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壶文化与竹文化的融合

2019-02-15 01:52林于凯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装饰物泡茶茶壶

林于凯

一把好壶,在其外观通过陶瓷雕塑的手艺,给其配上好的装饰物,可以孕育出好的文化,让壶变得更有价值。壶的装饰物有很多种,竹子就是其中一种比较有意义的装饰物。在茶壶上用陶瓷雕塑的手法装饰上竹子,可以让壶文化与竹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竹子,是一种高大、生长迅速的禾本目禾本科植物,其茎为木质。竹子的枝杆挺拔、修长,它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中国人民与竹结下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一般来说,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的形态特征总结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其内涵已形成华中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因此,看到竹子,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

茶壶,是伴随着茶文化而产生的,诞生初期,茶壶只是作为茶叶的冲罐而存在,并没有单独的文化。但是,随着壶艺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壶的造型、装饰、制作手法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进而融入了不少中华文化的特质,诞生了壶文化。潮州工夫茶文化盛行,由其延伸的壶文化也独具特色。在潮州的壶文化上,以陶瓷雕刻的手艺,融入竹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创作。

壶文化与竹文化的融合,首先是体现在实用性上。

在自然界,竹子有很多功能。首先是观赏功能,在庭院中,竹子是不可缺少的点缀假山水榭的植物。竹子也可制作工艺品、乐器等。将竹材用工程化方法,经物理和化学作用制成的竹纤维,经常被用作纺织品,做成毛巾和衣物等。此外,竹也常用于建造棚架(搭棚)、作为建材及扫帚、桌、椅等日用品。竹也可以编制箩筐、背篓、菜篮、席子等。具有各种使用功能,具备很好的实用性,这是竹子重要的特性。

实用性,也是壶的一种重要特征,壶的诞生就是为了泡茶使用,所以,具有实用性、便捷性,满足人们的泡茶需求,是壶的最基本要求。因此,考虑到实用性方面,把竹和壶融合在一起,就可以使用竹的造型来满足壶的多种功能需求,真正做到把竹和壶融合在一起,手拉壶《清风竹韵》就是这样的一件作品。

首先,壶的壶把可以做成竹的样子,这样既美观,又能满足很好的抓握需求。其次,壶嘴也可以设计成竹的样子,这样既能与壶身的陶瓷雕塑装饰物“竹叶”融合在一起,也能满足冲泡茶叶的出水需求。经过这种设计上的融合,竹和壶的实用性就较好地体现出来,实现了真正的融合。当然,这种实用性的融合,最终是体现在壶的实用功能——冲泡茶叶上来。这种实用性的融合,就是为文化价值上的融合打下了造型和设计基础。

从文化层面来看,竹是自然界的精灵,经历自然界的风霜雨雪仍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竹可入画、入诗,也可入壶。竹的品种繁多,中国就有250多个品种的竹子,大度如罗汉、秀雅如观音、潇洒如楠竹、婀娜如淡竹、轩绮如紫竹、飘逸如方竹、情深如湘妃竹等等。岁寒三友“松竹梅”中有竹,竹经冬不凋,既是坚韧品格,也借喻忠贞的友谊。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中有竹,竹虚心直节,君子之质隐喻人的高贵品质。竹子挺拔刚正,绿叶婆娑、蓬勃洒脱、高雅清幽、冬不凋落。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爱竹,爱其品性,自喻为竹,古今的制壶大家中,也有很多对竹偏爱者,他们以竹为题材入壶,寄情于壶,百年来流传的竹壶多不胜数。

当我们置身于竹的海洋,往往会心旷神怡,精神倍增,一切烦恼尽清于此。这也是为什么竹的造型成为了历代制壶艺人创新喜爱的题材。当竹的这种品格特质融入壶以后,就把竹的灵魂赋予了这把茶壶,使得壶除了具有本身的壶艺特色外,还具有竹的文化内涵。用这种茶壶来冲泡茶叶,使得人们在泡茶这种淡然的生活态度上,领悟到了一种对高尚品格的追求,既陶冶了情操,也提高了修养。这就是壶文化与竹文化的融合所达到的最终效果。

猜你喜欢
装饰物泡茶茶壶
保温杯泡茶太久会让人中毒?
简单引导——自然与浪漫之美
鲸鱼”泡茶器等
Sim Sim
带孔的茶壶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
“鸡”到印尼
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