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新旧思想的取舍

2019-02-14 05:55贾林森
青年时代 2019年36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

贾林森

摘 要:五四时期是近代思想大解放的时期,当时的知识界充斥着新旧各种思潮。认识到民众的思想转变对救亡图存具有重要作用的知识分子们,努力在众多思潮之中寻找到一种可以救国的指导思想。五四时期中知识分子们对各种思潮进行了争论与选择,试图从新旧各种思潮中汲取出有用的思想以用于挽救中国的危局,这一筛选的过程和结果不仅在当时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当今人们正确对待中外新旧各种文化,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外来思潮;传统思想文化

一、知识分子对新思想的取舍

(一)科学与民主的思潮

1915年前后,正是民主主义激进派知识分子提倡民主、科学的时候,當时知识界主流的新思想,主要受进化论和“法兰西文明”的影响。进化论观点的盛行,最主要的原因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潮流,其中最直接的因素是,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为广大知识分子开拓了眼界。陈独秀提到,“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1]这就反映了进化论的思想。李大钊写道:“由历史考之,新兴之国族与陈腐之国族遇,陈腐者必败。”[2]也表达出这一思想,进化论在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唤起民众努力实现国家富强的觉悟方面确实起到了作用。但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即便它本身是正确的,去思考社会问题必然会有不妥之处。例如,进化论的思想,从某种角度上为恃强凌弱的社会现象提供了合理性。因此,用进化论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想法不久就被知识分子们所抛弃,但进化论向民众提倡的舍弃落后的旧事物,用以先进的事物替代的理念深入人心。

出于对民主的追求,知识分子又把目光转向了法国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当时启蒙思想家们的共同方案。”[3]但由于当时的知识分子不懂得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也没有认识到帝国主义对中国所施加的外部压力,而且当时中国的资产阶级力量软弱,无法承担此重任,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的道路只能是幻想。所以这一想法很快被大部分知识分子所抛弃。尽管如此,追求民主的想法却深深扎根在了很多人的头脑之中。

(二)实用主义思潮

巴黎和会的失败,使中国人民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的丑恶嘴脸,加之世界第一次大战的爆发,中国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怀疑态度。正当先进知识分子质疑资产阶级道路时,十月革命的胜利,让社会主义引起了知识分子们的注意。尽管之前中国的报纸有过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的文章,但那时并未引起人民足够的关注。对帝国主义的厌恶,对资本主义的怀疑,对十月革命胜利的向往,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分析社会主义的各种思想。

当时的知识界仍有被一批人热衷的资产阶级思潮,最主要的就是实用主义。实用主义认为“有用既是真理”,只注重一切事物的结果是否对人有用,既承认科学又不反对神学,认为只要对人有利,就是真理。实用主义的兴起一方面是杜威在中国对实用主义进行了两年的的演讲和宣传,另一方面是胡适等人对当时的人们大谈、空谈社会主义的不满,他们认为空谈主义对于救国来说没有太大用处,不如多提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得实在,即主张一点一滴地改造中国。这一思想受到很多知识分子的青睐,其注重联系、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张对当时的知识分子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社会主义思潮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力量的展现,资本主义矛盾的暴露,加之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涌入,社会主义成为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点话题。其中影响较广的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及马克思主义。

基尔特社会主义于1906年在英国出现,“基尔特”一词指以大工业为基础的,组织严密,规模范围较大的自治组织或者团体。其主张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下,资本家和工人联合,通过自治、民主的管理形式,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反对激烈的阶级斗争。这一调和资本家和工人的思想被改良派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后来罗素和张东荪等人对振兴实业的宣传,使一大批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发展实业和资本的重要性,也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无政府主义主张“反对一切权力与权威,否认一切国家政权与社会组织形式,主张绝对个人自由,要求建立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与无制裁的‘无政府社会。”[4]无政府主义经刘师培、何震介绍入中国,刘师复、黄凌霜等人对其进行宣扬。由于其憧憬的“共产主义”与我国传统的大同社会相近,加上中国民众当时对北洋军阀政府统治的强烈不满,使得民众对国家和政府产生否定和质疑的态度。五四运动前无政府主义受到很多包括先进知识分子在内的民众的认同。

