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艺术普及要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

2019-02-14 05:55梁鹤新
青年时代 2019年36期
关键词:门类普及文化馆

梁鹤新

摘 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之根,文化馆作为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主要阵地在开展艺术普及工作的过程中,要突出传统文化的地位,将其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之中。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正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这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传统艺术门类在整个艺术普及工作中占比较低,要在艺术普及工作中加大传统艺术门类的普及面,增加传统艺术门类课程的设置,提升传统艺术活动的内涵,对现代流行艺术形式的民族化改造,对地方传统艺术门类的实施提升与发展。

关键字:全民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血脉和灵魂,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之根。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二十七条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促进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和传播,支持开展全民阅读、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文化馆作为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主要阵地在開展艺术普及工作的过程中,要突出传统文化的地位,将其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之中。

一、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已取得的成果和发展前景

“全民艺术普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向全民提供的艺术教育活动,包括艺术知识、艺术欣赏、艺术精品、艺术技能、艺术活动。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龙头和骨干,是艺术普及工作的主要阵地。近年来,各地文化馆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惠民演出、艺术培训的形式开展艺术普及工作,向“一人一艺”的目标迈进。如笔者所在的宝应县文化馆,2017年的文化惠民演出84场,惠及观众7万多人次,各类展览每月一场,观众人数达2万人次,举办免费艺术培训班62班次,学员人数达1 600多人,各类讲座8场,观众人数1 400多人,全年线下惠民总人次达10万人次。2017在宝应文化馆官微平台开展大型活动直播3场,线上观众人数23万多人次。再加上馆办文艺社团自发开展的活动以及乡镇文体站开展的活动,几乎做到了文化惠民全覆盖,艺术普及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文化活动的丰富开展,形成了强大的虹吸效应,吸引了全县群众的目光。尤其是主阵地开展的免费艺术培训班项目,吸引了众多业余爱好者的热追。

2018年,宝应文化馆成为江苏省文化云试点单位,免费艺术培训班管理模式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热门的课程在系统开通后半小时内名额全部被抢光,上课管理采用预约签到的模式,半年下来,宝应县文化馆在省文化云上“服务人次最多”,受到了省馆的表扬。笔者关注了省内外众多文化馆的官微和网站,这几年内艺术普及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个地区的文化馆都根据馆内专业人才配备情况开设公益艺术培训课程,成为全民艺术普及的主要阵地,而且随着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正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这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传统艺术门类在艺术普及工作中的分布情况

《艺术概论》将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形式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语言艺术(文学等)、综合艺术(电影、电视、歌剧、音乐剧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和四大分类既有相同也有差异,主要代表性艺术有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目前在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中开展的课程既有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也有现代流行的艺术门类。笔者就省内四家市县级文化馆的艺术培训招生海报做了统计,兴化市文化馆2018年春季公益培训班开6个班,暑期少儿艺术培训8个班,淮安市文化馆两个校区2018暑期共开班33个,少儿班24个。常熟市文化馆暑期少儿艺术培训班开班96个。宝应县文化馆春季公益培训班共开设30个班,成人班级23个,少儿班级7个。四个馆共统计开班数173个,72门专业课程,其中中国传统艺术课程32个,占统计数据的44%,班级数占总开班数比例还要低一些。成人艺术普及培训中国传统课程多一些,如二胡、戏剧、书法、国画,少儿则以现代艺术课程为主。综上分析,传统艺术门类在整个艺术普及工作中占比较低,少儿艺术培训传统艺术课程占比较低。

三、在艺术普及工作中加大传统艺术门类的普及面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一定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历史的积淀,更是精神的凝聚。从传承发展的语言、形式上而言,传统艺术门类更接近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在艺术普及工作过程中,我们应增加传统艺术课程的设置,逐步提升传统艺术课程的精神内涵,加大对外来艺术形式的民族化改造,用最优秀的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一)增加传统艺术门类课程的设置

