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紫砂壶式“大亨莲子”的制作心得

2019-02-15 01:52吴国军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大亨壶把精气神

吴国军

历来我们在鉴赏紫砂壶的时候,经常能够听到“精气神”三个字,其中却偏偏没有“形”,要知道紫砂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其丰富的造型。这个答案要从紫砂文化艺术的历史中才能获得,迄今为止出土的最早的紫砂壶是明代嘉靖年间司礼监太监吴经墓中的“吴经提梁”,而结合茶文化的历史就会发现,唐宋以后的团茶因为制作工艺而退出历史的舞台,直到明代散茶才开始风行天下,紫砂壶的结构和造型很明显是用来作为散茶的容器的,也就是说紫砂的历史最早不会超过宋代末年。而在唐宋年间,瓷器早已经伴随着著名的丝绸之路名扬海内外,紫砂器中的很多造型,都是从瓷器继承过渡而来的,这就意味着紫砂壶在刚刚诞生的时候是没有完全属于自身的形状的,但能够从瓷器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明代达到兴盛,不得不说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紫砂优良的品质,正是这种基于材质的优良品质,奠定了我们现在紫砂文化艺术的基础,创造了其自身能够繁荣兴盛的契机,而所谓的“精气神”实际上就是指如何将这种优良的品质通过外在的形体发挥的更好的标准。

“大亨莲子”壶这个形体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精气神”标准的完美典范。紫砂壶的制作工艺相当独特,以我们今天的话来将就是“全手工制作”,我们都知道人的双手是大脑的延伸,是将思维创造力转变为现实的枢纽,在制作紫砂壶的时候,人的思维无法直接转变为实际的形体,需要通过双手来进行过渡,这就形成了一种现实和思想的反差,不同的紫砂制作者具有不同的偏差,每个人偏差的程度以及方向都各不相同,这反映到紫砂壶器的制作上,就是手艺的高低优劣。而有一种紫砂壶,它的形体本身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制作者的制作功力,它的外形虽然相当简单,但在这种简单的外观上面,任何一点点微小的瑕疵都会表现的尤为明显,制作这样一把壶,就如同是在放大镜下面被人比较和衡量,如果说那些壶是这样的话,“大亨莲子”绝对是其中之一。

“大亨莲子”的壶身较为平和,既不显高也不显矮,颈肩显得娟秀,壶把一弯曲成一道优美的弧线,恰如美人叉腰,亭亭玉立;但这个美人并不属于那种阴柔之美,而是具有一种中性气质,搭配这样的壶把,壶流一弯顺势胥出壶肩,轻灵小巧简单直接,壶盖向上隆起,将壶的上半部分撑起一道曼妙的曲线,圆融且带有一股向上的张力,壶钮落于圆心顶端,线条经过壶身、壶肩、壶口、壶盖的转折过渡,不断的向终点汇聚,而这个终点即是壶钮。壶钮在这把壶上是整个形态的中心位置,是“莲心”的所在,是清雅的聚合,结合圆形的壶腹形成上下对应,钮即是身,身即是钮。通过这种上下,前后不同部位的平衡,整个壶体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而这种平衡更进一步烘托出圆融的性质,这个时候只要做好表面的肌理,让光和润成为视觉反馈中最直观的感受就能使整体顾盼生姿、神采奕奕。

除此之外“大亨莲子”最需要考虑的就是不同部位的衔接以及对整体的把握,表面包浆的处理仅仅只是锦上添花,要知道在古代紫砂壶尚且没有那么细腻,但依旧能够形体的组合以及合理的过渡展现光和润的特质,这是“精气神”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并非单一由肌理决定的。

结语:紫砂壶艺创作是一门很考验基本制作工艺的艺术,不管造型是复杂还是简单,不管泥料是粗疏还是细腻,手艺所依托的仍然是手艺本身。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能够让创作者在平凡的形体上看到更广阔的艺术天地,进而在更加复杂的艺术创作中寻找到自身的创造价值。很多紫砂壶如同“大亨莲子”一样都是简洁而美的,但其中的包含的理论却是与更为复杂的紫砂造型所相通的,关键是在于能否有坚持到底的毅力以及一丝不苟的决心。

猜你喜欢
大亨壶把精气神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永葆党员领导干部的精气神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民族精气神在传统舞蹈创作中的体现——以藏族舞蹈《果沃情》为例
大亨凭啥是大亨
A Brief Review of Translation Critiques of George Kao’s Chinese Version of TheGreatGatsby
以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一粒珠
石油大亨叶简明:绝不重蹈胡雪岩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