空想社会主义中的新村主义与工读主义一开始深受进步知识分子的欢迎。新村主义,由日本经周作人传入国内;工读主义融合集中多种外来思潮,起始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两种主义都主张建立一个人人互帮互助,各尽所能的理想团体,没有阶级与压迫,然后逐步将组织的规模扩大到全社会。新村主义和工读主义在五四时期迎合了既想救国救民又不愿采取激烈斗争形式的知识青年的心理,因此传播迅速。这群对救亡充满干劲的青年知识分子陆续开展了具体的实践活动。以王光祈为代表的知识青年,在各地建立各种“新村”和“工读互助”模式的实体进行尝试,如“青年村”“北京工读互助团”等。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知识分子们发现其要求的条件太过理想,无法长期维持,便先后放弃了这种思想。

马克思主义作为俄国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随着十月革命消息的传入,在我国广为传播。知识分子们转变了之前浅尝辄止的态度,开始了较为专注的研究。李大钊、陈独秀及恽代英等人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可以较为清楚地区分马克思主义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不同,向世人宣传较为系统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在他们的带领下,国内出现了专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如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新民学会、觉悟社等。在这种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和民众开始接触了解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之后,在知识界仍有市场的思想主要有实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由于各种思想相互之间存在限制因素,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流派在很多地方存在对立,因此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的思想流派先后发生了三次论战。这三次论战都极大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的理论批判了其他社会思潮中不切实际和不适合中国国情的的观点。这样一来马克思主义深入知识分子人心,一大批知识分子倾向马克思主义,甚至有人对其产生了坚定的信仰。这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埋下了种子。当然其他思潮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其中讲求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中国经济等想法对知识分子思想的解放和当时中国现实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取舍

新思想的传入必定要与旧的、传统的思想发生碰撞,由于五四运动时期的特殊环境,新旧思想文化早已披上了政治的外衣,这样一来新旧思想文化的碰撞就显得尤为激烈和尖锐。

(一)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众多新思潮的涌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儒教首当其冲。首先指出,儒家、儒學、儒教虽一脉相承,联系紧密,但三者不能划上等号。传统文化不等于儒家文化,由儒家文化发展而来的儒教和新儒家,也与五四时期保守派和立宪保皇派所推崇的带有政治目标的“孔教”有所差别。早在西方宗教势力侵入与儒家思想发生冲突时,就有文人儒生写文章重新提倡儒家的价值观念。立宪保皇派康有为在文章中写道,“欲救人心,美风俗,惟有亟定国教而已;欲定国教,惟有尊孔而已”[5],表达了尊孔教为国教的观点。随后陈焕章、严复、梁启超等人也提议定孔教为国教。这一系列尊孔的活动得到想复辟帝制的袁世凯的大力支持。此后袁世凯的复辟阴谋,激起了民众强烈反抗。在知识界,《新青年》成为批判孔教的最激烈的阵地。易白沙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揭露了孔教成为文化专制的工具的弊端,批驳康有为的观点,斥责袁世凯的阴谋[5]。陈独秀反应最为激烈,发表数篇文章,以表达强烈反对之情。李大钊也撰文批列孔教为国教一事,“总之宪法与孔子发生关系,为最背于其性质之事实。”[6]蔡元培、胡适等人也站在批判孔教的立场上发表言论。如此一来,尽管五四时期之后,仍有人提倡孔教、儒教,但依靠孔教统一思想甚至借此采取专制的活动已不可能再产生较大影响力。

知识分子们对于孔教的反对态度如此一致、鲜明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多数民众早已看穿北洋军阀政府想借尊孔活动复辟帝制的阴谋。再加上北洋军阀长期黑暗的统治,袁世凯为一己之私利将中国推向灭亡,更大地激起了更多的知识分子对孔教和帝制的厌恶之情,广大知识分子对其口诛笔伐是理所当然之事。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能使新思潮传播得更广更深而采取的一种策略,对传统思想进行打压和否定,有利于民众对新思想的接受。像鲁迅说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到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就愿意开窗了。”[7]如果不采取与传统文化完全割裂的态度,就不能真正吸收西方思想。这一策略也体现了知识分子们“求上得其中”的折衷思想。再一方面,若想改变中国民众的思想确实需要根除人们的脑子里孔教“三纲”之类的封建余毒。

