古栈道和枝繁叶茂的古榕树,足以证明柳江拥有不同寻常的历史与文化。

我们是从一座跨河大桥走进柳江古镇的。站在桥头堡举目远眺,典型的川西风情,恬静优雅,还真是“垂柳水边摆,一镇江旁立”的独有景致,各色民居掩映其中,如世外桃源一般……

柳江毕竟只是巴蜀大地N 个古镇之一,没有旅游景点惊天动地的喧嚣,也没有景区硕大的标示牌,只有秀气的导游指示牌,我们就按照指示牌指引的方向,踏着青石板路,沿河而上,且行且看,且游且观,三个多小时的游览,有三处值得驻足观赏,刮目相看,那就是“一园”、“一街”、“一景”。

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提升了柳江古镇特色,见证了柳江古镇发展历程的“一园”——曾家园。

曾家园是始建于清朝年间的家族庄园式民居,建筑格式为中西合璧,整个庄园格局是个繁体“寿”字,坐西向东,原占地11000 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00 平方米,有“四院三戏台”,历经近百年演化,至今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部分完整地保留下来。

位于花溪河北岸的曾家园,从庄园大门看并不起眼,但仔细端详,庄园前院临河面一字排开的阁楼甚是气派,跨进庄园更是令人震撼,哪怕已是部分遗存,庄园“四院三戏台”的巧妙布局“风韵犹存”,中式园林,亭台楼阁,有观景台、八字龙门、小姐楼、书房、石牌坊,还有牡丹园、荔枝园和休闲亭,足见庄园主人昔日的奢华......尤其是整个建筑风格的独特,令行家里手也叹为观止。

现存的内院为庄园的主建筑,主楼中西合璧,为仿欧式二楼一底楼房,与纯木质穿斗结构厢房相连,楼阁式砖木结构,走马转角楼相通戏台及厨房,构成了雄伟壮观的四合院。其中西合璧的门、窗、梁、檩,采用了墙拱、砖柱、玻璃、镂空阳台花砖等,颇具特色,别有风情,并不觉得不协调,反而显示出一种另类的美。内院的厢房则全部采用了中国传统纯木质穿斗结构,把中国建筑的智慧之笔完美演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此中西合璧的建筑及其表现形式,在此被一个留过洋的庄园主人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实属罕见。我们认真参观了一个多小时,有点眼花缭乱,担心一下子吸收不尽,消化不了,干脆拿着手机,对着感兴趣的院落和建筑部位足足拍了上百张照片,以待来日慢慢探究。

走出曾家园,如释重负,一阵轻松,门前的花溪河悄无声息,园外的那条小路清幽宁静......

这“一街”就是柳江古镇南岸那条“柳姜场”古色古香的石板街。

我们通过“重力坝”去花溪河南岸,刻意走过了由50个石墩组成的呈S 型的跳墩桥,据说它暗寓人生的道路曲折,而跳过去则从此平平坦坦、顺顺利利了。

登岸便是石板街的核心区域,两个亮点吸引了眼球:一颗颗古榕树和一栋栋吊脚楼。一颗据称是古镇上最古老、最茁壮的古榕树,树龄约800 年,树干要五、六个人才能合抱,树冠犹如一把巨伞一直“撑”向河中。而与之相邻的吊脚楼则依地势而建,屋基由卵石垒砌而成,木材取于当地,临河建有观景凭栏,颇有川西特色。可想而知,柳江临河民居建筑之所以以吊脚楼形式,当然是柳江气候温润,雨水充沛,河水经常涨潮之故。

而这两个亮点的有机组合,确实为柳江古镇老街带来了别样的精彩。在这里,古榕树与吊脚楼似天生绝配,清清河水,苍苍古榕,悠悠吊脚,造就了柳江风情独特的魅力。

不过,这条老街的沿街建筑似乎有相当一部分是近、现代的产物,甚至不少建筑上还留有文革时期建造的痕迹。回头想想,难道文革时期不也是“老”吗?特别是经历了改革开放40 年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半个世纪以前的历史误会早已“作古”,成为不能忘却的记忆!

这“一景”则是从水码头走上亲水古栈道一霎那间的观景印象。站在临河又凌空的栈道上凝视,四面八方皆是景:往东眺望,“一河两岸两大桥”,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美丽;往西北瞭望,远山近水,绿树倒影,还有点点船帆,零零村落,虽然在逆光下却依然美不胜收……

回味在“烟雨柳江”探访“烟雨”的感受,唯一遗憾的是,天公不作美,没有能够享受柳江古镇特有的小雨淅沥,雨雾朦胧,听雨望江的那种诗情画意……

猜你喜欢
中西合璧临河柳江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有利区分析
探秘“后临河”
探秘“后临河”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中西合璧郎世宁
亦荤亦素
临河而居
马年拜读徐悲鸿《八骏图》
“编读零距离”柳州、柳江见面会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