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亨掇球壶”的传统造型与陶刻艺术

2019-02-15 01:49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大亨陶刻壶盖

徐 军

《大亨掇球壶》徐 军

中国江苏宜兴,风景秀美,文化鼎盛,自古以来便是制陶胜地,其丁蜀镇更有“陶都”之名,价值堪比黄金珠宝的紫砂壶便是诞生于此地,它展现了中国古代制陶技艺的高超,茶道文化的成熟及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体现出中国人对于自然的悉心观察以及独特的领悟力与创造力,从而赋予物质生活以艺术气息。

紫砂壶工艺名家颇多,他们为后世紫砂壶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邵大亨便是其中极重要的一位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曾称其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势,可见邵大亨技艺之高超。在大亨所制之壶中,掇球壶是造型最为独特,也是最有智慧的,有雍容大度,气韵挺拔之感,受到诸多手工艺人的喜爱与模仿,本文所要介绍的便是一件结合了复杂陶刻装饰的掇球壶作品。

此件紫砂壶以段泥制成,通体呈梨皮黄色,肌理颗粒清晰,苍劲古朴,光泽柔和,质感细腻。段泥是一种较为珍贵的紫砂泥,由本山绿泥与紫泥共生而成,特点是含砂量特别高,气孔结构也较其他泥料大,因此极易吸附茶水颜色,长期泡养后会出现喜人的效果。除此之外,泥料的选择也与壶的主题或装饰有关,颜色较浅的泥料能够使陶刻装饰呈现的更加清晰具体,从而更鲜明地体现出壶的特点。

所谓“掇球”既是连接在一起的球,因此此壶各部分造型皆出于球形,从而有较强的几何美,展现出一种理性现代的美感。壶身呈圆形,体态饱满,线条流畅而富有张力,壶身结构平稳中正,有圆器珠圆玉润,圆中含方的艺术美感。壶底部自然形成小平底,从而使壶身形状更加完整圆满。壶颈部短小,与壶身衔接自然,上有半圆形壶盖,壶盖边缘做出宽沿,与壶颈部贴合形成立体清晰的子母线,以此强调圆与圆之间的层次感。壶盖中央是圆珠形壶钮,宛如天成,端庄耐看,因此从壶的上方俯视,可见三圆错落,十分美观,给人以极佳的视觉享受。壶嘴为传统一弯嘴,较为粗大纤长。把手则为常见的耳状环形端把,其高度略低于壶嘴,这样可使人在倾倒茶水时较为省力,又不会在视觉上形成偏坠之感,从而稳定了壶身整体结构的平衡。

陶刻是紫砂壶装饰的重要技法,也是表达紫砂壶主题意蕴得重要手段。紫砂壶陶刻常以山水画作、动植物、诗文篆刻以及书法等为主,有极强的中华传统文化韵味。此件紫砂壶则大有不同,手工艺人别出心裁地选择了人物作为陶刻装饰。在壶身正面,手工艺人罗列了十一为僧人老者的形象,他们紧凑地排列于壶面上,生动而不显凌乱,老者们的表情神态各不相同,刻画得十分逼真传神,衣服或装饰物上的褶皱纹理也是清晰具体,令人惊叹。壶盖上则有书法文字刻绘,从而与装饰较为复杂的壶身达到一种平衡。紫砂壶壶面的面积是比较有限的,一般不适合过于复杂的陶刻纹样,而此壶陶刻部分却有着乱中有序的艺术美感,可见手工艺人陶刻水平之高超。每个人物都十分传神,丝毫不见死板,使整件紫砂壶充满灵气,有着丰富的审美艺术空间。

此件“大亨掇球壶”以邵大亨所制掇球壶为基本造型,体现出中国紫砂壶艺术的传承性。手工艺人通过考虑实用性与艺术性对其各个部分进行全新的设计,尤其是陶刻部分不得不让我们感叹手工艺人的耐心与细心,让我们感受到全新的陶刻艺术形式,感受到在工艺水平大大提高的今天,陶刻技艺如何在手工艺人的创新力下焕发新颜,从而设计陶刻技艺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结 语

此件“大亨掇球壶”有着深厚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底蕴,通过当代手工艺人的创新完成了一种古典与现代的沟通。本文通过对其泥料、造型结构与陶刻装饰三方面的分析,分别了解了段泥这种泥料的特性,掇球壶的来源与造型特点以及一种全新的陶刻风格。紫砂壶艺术历经五百余年发展,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土壤之中,在创新中将会枝繁叶茂,不断壮大,不断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之美。

猜你喜欢
大亨陶刻壶盖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伪造的情书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大亨凭啥是大亨
A Brief Review of Translation Critiques of George Kao’s Chinese Version of TheGreatGatsby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石油大亨叶简明:绝不重蹈胡雪岩覆辙
经济大亨克里斯汀·拉加德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