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莲灯壶”的制作工艺与造型特征

2019-02-15 01:52王慧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光器壶嘴手工艺

王慧平

紫砂壶,一种与茶以及茶道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中国传统陶制手工艺品,于明朝正德年间诞生在中国江苏宜兴,在百余年的发展中逐渐走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茶道文化的典雅与中国传统技艺的精湛。紫砂壶能够保持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归根结底在于它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作为支撑,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吸取其他艺术形式之所长,从而使自身形成多样化的美学风格,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此件“莲灯壶”以传统莲花宫灯造型作为艺术参考,手工艺人又根据紫砂壶的实用性对结构进行了调整,将两种艺术形式完美嫁接。此壶造型简约,极为朴素,以素面示人不见分毫瑕疵,可见其制作工艺的复杂精湛,代表着紫砂壶艺术的独特品性。

首先我们要对此壶进行归类。紫砂壶总体可分为光器、花器与筋纹器三种,根据壶身形状又可分为方器与圆器,此壶便是一件“光圆器”。手工艺人首先要将泥段拍打成薄厚均匀的泥片和泥条,用泥条围成壶身,并将其调整为上宽下窄的形状,使壶体上部较为饱满,下部自然收紧连接壶底,打造出莲花宫灯的形状。壶的肩部平缓流畅,丰腴饱满,如莲花之盛开。全壶以红泥打造,砂质细腻有光泽,与圆弧形的线条相互交织,如同莲灯闪烁红光,极为真实。光器紫砂壶无装饰,这就对工艺细致程度有着更高的要求,稍微的瑕疵都会影响壶的价值,此壶表面极为光洁,是毫无疑问的精品之作,由此可以看出此件紫砂壶不仅反映出莲灯的造型,更将圆器与光器之特点较好地体现出来。

其次我们要对壶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作为一件茗器,壶嘴、壶盖、壶钮与把手等结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相互配合才能真正成就一件紫砂壶。手工艺人首先要将各个部分用泥片制成,再与壶体连接。壶嘴与壶把手对称,方能保持壶体平衡。壶嘴为直嘴,线条笔直流畅,上长下短的尖端便于茶水停流而不会发生流涎,壶把手则为经典的横把,由耳状圆环圈成,上端带“飞”处可在人使用时对手指进行支撑,向右上倾斜的弧度不仅与壶嘴形成几何对称,也能使人在倒茶时较为省力。壶盖为圆形平盖,与壶颈部形成的子母线立体挺括,如莲灯顶。壶钮造型似一小莲灯,上宽下窄,与壶身造型相呼应。综上所述,壶的各个部分设计都较为简约,与壶体风格相一致,手工艺人根据实用性能队细节之处进行了调整,充分体现出紫砂壶艺术的灵活多变与极强的表现力。

最后我们来谈谈此壶制作工艺的复杂性。我们知道,紫砂壶是需要烧制才能最终成型,因而被称为“火的艺术”。由于紫砂壶的各个部分都是相连接而成的,如果火候掌握的不好极易使连接处出现裂纹。而此件莲灯壶的连接处都极为自然,丝毫不见缝隙,可见手工艺人技艺之高超。即使此件莲灯壶看似简单,但在制作时也要经过数十道工艺,运用专用工具对各个部分进行打、削、刮等加工,才能使各部分线条有着各自的特点,因此我们才能看到莲灯壶壶嘴线条笔直如利箭,壶身线条柔软如腰肢,这些都体现出紫砂壶工艺技巧的多变灵活。

总的来说,一件造型简约无多余装饰的紫砂壶往往有着更高的收藏价值,它完全要靠造型结构来体现自己的特点。此件莲灯壶造型逼真,红泥素面在茶水的长期滋润之中会更加红润光亮,因此它的艺术主题是随着时间流逝而越发鲜明的,这就体现出紫砂壶“养”的特征。莲灯壶向我们展示了经典光器、圆器的艺术性,展示了传统宫灯造型与紫砂壶艺术的沟通。

结 语

通过此件莲灯壶我们能看到紫砂壶的古典韵味与精致,能看到莲灯的明亮吉庆。在紫砂壶制作工艺大力提高的今天,紫砂壶造型与装饰都更为多样,然而此件宫灯壶却以其简约朴素之美呈现出紫砂壶艺术的“本心”,即精致的工艺永远是紫砂壶不变的价值追求。

猜你喜欢
光器壶嘴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紫砂光器的素朴智慧
——浅谈《春华壶》的创作感悟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浅析紫砂光器装饰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
浅谈紫砂光器的现代演绎
浅谈紫砂《方山组》壶的创作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