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赣南苏区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19-02-14 05:55朱姝
青年时代 2019年36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朱姝

摘 要:将苏区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信念、弘扬艰苦奋斗和争先创优的精神。通过将苏区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充分发挥苏区精神的作用。

关键词:苏区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2011年11月,习近平同志曾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首次明确使用了“苏区精神”这一概念,并以28个字——“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对“苏区精神”的内涵做了全面而精当的概括。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苏区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引导广大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紧跟党走、奋发成长成才勇担使命,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苏区精神的内涵解读

苏区精神源于井冈山精神,同时开启着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习近平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苏区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蕴涵着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去充分地挖掘、宣传和弘扬。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五个方面。

(一)代表坚定中国革命必然胜利的信念

理想信念是产生巨大精神力量的源泉。毛泽东在开辟中央苏区时讲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对理想信念的形象表述。当时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的发展出現了曲折、甚至严重挫折,但是,广大红军将士和苏区革命人民,就靠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相信中国革命必然胜利,因而在革命的征途上无论有多么巨大的牺牲,都前仆后继,义无反顾。

(二)代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红军中,集中表现为对“本本”和上级机关的迷信。为了同这种倾向作斗争,毛泽东深入苏区农村作了大量调查研究,为制定正确政策提供依据,在他的倡导下,各级党政干部十分注重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不断开创新局面,因而在以弱对强的不利形势下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三)代表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

毛泽东在开辟和发展中央苏区时要求各级党组织都要创造“第一等的工作”的要求,苏区各地形成争创一流、争当先进的政治标兵,涌现一大批在各方面创造了第一等工作的先进模范,显示出共产党执政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四)代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

由于敌人残酷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苏区的物资严重匮乏,广大军民的生活极其困难。各级干部与人民群众艰苦与共、患难相依,以做人民的公仆为无上光荣,以廉政清明来严格自律,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建起苏区的经济、财政、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人民群众的生活获得初步保障。

(五)代表无私奉献、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苏区那段时间和随后的游击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广大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无私奉献、不怕牺牲、一往无前、勇于捐躯的彻底革命精神不断弘扬的过程。

二、苏区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苏区精神是苏区军民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一脉相承,苏区精神具有时代意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素材。

(一)苏区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苏区精神内涵中的“坚定信念”指的是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信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必然能走向胜利的信念。针对目前大学生容易出现理想信念迷茫的现状,用苏区精神激励大学生,用革命先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鼓舞大学生,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二)苏区精神能够引导大学生秉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苏区精神内涵中的“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如今大学生的成长环境越来越好,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度溺爱孩子,有些孩子吃不了苦,也不够坚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秉承好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所以把苏区精神中的艰苦奋斗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大学生传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三)苏区精神能够帮助大学生保持争先创优的斗志

苏区精神中的“争创一流”是苏区精神的精髓。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学会主动学习、主动作为,提高创新力、战斗力、向心力、凝聚力,有实现中国梦奋力拼搏的精神。时代在飞速发展,环境给大学生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大学生只有更加努力,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所以要弘扬苏区精神,就要多鼓励大学生在日常点滴中努力争先创优,努力开创进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苏区精神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是苏区精神的内核。一心为民的工作理念、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和争创一流的工作要求,“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创造“第一等的工作”等苏区军民的革命实践,苏维埃政府成为了“空前最廉洁的政府”,始终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宛如一座精神灯塔,照亮着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目前我国面临着国内外各种思潮特别是西方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挑战,大学生容易在享乐中迷失自我,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深刻理解革命烈士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让他们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学习他们崇高的大无畏无私奉献精神,可以增强自己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理想主动融入中国梦中。

三、新形势下赣南苏区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作为原中央苏区所在地的高校更要主动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把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将苏区精神融入课程、文化和实践方面,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发挥应有力量和作用。

(一)将苏区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让苏区精神进课堂、进课本、进头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和期待。”苏区精神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铸就的鲜活的革命故事,真实的革命遗址,幸存的革命先辈,身边的革命后人,都是土地革命时期留下的资政育人宝贵资源,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巧妙融入。可以根据高校的情况开设相应的公共课、选修课和专题讲座,在教材中增加一些红色故事,结合苏区军民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和鲜活案例,用学生喜闻乐见方式把苏区精神融入课堂,让学生自觉将苏区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把苏区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积极把苏区精神融入第二课堂活动中,将苏区精神渗透到各项校园文化当中,让大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苏区精神教育,起到苏区精神文化育人的作用。

各级党团组织要精心策划,通过唱红颂典、讲励志故事等活动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弘扬主旋律,向善向上,外化行动、内化为品质;通过劳动模范、优秀校友等报告会,让学生学有榜样、做有标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积极组织开展“三走一进”“三早一晚”“三读一写”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养成晨练、早读、晚自习等良好习惯;通过进行考核淘汰优选,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力和艰苦奋斗精神。以榜样力量激励学生,主旋律鼓舞学生,行为养成锻炼学生,提高学生身心素质,锤炼学生意志品格。

(三)把苏区精神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

坚持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高校要鼓励青年大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针对毕业班的同学,积极开展“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的宣传,树立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者典型,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实践中去。通过组织非毕业班的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时间,以研学旅行、志愿援助服务、实践考察调研、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形式,深入社区、农村、中小学、校内等开展扶危济困、社会考察、支教支学、文艺演出、法律政策宣讲、生态环保宣传等志愿服务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

参考文献:

[1]王鹂.弘扬苏区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党史文苑,2013(18):73-74..

[2]吴乾圣.论红色文化引領大学生党建育人工作的方式[J].西部素质教育,2016(16):143.

[3]邱锦炜,邱小慧,刘坚辉.新时代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嘉应学院学报,2019(2):38-40..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