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课例的教学内容比较研究

2019-02-14 05:55吴敏怡
青年时代 2019年36期
关键词:散文教学比较研究课例

吴敏怡

摘 要:研讨名师的优秀课例,探寻教学中的普遍性规律,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本文探寻了两位名师的教学内容,发现其共性都是文本解读出发,通过仔细打磨推敲语言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同时发现其因教学理念的不同而产生的个性化发展,王君老师的教学青春有活力,黄厚江老师的教学回归语文本色。

关键词:散文教学;《背影》课例;同课多例;比较研究

教学课例是指对一堂课进行课堂教学实录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对这节课进行的阐述,它可以是完整的一堂课,课中相对完整的片断,或课中牵涉整体的某些细节。而课例研究是当前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途径,也是师范生和普通教师提高师范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王荣生教授认为“语文课例研究,面对的是语文课堂教学实录,是对课堂教学实录的分析、阐释、评析和研讨”①。所以深入研究分析名师的课例对于研究语文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课例的比较研究是以王君、黄厚江两位名师的《背影》课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课堂实录进行分析论述、比较和评价,针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重点解决名师的散文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探究他们教学内容中的共性和个性,总结出语文课堂中散文教学的普遍性规律,旨在改进、优化和提高教师的教学,以激发广大教师散文教学的深度思考。

一、研究名师课例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的备课环节当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解读文本,通过文本细读进一步确定核心教学内容是每位语文教师的必备师范技能。这也是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篇课文出现不同教学内容的重要原因之一。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教学理念和自成一体的教学模式,笔者通过分析、阐释和研讨语文名师的课堂实录,通过同课多例的对比、研究,借鉴其优秀成分,旨在改进和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因其传达的是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而读者不可能有和作者完全相同的体验。所以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作者个性化的语句章法,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分享他们丰富而细腻的人生体验。一切要从文本出发,正如《背影》的作者朱自清所说:“文字就是思想。”《背影》是朱自清的叙事性散文,长期入选至各版本的语文教材,现今各版本的语文教材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是语文散文教学中的经典名篇。通过分析和比较名师们《背影》的课例,总结出其在授课中的共性和个性化的发展,从而探索出符合散文文体特征的教学规律和模式。

王君老师,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她的语文教学理念是倡导“青春语文”,其本质是通过激活语文自身的生命力等手段,让学生和教师青春创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一种对语文教学人性化的追求。

黄厚江老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他力求以“本色语文”的理念引导教育者回归教育的原点,指出现代教育的追求应当坚守语文的本色。黄厚江的“本色語文”主要指“语文本原”“语文本真”和“语文本位”。

以上是两位名师的简单介绍,可见他们有各自独特的语文教学理念,对文本有深刻而个性化的见解,所以这两位名师的《背影》课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比较、分析两位名师的教学内容,重点揭示和学习名师散文教学中“教什么”,发掘名师在散文经典名篇教学中的课堂特色,以激发广大教师散文教学的深度思考。

二、名师们“教什么”

王荣生先生曾经说过:“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的内容有问题,那么即使教师的教学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活跃,这堂课的价值都是极为有限的。”也就是说教什么是怎么教的前提基础,语文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不同,每位教师对文本教学内容的选择能体现一个教师对文本的独特见解和接受程度的不同,文本解读的实质也就是指向教学内容的认定。特别是散文,因其传达的是个人的情感思想,每一个人理解不尽相同,作为教师,在备课中,定位好教学内容,找到教学落脚点,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两位名师在《背影》的课例中的教学内容总结。

(一)王君老师:生之苦痛与爱之艰难

王君老师延续了其独特的板块式教学的模式,把整个教学课堂分成了读“父”,读“子”,读“父与子”三大板块,各个板块之间层次分明,每个板块独立的同时又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板块之间的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推进教学的进程。在思想内容的教学上,王君老师以父亲的信为教学抓手,通过重点分析父亲的信来展示朱自清父子之间的矛盾。把握了教学的落脚点,抓住了文章中蕴含的生之苦痛与爱之艰难的教学抓手。在语言教学上,通过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嘱”念成“嘱托”的口误,由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运用教学机智,生成“嘱”和“嘱托”的区分和辨别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还能引导学生感悟父亲无微不至的爱而不是笼统的爱。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她改变学生固有的认知模式,冲破“体制化”,与学生较真,强力引导学生真正亲近文本,手把手地去帮他们咬文嚼字。而且王君老师在每个板块都有其根据文本内容自创的诗歌,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情感变化,在小诗中总结爱。

