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悟莲”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2019-02-15 01:49许赵霞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莲叶宜兴莲花

许赵霞

在中国灿若星河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中,宜兴紫砂技艺历史算起来属于比较年轻的一种。当青铜器的文明征服了许多诸侯,瓷器的繁荣彰显了帝国盛世的时候,紫砂甚至还是看起来有些灰头土脸,上不得台面,只能在民间的紫砂艺人手中幻化成一件件实用的泡茶工具。相较于其他富丽堂皇、雍容典雅的器具,紫砂壶不显山、不露水的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在以后的历史之中,许许多多的能工巧匠设计创作了造型不同、风格迥异的紫砂器型,并且随着文人士大夫的参与,紫砂器逐渐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印等等绝学相结合,得到了高官富贾的推崇喜爱,同时也在普通百姓之间广泛流传,真可谓是“此间有天地、壶中日月长”了。

“家居东坡田三分,半耕半读糊家口。耳听雨声泥片响,回望眼前归来人。”这是一首镌刻在老紫砂壶上面的一首诗歌,它描绘的是过去宜兴丁蜀东坡书院附近的紫砂人家朴素的日常生活。从此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紫砂艺人一边在农忙时节收拾天里的庄稼,一边在农闲的时候进行紫砂陶的制作,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紫砂起源于民间,紫砂文化也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明显的自发性、传承性、通俗性、实用性等等特点。我们从紫砂壶造型中可以看出,有许多的创作都是民间紫砂艺人在平常的生活和大自然中汲取灵感,特别是紫砂花器的造型设计,惟妙惟肖的表达了对于身边寻常所见之物的抽象和形态的捏塑,经过长辈、师傅的心手相传、代代传承下来,特别是现在随着紫砂行业的发展,许多宜兴年轻人大学毕业以后并没有寻找工作的烦恼,反而是早早在上大学之前就传承了一些紫砂技艺,在大学又学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进入紫砂行业,凭借着扎实的制壶基础和前沿的思想观念,描绘出了紫砂艺术更美好的明天。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悟莲”的创作题材就是江南水乡宜兴随处可见的莲花。汉乐府《江南》这样描述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把江南多湖泊池塘的特点描写出来,其中的莲花数不胜数,鱼儿在莲叶之间自由自在的游曳。现在我们也喜欢在家里或者工作室大缸里面养殖莲花,再养几尾小鱼,每天在闲暇时刻放松放松创作时候紧绷的神经,为自己的设计制作增添一些灵感的来源。这把壶的构思即来自于其中,此壶壶身圆润饱满,仿佛一个上下都有些聚合的池塘一般,下面的底座使得更加稳重秀气。流嘴小巧精致,微微上扬,出水干净利落。把手为圈环小龙形设计,在增加美观的同时又适合端握,壶盖采用凸出一些的卡口设计,和口沿严丝合缝,壶钮宛如一座小桥,充满了水乡人家的味道。最引人注目的是壶身中间一圈简洁却充满灵气的莲花纹理设计,线条流畅,动感十足,完美的烘托出了此壶的整体氛围,观之让人如徜徉在莲花荡一般心旷神怡,不禁对莲花的美好品质心生向往,也悟出了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就自号“青莲居士”,写诗“心如世上青莲色”来寓意心灵的纯洁美好。绘画大师齐白石老人也有诗云:“板桥辛苦木鱼声,是否南无念不平。料到如来修已到,莲花心地藕聪明。”自然而然地把莲花和佛教联系在一起。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莲花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佛教中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为比喻和代表。所以,我的这件作品取名为“悟莲”,在充分表达莲花高洁端庄、纯净优雅的同时,也希望大家从中能够悟得更多的道理和人生的启迪。

结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题材之一,紫砂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经典作品,其中莲花题材也可谓是精品迭出,不胜枚举。莲花作为崇高品质的代表和佛教中的圣洁之物,也是江南这一方水土的文化符号之一,宜兴紫砂也恰恰是江南深厚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智慧结晶,它们两者之间的结合深刻的反映出紫砂艺术扎根于民间,来源于生活的重要特征,也正是我们紫砂艺人创作题材的灵感来源和不断前行的动力之所在。

猜你喜欢
莲叶宜兴莲花
云莲花灯
宜兴釉陶
世界上最大的莲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莲花湖『变身』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江南
前身寄予流水,几世修到莲花?
和旧时的自己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