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2019-02-14 16:57来维志
参花(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刺刀血肉军人

来维志

历史有太多的随机性,记忆也是。

有人说,是我们用血肉之躯造就了盛世繁华,这句话,潜藏在记忆最深处。

——题记

清明,雨上。

踽踽独行,步履蹒跚。古城的细雨轻轻拂过苍老的面庞,丝丝清凉起伏在全身,天边,也渐渐暗了下来,一切都回归宁静原点,随着夜晚的来临,轮回着……

衰老而残缺的背影轻轻拂过一个个孤寂的墓碑,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早春细雨,滴答在记忆残破的胶片,在眼前闪现:六十多年了,老伙计们,我来看你们了……

那个年代的苍生,孤苦无依,盼望着,盼望着真的有那么一堵墙,能挡住像洪水一样肆虐华夏的血色军旗,而我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这道城墙。

将军领口熠熠生辉的将星向每一个同胞宣告着赴死的悲壮誓言:吾今率堂堂之师,保卫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鬼伏神钦,决心至坚,誓死不渝!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后人视今,亦犹今人之视昔,吾何惴焉!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然吾辈坚信:苍苍者天也,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此誓……

厮杀果然在拂晓时分拉开了序幕。这是一场双方军人荣耀与胆量的决战。盟军的飞机在空中呼啸嘶鸣,投下一个个炸弹,迸发出耀眼的橘红色光芒,白色的弹幕笼罩在天空,硫磺气味凝结着没有散开,日军从火焰稀薄的地方冲过来,决死队不再隐蔽和等待,迎头冲上,短兵相接、刺刀铿锵。双方军人嘶喊着、嚎叫着,展现出令人胆寒的必死决心,空气凝固在那一瞬间,语言已经不再那么不可逾越,彼此语言的鸿沟都同时指向那句誓言:不战胜、毋宁死。那个年代的日本兵,罗圈儿腿,油光健硕,宛若一个个大号的猎枪子弹,狰狞而又狡诈的面庞上嚣张着武士道精神的獠牙;中国士兵面黄肌瘦,不乏半大的娃娃充斥其中,还没有插了刺刀的步枪高,就是这样,他们在一次次的冲锋中,视死如归。中国士兵在枪焰和爆炸声中搏杀自己和国家的命运。此刻的疯狂曾经无数次演练,这一切让我们迄今还勉强占着便宜。

日本人光着膀子,绑着炸药,一批批鬼叫着冲出来,中国士兵毫不畏惧,两个一对三个一组,纠缠着劈刺,轰的一声,灰飞烟灭……每个人都杀红了眼,心里默念着长官的那句话:“国家沦陷,所有的中国军人都要赴死。”底线与尊严的根本是要拿命来换的!至少我们赶上了这个年代!我们排山倒海从清晨到夜晚,我们前仆后继又持续到下一个黎明,活着也成了耻辱。

军人之命,与国同殇。耳边已经分不清刺刀的碰撞还是双方的嘶喊,分不清“嘎嘎嘎嘎”的机枪声是敌是我。双臂没有了力气,双眼模糊了视线,轰的一声,感觉自己的身体像一片羽毛,轻飘飘地飞了起来,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失去了意识……

经历过激烈巷战后的古城大街小巷,满目疮痍。巨大的代价换来了古城的又一次沉寂。前來帮助打扫战场的老百姓想要收埋烈士的遗体,根本无法办到,因为遍地都是支离破碎的血肉和残肢,地上、墙上、树上,一片血肉狼藉。他们捧起一堆土里的血肉就哭,哭得撕心裂肺,有人说,把整个城里的几公尺土都挖出来堆成一座山吧,就叫英雄山……是夜,古城百姓家家披麻戴孝,为那些战死的英灵。

战史这样描述:“……八月十四日,我军以四个整师兵力从南城墙,突进市区,展开激烈巷战……顽敌利用民房家家设防、巷巷筑堡,战斗异常惨烈,每前进一尺,都要付出惨烈的代价,正如二十集团军《会战概要》所言:攻城战役,尺寸必争,处处激战,我敌肉搏,山川震眩,声动江河,势如雷电,尸填街巷,血满城垣……经四十二天的‘焦土之战,将守敌全歼……”一九四四年九月十四日,腾冲光复。

那天,我被气浪震昏,我太累了,睡着了,这一觉我就睡了六十年。醒来,我决定留在这里。年轻的时候,日本人拼命地追,我们拼命地打,今天我老了,自己的余生早已交给了西南山河,因为在我狼狈的岁月,这里让我放弃苟活,写下了一笔英勇,还有永远睡在祖国边陲这座小城的、我的那些兄弟们,每当闭上眼睛,我就会看见他们。人老了,就会常常回忆,回忆那样的一场恶战,回忆那些并肩作战却没有活下来的兄弟。

清明雨上,衰老而残缺的背影轻轻地、再次拂过一个个孤寂的墓碑,一个个熟悉的名字……

走,我带你们回家……

猜你喜欢
刺刀血肉军人
血肉相依
血肉相依
军人就该这个样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带刺刀的兵
军人“四有”歌
刺刀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