除孔教外,知识界对传统文化中的其他糟粕进行了清洗。一是批判鬼神之说。辛亥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大力宣传鬼神之说,一批封建文人成立“上海灵学会”,出版《灵学杂志》,大肆宣扬“人鬼之理,仙佛之道”。先进的知识分子以《新青年》为阵地与封建文人展开了一场科玄之争,最终科学战胜迷信,封建迷信的腐朽思想在知识界得以清扫,科学之风日盛。二是反对封建八股。八股文对文章的题目,内容以及格式做了严格的限制,严重制约了学术的发展、文章的创新,使得清末的文学犹如死水一般。知识分子对这一现状早已不满,于是陈独秀、胡适等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1917年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倡导对文学进行改革,喊出推倒“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山林文学”,建设“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的口号[3]。一时间掀起了一股以鲁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们用白话文讽刺社会黑暗和评论时政的热潮。

(二)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知识分子们对“孔教”为代表的部分传统文化将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但并非一边倒的否定传统文化,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大多都受过传统的教育,他们本身对传统文化就存在一种敬畏之情,“他们中间许多人终身都保持了对历史考据和古籍整理的浓厚兴趣和嗜好,并将其视为自己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8]例如,胡适自称有“考据癖”;陈独秀自认对“小学”《说文》考据最感兴趣;鲁迅热爱收集碑刻,整理古籍。他们很多人都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部分传统文化。他们对白话文和下里巴人的提倡也是对传统下层文化的一种认同。即便对于儒家本身,知识界虽然反对“孔教”的言辞十分激烈,但也并非全然无理性之声。鲁迅、胡适、蔡元培等人较为理性地区分保守派和反动分子所推崇的“孔教”“儒学”与历史上真正的儒学的不同,也承认儒学和孔子所提倡的一些正确的观点。

三、短期影响

从分析可以看出,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对于外来的新思潮,大都采取“大量接收饥不择食”的态度。虽然大部分知识分子一股脑地学习新思潮,但很多思想要么在深入了解后,要么在经过实践后,要么经过论战式的讨论后,被他们所放弃。经过筛选,知识分子们并非认可了全部的新思想,而是舍弃了一部分,又对一部分暂时存疑,各知识分子大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立场选择一种或者几种暂时作为自己以后信仰的方向。对于传统思想和文化,知识分子们也没有采取一边倒的否定态度,并且从最终结果来看,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向现代的转型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没有造成传统文化的断裂。然而五四时期知识分子们对传统思想和文化的过激情绪,也多少影响了党在早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对党自身和传统思想文化都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虽然在一系列的比较和争论之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深入知识分子的头脑之中,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很多知识分子仅凭满腔的热血接受的是当时经过其他国家“过滤”的马克思主义,这种马克思主义在内容上很不完整。正是受到了这些间接、片段的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很多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并不深刻,存在教条主义倾向,甚至对内容理解错误。这就导致了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后,部分早期的党员思想发生反复,有人脱离了党,也有人因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党在一定时期犯了一些错误,甚至有人公然叛党,做了很多危害党或国家的事。

四、现实启示

新时代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对待我国自身的思想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今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观念。我们现在能够做到对大部分的传统和外部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进行正确认识和合理取舍。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早期虽然由于当时环境和部分早期领导人认知的不足,在对待新旧思想文化上存在一些错误,但是从本质上来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实践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9]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坚持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要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文化自信,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汲取外部文化的精华,努力使传统文化在党的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地作用。广大青年应做到继承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学习、吸收外来思想文化,从而为完善可以真正带领全党和群众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进社会主义文化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独秀.敬告青年[J].青年杂志,1915(1).

[2]李大钊.青春[A].李大钊.李大钊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3]彭明.五四运动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田子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史(1918-1922)[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

[5]欧阳哲生.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关系为中心[J].中国文化研究.2001(2).

[6]李大钊.孔子与宪法[A].李大钊.李大钊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7]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8]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J].社会科学战线,1992(2).

[9]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
有影响有个性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
有影响有个性党外知识分子的团结引导研究
清末民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及特点
从写实到反讽: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风格的演变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
知识分子
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发展状况与统战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