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意切松竹梅,益者三友岁寒居
——紫砂壶“三友”创作漫谈

2019-02-15 01:49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三友紫砂壶紫砂

白 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壶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粗陶器皿到工艺美术品、从生活用具到文化艺术载体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紫砂壶的人文化趋势愈加明显而重要。从时大彬改制大壶成小壶,再到陈曼生创造出“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文人紫砂格局,直至顾景舟将紫砂壶的文化价值推向巅峰,中国传统文化对紫砂壶的影响正与日俱增,同时,紫砂壶也成为了人们传达精神、抒发情怀的载体工具,使人们能够得一壶而品味到独特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理论上讲,得益于紫砂的超强可塑性,几乎所有的文化内容都能够通过适当的设计和塑造,从而在紫砂壶中表现出来。自古以来,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通过不懈努力,创作出了许多经久不衰的紫砂壶名作,它们无不承载着丰富的寓意,犹如一个文化符号,不断地深入人心。在这其中,松、竹、梅文化就堪称典范之一。

松、竹、梅均为大自然中的植物,在中国文人的心中,它们均具有显著的精神特征,比如不惧严寒、坚韧不拔、刚正不阿等,“岁寒三友”就是人们对这三者的内涵理解,比喻它们就像寒冬里的三位知音,品格高洁、友谊坚贞,并成为国人用以形容友情品质的普遍用词。同时,在《论语·季氏》中也有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因此,后人也常用松、竹、梅来表达这一古人的生存方式和意识形态。在紫砂壶发展至今的600多年里,松、竹、梅一直是一个经典题材,他被无数壶艺人转化成了紫砂壶中的重要元素,以丰富、强劲的感性形象,成为后世君子贤士喻志写意的审美符号,使一把把紫砂壶得以蕴涵深厚的品德情操。

设计制作的这把紫砂壶“三友”(见图1)顾名思义就是以松、竹、梅为题材的,作品造型简约、装饰生动,细节惟妙惟肖,意境妙趣天成,具艺术审美和人文感观的双重体验效果。该壶通过壶艺形象,将“岁寒三友”和“益者三友”这两种文化符号凸显出来,进而引发一定的哲学及意识形态思考。

回归到具体的形象和制作中,这把“三友壶”集合了雕塑装饰和花器造型的风格特性,追求“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审美效果,以松、竹、梅的自然形态为原型,将其与紫砂壶主体造型融合,根据不同的自然形态,对应不同的壶体部位和功能需求,使之在实用、艺术和人文性能上相得益彰,体现出一种自然、生动、朴素、大方的意境。

壶身主体为光货圆器型,线条流畅,身筒肥而不腻,腹部微鼓,张力大,壶口开口很大,并与壶底对应,十分便于冲泡清洗,配以大圆盖,上下对应,子母线严丝合缝,整体格局十分大气,同时也为细节部位的雕塑装饰刻画提供了宽阔空间。壶嘴巧妙地用竹枝作装饰,造型精致生动充满精、气、神、韵,竹节壶嘴上一枝竹枝伸出,几片竹叶随风招展,覆盖在壶的表面,使整洁光亮的壶身平添了一丝清新逸趣。同时,以梅花枝梗做把,枝和节疤布置合理、伸展自然、执握舒适,壶把底部一枝寒梅横贯至壶身,姿态曼妙曲折,花朵香远益清、清香高雅。松桩作钮,几朵松花贴于盖面,苍劲老道,韵味独特。

整把壶风格一致,虽具体到细节又有变化,如壶身的梅枝造型不同、壶钮的松段亦不相同,每一处的变化都流露着对自然生态之美的敏锐洞察与精益求精的创作姿态。松之苍劲、竹之高洁、梅之傲骨纷纷入壶,不仅诠释了原生态场景,更显“三友”之风采。

中华传统文化对国人的影响十分广泛,紫砂壶就是重要的载体之一。人们通过一把壶能够得到怎样的理解、收获怎样的体验,这都与创作者的文化素养和技艺水平有着必然联系。通过“三友壶”,人们能够得到其所传达的“岁寒三友”、“益者三友”等思想内涵,并形成各自的理解,尽管不同的人在相同的主题上所形成的共鸣比例不尽相同,但也因此更说明文化属性对紫砂壶创作的重要作用。

作为当代紫砂艺人,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传承和技艺创新,紫砂壶必将迎来更为辉煌的明天,而这也必然赋予我们更高的使命。在进行壶艺创作时,我们万万不可依葫芦画瓢、滥竽充数,而应该充分融入自己的文化理解和艺术风格,不断推陈出新,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将传统的紫砂艺术推向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三友紫砂壶紫砂
刘少白
冬日争鸣——《三友百禽图》
当代诗词史稿(八)——“三友诗派”给我们的启示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关于诗界“三友”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