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艺法治思想

2019-02-14 05:55李娜万里行
青年时代 2019年3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

李娜 万里行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理论价值显著、实践意义独特的习近平文艺法治思想既是其极具光亮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丰厚的文艺思想与精准的法治思想,均为习近平文艺法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习近平;文艺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引言

如我们所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全党全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同志的文艺法治思想,主要涵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的法律促进、道德的法律承载、人民文艺创作的法律保障、网络文化生活的法律规范等方方面面,体现了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的耦合。我们应当活学活用习近平文艺法治思想,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化,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法治化,推进营利性文化产业发展的法治化。

二、习近平文艺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人民领袖习近平同志在文艺领域的专门法治思想,是丰富的,也是深致的。习近平同志的文艺法治思想,体现了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的耦合。

鉴于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视其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倡导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需要法治予以保障,也需要法治予以促进。习近平同志强调实际操作,作出具体指示,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传播主流价值,增进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还要热爱人民。习近平同志倡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出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优秀文艺作品。习近平同志郑重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对于文艺工作极其内行的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提出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合理适当地来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习近平同志的上述讲话和指示,须要借助文艺法律制度的跟进,须要借力有关配套措施的采行,彻底予以坐实。

习近平同志关心网络文化生活,也关切网络文化法治问题,倡导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及反映民意的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但不是法外之地。习近平同志要求我们一秉对社会的公忠,一本对人民的志节,加强网络空间的法律治理,尤其是加强网络内容的法律治理。

我们应当秉承习近平同志的指示,坚决制止和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坚决管控和规范网络侵权行为。我们的网络空间,应当是正能量丰沛的网络空间,应当是主旋律高昂的网络空间,应当是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三、习近平文艺法治思想的现实应用

我们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文艺法治思想,是为了用伟大的理论推进伟大的实践。笔者力主“一个核心,两个方面”。所谓“一个核心”,意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化;所谓“两个面向”,意即面向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营利性文化产业的发展,两者均应接受法治化的洗礼。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时代性鲜明,民族性殷浓。在十八大报告起草过程中,在习近平同志的主持下,经过反复讨论和研商,最后由十八大报告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精辟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对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诉求融为一体,把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各文明有益成果也融为一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基本特征和实践要求。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经济改革、政治发展、文化昌隆、艺术繁荣、社会和谐、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精神堡垒。

十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总纲,以根本法的权威确认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谱写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法治体系的基调。新出台的《民法总则》,开宗明义地宣示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平等、公正、诚信、和谐、环保等基本原则,保护英雄烈士人格权利,鼓励见义勇为行为,否定作假、欺诈、胁迫、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等行为,谱写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化的强音。新近制定的《英雄烈士保护法》《国歌法》以及新近修订的《广告法》《教育法》,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进法律条文,奏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化的新曲。

依笔者看来,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化,应当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总趋势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总要求,充分发挥先进文化育人化人作用,建立健全文化艺术法律制度。

(二)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法治化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文化事业领域内的立法新近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可谓荣景可期。为了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16年12月25日表决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并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包括总则、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法律责任、附则等六章,共计65条。该法的颁行,的确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提升服务效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围绕这部法律的实施问题,笔者倡言各级政府先行,主管部门先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机制,重点扶助贫困地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统筹考量公共文艺事业发展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了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发挥公共图书馆功能,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传承人类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7年11月4日通过《公共图书馆法》,并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法律包括总则、设立、运行、服务、法律责任、附则等六章,共计55条。其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在工作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用法的形式予以固化,开拓图书馆服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规模的发展与服务品质的提升,增进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营利性文化产业发展的法治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健全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规范”。2018年9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公布,《文化产业促进法》被列为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立法项目。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相关立法工作获得实质推进。制定文化产业领域内的基础性法律,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文化法治建设的内在需求,也是当前文化产业法治化进程中的核心议题。

《文化产业促进法》的草案共有九章,篇幅适中,条款设计严密,聚焦于“如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议题。草案第一章“总则”明确规定了文化内容创作与传播的目的,也清晰表明了文化内容创作与传播的方向。草案第二章具体规定了创作原则、精品战略、质量管理等相关事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也坚持内容为王、质量第一。至于系统的保障和促进措施,主要集中在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等三个方面。

除开制定统一的文化产业促进法之外,我国还应当分门别类制定文化产业的具体部门法,完善文化产业的市场准入和登记制度,改进文化产业市场管理的法律制度,健全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鉴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可缺失法治的保障和促进,我国应当构建科学合理、层次分明、配套完善的文化产业法律框架体系,以保障和促进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文化产业的永续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