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的家

2019-02-14 06:13顾丽丽
教育界·上旬 2019年12期

顾丽丽

【摘要】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都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训练,按照小学生各年龄阶段的特点,目标分解,小步向前,从学生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慢慢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养成教育落实得更深入、更彻底,使每一个孩子受益终身。

【关键词】说感受;出点子;严执行;立榜样;勤总结;促进步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小学低年级阶段,儿童的模仿性与可塑性强,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必须抓好抓实,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大处着眼,从“小”训练。儿童的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等多方面,应根据各阶段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目标分解,小步前进。下面就谈谈笔者是如何进行孩子爱护文具习惯的养成教育的。

一、触目惊心,说感受

有些行为习惯,小学低年级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应该这样做,或者还没能认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有效方法,不露痕迹地教育学生,唤醒学生的意识,让学生自觉进行反省,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让他们觉得应该这样做并乐意这样做,形成自觉的自我激励机制。

笔者和这届青葵班的孩子相处转眼已有两年了,仍清晰地记得刚入学时每天都能在讲台上发现大量被孩子们“遗弃”的铅笔、橡皮、直尺等文具,每天晨会课都会跟孩子们反复地强调,结果往往是情况好转一两天,之后又回到原样,过了大半个学期也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不知不觉,那个巨大的塑料袋里已经装满了各种文具。显然,反复地说教并没有多大的用处,笔者决定改变策略。

结合语文课文《文具的家》一课,跟孩子们上了一节班会课“我是文具的小主人”。先让孩子們看看被他们丢弃的文具们,并提一提装着文具的袋子。有些个子小的孩子涨红了脸也提不动。孩子们体验之后,惊讶于竟然有这么多的“家人”被遗弃,感叹于浪费了这么多的文具。接着播放铅笔、橡皮、直尺等文具的制作视频和贫困山区孩子使用的文具。孩子们流露出目瞪口呆的表情和一声声的惊叹……显然这一切冲击着孩子们的视觉,震撼着孩子们的心灵。然后笔者让孩子们说说此时的感受,有的说:“我们这样做太浪费。”有的说:“原来这些不起眼的文具需要这么多人的劳动啊!”有的说:“我们今后一定要爱惜文具。”

二、群策群力,出点子

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班级工作人人参与,人人有义务,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在集体服务中既得到锻炼,又可产生公平感,有利于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但是许多低年级班主任是全面型“保姆”,事事亲力亲为,绝大多数学生处于被教育的状态,很难形成应有的责任感、上进心和自主发展能力。殊不知,低年级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也具有一定的民主管理班级的能力,只是需要不断地加以引导。实践证明,只要班主任有一定的耐心,尊重孩子,相信孩子,让他们一起讨论、商量,参与班级管理,从而形成民主协商管理班级的共识,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

待孩子们有了深刻的认识后,笔者引导他们谈一谈以后如何对待自己的“家人”,有没有好的措施来督促大家都能做到爱惜文具呢?大家纷纷献计献策,最后民主通过了以下几条“计策”:1.文具上都贴上标有学号的姓名贴,每周总结一次;2.不慎遗失“家人”的孩子将会“贡献”相应的班级奖品(新的铅笔、文具、直尺等);3.当铅笔用到小于7厘米的时候可以以旧换新;4.每个月评选出“文具之星”和最佳小组。

三、互相监督,严执行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低年级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他们仅懂得了道理,如果没有督促和反复训练,短时间内又会恢复原状。因此,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有耐心、爱心、慧心、责任心,不能操之过急。

有了“计策”,接下来当然就是执行了,但低年级的孩子往往是嘴上说到,行动滞后,所以同伴之间的监督就非常重要。可以将孩子们分成六个小组,让孩子们推选出心目中的合格人选做组长,因为有了竞争,所以组员间互相提醒和监督就形成了。细心的、行为习惯较好的孩子自然会督促习惯较差的孩子,习惯较差的孩子也会在无形之中向优秀的孩子学习。孩子之间相互鞭策,相互影响,在悄无声息中形成了爱护文具的良好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队与队之间的竞争,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使学生的个人行为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使他们对所在小队和班级有一定的归宿感和主人翁精神。

四、以身作则,立榜样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班主任,身教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班主任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训斥更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在培养学生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次下课后,笔者匆匆离开了教室,夹在书里的一支笔无意中掉落下来,因为走得匆忙,当时笔者并没有在意。等到下午笔者到教室的时候,看到班级“文具收容所”里赫然放着笔者的那支红笔,怎么办?要求孩子们做到的,自己竟然没有做到。反正孩子还小,不一定会注意到,就这样当作没看到?或者给自己找个高大上的理由?转念一想,此时不正是以身示范的最好时机吗?于是笔者拿出了一张姓名贴,写上了学号“59”号,并在第二天晨会课时自我检讨,贡献了班级奖品——5支红笔,孩子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此刻笔者既在孩子们心中树立了好榜样,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又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灵距离。

五、循序渐进,勤总结

记得有位教育专家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的,“夸”其实就是一种教育,这种教育最大的功能就是激发和唤醒。对于小学生而言,没有什么比得到班主任的表扬与鼓励更高兴的事情了。班主任对学生既要适当地批评,促使其改掉缺点,又要加以鼓励、表扬和激励,以培养其良好的品行和习惯。

笔者利用每周班会课的时间,总结表扬一周表现出色或进步较大的孩子,再让大家写下自己认为表现优秀的孩子以及下周的努力目标。让评选出的“小组之星”代表谈谈他们是如何共同努力的,是如何帮助“后进”组员的;让评选出的“文具之星”说说自己是如何爱护文具的,是怎样做“文具的家”的小主人的;要求贡献“班级奖品”的孩子谈一谈遗失“家人”的感受,说说今后将怎么做……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讲台“收容所”里的文具越来越少,“班级奖品”越来越少,而以旧换新的孩子越来越多。每周总结已经慢慢地变成两周总结、三周总结……此时,爱护文具的意识已经慢慢地扎根于孩子们心中,并时刻指引着孩子们的行为。

六、家校合力,促進步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学校必须与家长取得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学生生活的一致,是完善教育的首要和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教师要非常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以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生教育是一个整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加强沟通、合作,对学生教育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学校教育只有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才能保证良好的教育成效。班主任要帮助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只有班主任、家庭明确分工,统一认识,协同步调,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最佳的教育效果。

笔者会每次将需要贡献“班级奖品”的孩子学号以及被“遗失”文具发在班级群中,以引起家长对于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当然在此过程中,有个别家长并不理解,他们只是单纯地看到孩子的学号被公布在群里,需要花钱去买“班级奖品”,而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对此,笔者利用家长会的契机树立家长们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他们科学的教育方法,多和孩子沟通交流,重视过程的转变而不是简单地看结果,提醒家长们可以有策略地让孩子们获得购买“班级奖品”的资金,人人争做智慧型的父母。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时,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后来笔者还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在爱护文具的同时,还学会爱护一草一木,爱护公物……“爱护文具”好习惯养成,可以延伸养成整洁条理的习惯、独立做事的习惯、有担当负责任的习惯等等。一项好习惯的养成,可以带来诸多受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久而久之,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就会慢慢培养出来。只要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倾注爱心,选准方法,就会使养成教育落实得更深入、更彻底,使每一个孩子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周德藩.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