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不惊,笑对浮生
——紫砂壶“观海听涛”创作谈

2019-02-15 01:49杨秀芬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观海紫砂壶紫砂

杨秀芬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江南水乡,人杰地灵,具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带给人们无限的感思,自古文人钟爱流连于此,留下了无数诗文古籍,奠定了此处深厚的文化氛围。也正是这天然的风光和人文为紫砂壶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几百年来,紫砂壶受到宜兴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的熏陶,融合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将紫砂泥料质朴古雅的特性发挥到极致,成为集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体的艺术品,雅俗共赏,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也因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林当之无愧的艺术瑰宝。

紫砂壶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它的本质是喝茶的器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唯有植根于生活、植根于传统,才能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升华作品的主旨,深入人心、引人共鸣。紫砂壶题材丰富多样,一花一草、一个故事、一次邂逅,都能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经过艺人的巧妙构思和精妙工艺,化作一把小小的紫砂壶,达到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的相统一。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大海辽阔无限,时而汹涌澎湃,时而风平浪静,人们总能从大海中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感受到不一样的人生况味。古有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表达自己内心远大的志向;也有北宋文学家苏轼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发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感慨,他虽然被贬,但面对壮观辽阔的大海依然生发出旷达乐观之情;近代,又有海子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对质朴、单纯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可见,大海是艺术创作中十分常见的题材,人们对大海有着独一无二的情怀,面对广阔的大海,人总是生发出无限的情感和哲思。

紫砂壶“观海听涛”(见图1)以大海为创作题材,纵观整壶,此壶以圆器为基本形制,壶身饱满圆润、庄重大方,曲线流畅柔和且具有张力,壶底为平足,稳定地立于平面,给人以沉稳有力之感,整个壶身如同浑厚深沉、一望无际的大海,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并且壶身表面还饰以一圈圈的波浪形纹路,如同汹涌澎湃的浪涛,恰到好处地突出“听涛”的主旨;圆形壶盖向上盈起饱满的弧度,给人以张力,壶盖与壶身浑然一体,口盖严密,子母线吻合;壶流为一弯流,从壶身蓄势而出,柔和而有力,一弯流简约大方、出水顺畅;圈把为正耳把,简洁且柔和,转承有力,与壶流相辅相成,共同提携了作品的气势;壶钮如同一朵浪花位于盖面正中位置,浪花形态优美、优雅浪漫,极具自然美态,将作品的个性充分展露。象形,对于艺术是一次境界的提升,对于一把壶是内涵的提炼,此壶在光素圆器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捏塑、镂雕等装饰工艺,形象地表现出浪花的形态与海浪涌动的旋涡形态,既不失紫砂浑厚质朴的本质,又表现出大海澎湃广阔的形象,简约而生动,可谓“写形、写意更写神”,升华了作品的主旨,意境呼之欲出。整壶各部位搭配和谐、造型精巧、比例恰到好处,此外,作品选用优质原矿紫泥制成,紫泥色泽成熟高雅,具有浑厚沉稳的气息,契合大海平静而内蕴无穷的气质,整体泥料、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表现出高远的意境,是一次发自心灵的创作,引人遐想,让人从中收获艺术的感动。

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必定是形神兼备的,它不仅给人以审美价值,更给人以深刻的精神内涵,让人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做人的哲学。执此壶品茗,谈笑风声,身置其中,眼前仿若出现一片大海,广阔无垠,看似平静实则波涛暗涌,面对这广阔的大海,自身变得渺小,心中的愁思、烦恼都变得微不足道,让人产生看淡、看远、看透的哲思。所谓看远,揽物于胸,方知山外山、楼外楼;所谓看淡,不执着于名利,甘于朴素,淡泊明志,方能宁静致远;所谓看透,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这一生也如同大海,历经浮沉和风浪才明白:越是有故事的越沉静简单,越肤浅单薄的越躁动张扬。

禅之精神在于悟,茶之意境在于雅,茶承禅意,禅存茶中,以一颗乐观豁达的心行走尘世,看山山静,看水水清,品着一杯清茶,闻着淡淡的檀香,听着古韵的音乐,以一份宠辱不惊的心态笑对浮生。紫砂壶“观海听涛”意境高远,壶以载道、艺以传情,此壶施法自然而高于自然,通过普通的自然意象将艺人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融于其中,赋予作品浑厚的艺术生命力,让人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况味,让人与壶实现心灵的交流与共鸣。

猜你喜欢
观海紫砂壶紫砂
观海
刘少白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如意的语言——浅述紫砂作品“四方如意壶”的创意构造
哭泣的桑树观海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