(二)黄厚江老师:品味语言,在幽默中现深沉

黄厚江老师课堂教学的艺术和说话的幽默魅力,使学生在他幽默的课堂中领悟到不一样的感受。黄厚江老师注重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谈感受,反映学生对文本的初步认知水平,后请学生读最感动的句子,从“感动”这个看似普通的角度切入,奠定课堂的感情基调。接着凭借图画,实现言意相通,黄厚江老师讲背影的时候利用了课文中配套的插图画,带领学生从文本出发,针对课文中对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描写,一点点对照比较,通过指出插图画的错误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对父亲动作描写的印象和理解,加深学生对背影的理解,凸显父亲的“不容易”,为后面“父亲爱得不容易”的教学内容做铺垫。继而课堂中的一个主问题,“为何不写父亲的眼睛而写背影?”凸显背影的重要性。在思想内容方面,他借助背景资料,梳理父子间长期的矛盾冲突,各自内心的矛盾不是简单呈现出来,而是在不断变化中呈现出来的,体现在一举一动中。“我”对父亲的理解,“我”因父亲对“我”的关爱而感动,也不是“一步到位”的。最明显的是,“我”四次流泪的内涵和原因是不一样的,或者说前三次的流泪包括祖母死和两次买橘子并不是“我”对父亲真正的理解,而是一种感动,对父亲的爱的理解是一个慢慢的感化的过程,最后一次流泪也是“我”真正理解了父亲,感受到父亲的爱的不容易。

(三)共性与个性分析

1.共性

第一,两位名师的教学内容都是以带领学生揣摩语言,咬文嚼字,尤其是王君老师是注重重点词语的打磨,通过推敲文字的深层含义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第二,两位名师都能做到从细读文本出發,尤其在教学中表现为带领学生细读文本,引导学生在赏析文中流露心扉的语句的同时更深层次地探寻文章的独特的情思。第三,两位名师都确定父亲的信为解读《背影》的关键,重点分析了父亲的信以及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

2.个性

王君老师的课堂运用板块式教学的模式,课堂结构清晰分明,通过串联贯通层层推进。其课堂独特的个性化地方是擅长于由课堂内容生成原创小诗,并重视朗读的作用,带领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情感变化,在诗歌中总结爱。设置这样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使学生在诗歌中更好地理解作者独特的情思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黄厚江老师的教学内容的独特性在于设置了主问题:“为何不写父亲的眼睛而写背影?”凸显了分析父亲买橘子背影的重要性,强调背影中读懂爱,以及爱得不容易。

三、对散文教学的启示

笔者通过研读名师的《背影》课例,从中得到一些关于散文教学中的启示,也就是散文教学中的普遍性规律。关于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体现两点,一是要体会作者在散文中所传达的独特体验,二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一篇”的学习进而提升阅读散文的知识与能力,即提升语文经验。具体在确定散文教学内容前要做到:一要确定这篇散文的大体属性,如《背影》是属于叙事性散文;二要了解作家风格,有利于理解作者独特的情思;三是要发现这篇散文的具体特点,如《背影》中父亲的信的文本解读的关键;四是教学点的选择,这决定于教师的文本解读,但是要明确的是有界限的文本解读,福建师范大学赖瑞云教授在《混沌阅读》中指出:“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不可能变成李耳王。”②

注释:

①王荣生.语文课例研究及其样式[J].语文教学通讯,2007(4):13.

②鄢晶平.《背影》教学课例比较研究[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8.

参考文献:

[1]王君.听王君讲经典名篇(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刘媛媛.新世纪《背影》课例比较研究——以三位名师的课堂教学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5).

[3]王旭阳.黄厚江、王君、丁卫军三位语文特级教师《背影》课例比较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8.

[4]谢云.基于“同课多例”视角的《背影》名师课例比较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8.

[5]黄厚江.《背影》教学实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8):16-18.

[6]鄢晶平.《背影》教学课例比较研究[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8.

[7]丁卫军.细品文字背后的沧桑——《背影》教学实录[J/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327/13/40236469_824494828.shtml.

猜你喜欢
散文教学比较研究课例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课例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