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对策研究

2019-02-14 05:55温玉平
青年时代 2019年36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温玉平

摘 要: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旅游院校落实“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需要学校全体教职人员的配合,要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德育育人。在具体操作层面要通过专业教师主体协同发挥好、“课程思政”平台协同配合好、学校制度层面协同保障好,突破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壁垒,有效建设旅游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

关键词: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文旅融合

在当今信息爆炸、价值多元、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有梦想的青年一代特别是广大职校在校学生能够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立场上,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已经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当前首要任务就是要大力推进学校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2018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挂牌,全國各省市也相继成立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市场对旅游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更加综合与全面,从业人员不能局限于会背诵导游词、做复读机,而是要在具备一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提供更加有深度和温度的优质旅游服务,并具备一定的文化创意能力、线路策划能力和营销推广能力。文旅融合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文旅融合中,文化是虚线或暗线,旅游是实线或明线,文旅之间虚实相生、明暗互动,更加注重旅游文化素养与旅游技能的同步提升,在旅游人才培养中表现为德技并修,知行合一,开辟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新天地。具体到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宿迁分院旅游管理系,我们发现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体系建设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专业教师主体协同要发挥好

“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所以强化专业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主导作用,形成专业课与思政课有效衔接、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是关键所在。首先需要加强专业课教师政治素养,树立德才兼备的育人观念,坚持“以优秀文化正确融入课堂达到感化、教化、涵化人”的无声铸魂。其次要重视课程教学的设计,针对每一门课程特有的德育教育功能,挖掘专业课德育元素与功能,将专业学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课程中。最后是专业老师要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需要有机结合渗透与灌输,通过术道结合,创新课堂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尝试新型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行为与认知上对课程思政教学产生认同,潜移默化地形成自身的思政素养。

二、“课程思政”育人平台要协同配合好

“课程思政”蕴藏着深刻的育人目标,包含着“课程”与“思政”的双重路向,即以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本位”逻辑和以思政为核心的“思政本位”逻辑。“课程本位”主要解决如何育人的问题,“思政本位”主要关注“育何种人”的问题,二者都统一于“课程思政”育“人”之中。“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全员参与搭建教师交流共享机制,形成通力合作的育人平台。

一是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定期围绕“课程思政”内容进行专题学习研讨,探讨如何以专业知识传授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组织老师上观摩示范课程,分享成效与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稳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二是依托平台交流共享。将采取先进示范引领、跨专业教师交流合作、发挥多种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专业教学领域,深入到行政管理的全过程,确保课程体系“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机制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实施。

三是注重理论学习和指导。结合专业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思政”相关的政策和规定,进一步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让“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理论基础更加扎实。

三、学校制度层面要协同保障好

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政课程”教育是显性教育,“课程思政”教育则泛指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的思想政治资源教育,是隐性教育。“课程思政”就是要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中没有明确规定课程思政的教学任务,思政教学内容与专业教学要做到相互融通,对专业教学来讲是隐形教学任务。

首先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使各专业课程能够达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效果。学校通过建章立制来规范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规定职责、明确分工、细化任务、强化考核,用制度约束、引领教师教学行为。“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形式多样的思想熏陶、言行一致的教态教风、切实可感的教学效果等作为教材评价、课程评价、教学评价、教师评价的重要方面,融入教育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全过程,从而将教书育人确立在科学、可靠的制度安排之上。”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协同育人作用。

其次是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学校可以在学科发展的制度层面统一育人全面性与课程多元化的关系。学校借助社会科学类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想信念、人文情怀、国际视野,从而拓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行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思政层面的精神指导,达到“课程思政”隐性的效果,从而突出体现协同效应。

学校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探索建立“大思政”的育人格局,需要学校全体教师的配合,在实行思政课教育或各自专业课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德育育人,要在挖掘课程德育元素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与相关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具体操作上就是要通过专业教师主体协同发挥好、“课程思政”平台协同配合好、学校制度层面协同保障好,来突破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壁垒,把对两者的学习变为一个协调同步、互促互进的过程,有效建设旅游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

参考文献:

[1]鲁熙.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2]李娜.理工科教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交际,2019(15).

[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8.

[4]“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N].中国旅游报,2016-12-27.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