根据中国传统四大艺术门类的分类方法,我们通过查阅资料找到了传统艺术门类中的具体科目,这给我们开设传统艺术课程提供了引导方向,在艺术普及过程中增加此类活动、课程的设置。《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一书中将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划分成器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民间舞蹈音乐五个类别,都是需要加强的课程。书法、国画是我国的国粹项目,本身就是承载东方哲学与审美的独特艺术形式,书法课程设置中可进一步细化为真、草、隶、篆、行,国画可开设工笔、写意山水、花鸟、人物六科,传统美术课程中还可以开设剪纸、刺绣等民族特色课程。近几年各地文化馆都在通过招考、招募志愿者、培育文艺社团等形式引进大量艺术人才,在人才引进时我们可以考虑传统艺术门类人才的倾斜,以保证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

(二)提升传统艺术活动的内涵

我国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审美能力形态三层次说”认为人的审美能力包含如下三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从非常单纯的感官愉快到愉快走向内心到最后达到人类所具有的最高等级的审美能力,“在道德的基础上达到某种超道德的人生感性境界”。我们的艺术普及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提高全民审美能力,最终达到道德的层面,活动形式是目标的外延。在艺术普及工作中需要我们不断提升传统艺术课程的内涵。十九大报告就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作为活动的精神内核。在活动内容的编排上选择优秀的主题,如书法课程教学中安排传统优秀法帖,不跟风现代书法家的个性化作品,规规矩矩写字,踏踏实实做人,强化传统功力训练,从优秀的古贴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创作时强调作品内容的品味,选择格调高雅的散文诗篇。

(三)对现代流行艺术形式的民族化改造

弘扬优秀传统艺术形式并不是一味的守旧,对于一切优秀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都要进行批判的接受和运用,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地的艺术形式都在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形成了许多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艺术形式。我们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能一味排斥,在我们艺术普及的对象中,对于流行艺术形式,尤其是外来文化,可以通过吸收消化對方优秀的艺术语言的方式直接进行民族化改造。如现当代的中国油画,已经从根本上与西方油画有了区别,除内容外,表现语言中大量运用中国写意绘画、民间木刻的笔法,整体面貌也透露出东方含蓄、优雅的审美格调。因此,在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的活动和课程中,这部分艺术活动要选择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容,朗诵优秀传统诗篇,弹奏经典中国乐曲,临写优秀传统法帖,临习优秀传统画谱。运用改造后的优秀的综合性艺术语言讲述中国内容,表达中国精神。

(四)地方传统艺术门类的提升与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特征形成了不同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地方艺术门类,这些艺术门类既有着自己的地方特征,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耳濡目染,在每个独特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们形成了自己的基因文化,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而言,这些艺术形式更受人们的普遍欢迎与喜爱。这些艺术形式既有形成大门类的民歌、戏剧、民族舞,也有小范围流传的民间色彩较浓的地方戏剧、劳动号子等。在艺术普及工作中,选择开展这些接地气的活动与课程,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地方传统艺术门类虽在地方上有着较强的影响力,但在整个艺术普及工作中,一些艺术门类表现形式因缺少时代性被年轻人排斥,部分内容也过于老化,内涵不够突出。这就要求在艺术普及过程中对地方传统艺术门类进行创新性引导和提升,让更多的人所接受,形成新的地域特色,达到艺术普及效能的最优化。如笔者所在的宝应县文化馆开展“淮剧进校园活动”,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三年来在省市县各级表演、赛事中获得一致好评,将地方戏的基因根植于孩子们中,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金湖县将地方传统艺术形式打连湘进行舞蹈化创新,优美的舞蹈动作加上千人规模的集体表演,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成为地方上一张闪亮的特色艺术名片。

文化馆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成已经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传统艺术课程的增加,对流行艺术课程语言形式的吸收与改良,创新性发展地方特色艺术门类等方法,传统艺术门类的地位将在艺术普及工作中的进一步强化,艺术普及工作在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将会逐步增强。

猜你喜欢
门类普及文化馆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大爱有光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王莫
展览后记 跨越艺术门类的西部陶艺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作战门类出版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