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雕塑“心想事成”的形式美和意境美

2019-02-15 01:49杨少宜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沙弥宜兴紫砂壶

杨少宜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泥料作为宜兴特有的产物,在世世代代紫砂艺人的手中创造出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来供人们充分选择。紫砂不仅仅能够设计制作成为喝茶品茗的紫砂壶,也能捏塑成精美的紫砂雕塑,它们同样值得把玩和欣赏,也为我们平淡乏味的生活凭添了许许多多的乐趣。几百年来,宜兴的紫砂艺人充分利用了紫砂可塑性强的良好特性和紫砂烧制出来以后的色泽古朴典雅、稳重低调的有利特质,塑造出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人像、佛像,以及各种造型别致的动物、植物等陈设玩器,以便于越来越多的紫砂爱好者将其放置于中式茶馆、家庭客厅、办公场所等等各种环境和地方之中,或用于观赏把玩、或用于镇宅辟邪、或寓意招财进宝,完美地将紫砂雕塑的艺术魅力充分的展现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紫砂雕塑也在不断从经典传统中求新求变,但无论如何,紫砂雕塑始终不变的是材质之美、形态之美以及创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境之美才是其根本之美,也是创作者综合素质、艺术修养和紫砂技艺的完美结合。

紫砂雕塑“心想事成”(见图1)采用了佛教题材的小沙弥形象,翻看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的艺术形式和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书法中,有许多佛教题材的题字和作品,比如著名的《心经》整篇的书法表现,还有茶室喜欢挂着“禅茶一味”的书法作品。在绘画中就更是不胜枚举了,敦煌飞天壁画的精美绝伦就和佛教题材的艺术表现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还有僧人高士的形象经常用在绘画作品当中,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普度众生的艺术内涵,得到了许多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之士的欣赏和珍藏。同样,紫砂壶与佛教的结合也是一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艺术融合,非常经典的紫砂壶作品“容天”,题材就是来源于佛教中的大肚罗汉,名称也是从“肚大能容天下事”中而来,器型也是大肚矮颈球状壶盖的设计,给人以视觉上的饱满和稳重大气,仿佛能容纳人生中一切的酸甜苦辣,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的从容淡定。

和紫砂壶息息相关的紫砂雕塑也有着大量的佛教题材的艺术作品,我们经常可见的观音像、罗汉像等等都充分地表现出了紫砂雕塑和佛教的因缘际会,也有许多的紫砂雕塑艺术家在这一题材的创作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我也在不断的学习和揣摩之中,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了紫砂雕塑“心想事成”这一作品。在小沙弥的表现形式上,充分利用了紫砂“五色土”的颜色优点,基本五种原矿紫砂呈现出来的颜色都运用其中。从整体造型来看,小沙弥立于几块岩石之上,身披粗衣、双目微闭、双手合拢,呈许愿状,手中的佛珠粒粒可见,一副憨态可掬却又虔诚无比的静穆之像。捧在手上细细观之,则可以看出这尊紫砂雕塑作品的细致入微之处。从下往上,三块形态各异的岩石堆垒在一起,上面的坑洼不平和褶皱纹理都刻画得清晰逼真,更为精细的地方在于中间的夹层土壤也用不同的紫泥颜色表现区分开来,使得具有更为立体的层次感。小沙弥圆嘟嘟的脸庞上面挂着圆圆的大耳垂,眼睛尽管微闭,但仍能感受到其中的意味。合拢许愿的小手看起来还有些许的幼稚,在佛教氛围的影响之下,给人一本正经的样子。手中的佛珠和身上的衣服也采用了不同的泥料颜色来塑造装饰,使得形象更为逼真,艺术表达效果更为多彩,整体呈现出来的紫砂雕塑形式之美酣畅淋漓,让人爱不释手,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和感悟。小沙弥在佛教的题材有着至关重要的形象和地位,由于其年龄很小、涉世未深,故有着“清净不能染,菩提心不改,时时善念己不如人”的自觉自省,营造出祈求众人“心想事成”的美好意境,也是传统佛教文化本身的题中之义。

紫砂雕塑在历史上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下得以传承和发展,也在长期的茶文化普及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宣传与升华,并在品壶、赏壶、玩壶中找到了再现紫砂雕塑的另一片天地,也为广大紫砂艺人手中一厢情愿的捏塑找到了变与不变的最好归宿。我们坚信,和紫砂壶文化一脉相承、同根同气的紫砂雕塑同样会以传承有序、做工精美、手法独特、形制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吸引更多的人,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紫砂爱好者会从形态各异、变化万千的紫砂雕塑中发现其积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其中的形式之美和意境之美。

猜你喜欢
小沙弥宜兴紫砂壶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神从不担心自己
一尺为戒
一尺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