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沉淀
——论紫砂壶“秋硕”的自然意趣

2019-02-15 01:49蒋红姣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壶把宜兴紫砂壶

蒋红姣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起源于北宋,发于明清,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始终长盛不衰,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其造型精彩纷呈、千变万化,呈现出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让人在美好的外形中感受到深刻的精神内蕴,给人以独一无二的艺术美感。2006年,紫砂壶制作技艺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精妙的工艺价值为人认可,同时也使得紫砂壶成为当代炙手可热的艺术品,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之林占据一席之位。

紫砂壶的创作并不是简单的复制,也不是单纯工艺的堆叠,而是从心而发、因情而感,真正的艺术创作是自由的,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与人的感受、思想息息相关,也唯有如此,紫砂作品才能富有人的思想和情感,成为独具生命力的作品。秋天是艺术创作永恒的题材,秋天是富有诗意的季节。秋天了,一叶落,知秋至,一片叶子落下,一整个秋天就落在了心上。风来雨落,夏去秋来,日子如同一场场花落花开,有多少春花满枝,就有多少秋叶琳琅。秋天,高远空旷、草木萧疏,总能牵动人的情怀,给人以孤独安静之感。不仅如此,果实在秋天成熟,稻田里一片金黄,果园里硕果累累,又给人以丰收的喜悦。秋天,是一种情怀。紫砂壶“秋硕”(见图1)以秋天为创作题材,将这种触动人心的情怀融进其中,以镂、雕、塑等花器装饰技法将秋叶飘零、硕果累累的画面形象地呈现于壶上,清新自然、立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让人感受到美好的自然意境。纵观整壶,壶身为圆柱形身筒,底部平足,稳定敦厚地立于平面,给人以沉稳大气之感;圆柱形身筒并不规则,却恰到好处地呈现出自然之感,浑然天成,壶身表面饰以裂开的纹路,如同树皮状,表面还有清晰的疤结,彰显出挺拔、坚韧之感,表现出历经岁月的浑厚;此壶壶盖为嵌盖,与壶口严丝合缝、浑然一体、完整统一,壶盖造型并不规则,却别有意趣;壶流与壶钮以树干为原型设计而成,壶流与壶身暗接,从身筒自然胥出,匀挺有力,壶流饰以凸起的疤结,极具生命气魄;壶钮造型凹凸粗糙,如同一节小树桩,苍劲有力、劲拔沧桑;壶把为提梁式,如同横生的树干刚劲简洁,表面疤结凸起,坚韧有力,释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和正向能量,表现出生生不息的活力。壶流、壶把、壶钮与壶身搭配和谐,造型比例协调、和谐呼应、浑然一体,整体设计并非随意而就,却毫无矫揉造作之感,浑然天成,十分巧妙。壶身以及盖面采用了贴塑的装饰技法,饰以小巧饱满的果实,果实堆叠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和美好的生命气息。此壶选用优质原矿清水泥制作而成,泥色清丽成熟、红润可喜,又不失古雅之感,奠定了丰收喜悦且雅致安静的氛围。整壶泥料、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壶身装饰的果实疏密有致,显示了整体的布局功力,给人以艺术美感,作品集多种装饰工艺于一体,诸多要素相融合,达到适度、完整和统一。

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不仅在于优秀的泥料和精巧的工艺,还在于形神兼备的造型以及从造型流露而出的神韵意境。紫砂壶“秋硕”以秋天为创作题材,将自然中常见的丰收景象呈现于壶上,彰显出生命的力度与气魄,呈现出美好的意境,让人产生丰富的遐想。颗粒归仓,果实入库,这是秋天的荣耀。秋叶预示着一个季节的结束,那漫漫的、缓缓的飘落下的叶子,显示秋天的成熟和从容。感知到秋天的宁静和安逸,才能坦然接受夏天的炙热难耐,春天的五彩缤纷,冬天的滴水成冰。坚信秋天果实的成熟,才能耐心熬过冬天的寒冷、春天的蛰伏、夏天的生长。人生也是如此,历尽千帆才能明白心之所向,经过繁荣与衰落,经过痛苦与喜悦,才能得之淡然、失之坦然,才能获得内心的成熟与圆满。紫砂壶不仅是简单的实用器,更是一门富含艺术语言的文化,每把壶都承载着不同的思想和内涵,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个性,一把壶的完成,也如同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经过泥与火的锤炼、经过艺人的巧思与沉淀、经过手上的精工细作,这也是此壶的内蕴所在:对生活赋予一点耐心,用心努力,其他的交给时间,欣赏它的变化、欣赏它的过程,也许过程曲折,但最终它都会以美妙的形态呈现。

在浅秋里打坐,删繁就简,轻失去,简相守,当时光渐渐模糊所有,我选择在往后的岁月中逐渐丰盈,纵然是水逝花落,依旧不减风情万种。于我而言,紫砂艺术不仅是职业,更是人生的选择,是自我修养的提升,偶尔和三两朋友围炉小坐,以茶为媒、以壶为友,论一论茶道,聊一聊紫砂,品一品人生,好不快哉。

猜你喜欢
壶把宜兴紫砂壶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