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紫砂作品“六方思婷”的制作感想

2019-02-15 02:19王建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壶盖形体气质

王建芳

传统的紫砂光货,凭借的是朴实无华的素淡之美,比如“思婷壶”的造型就带有十分简洁的气度,这一壶式的特点在于壶体简洁、曲线玲珑,壶嘴自壶腹向上伸出,采用纤巧的三弯流嘴,如同古典美人的纤纤玉指,令人赏心悦目。这样一把壶具备了观赏性,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把壶的造型,正所谓“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这淡淡的优柔萦绕,如同那小嘴弯弯,这样的造型本已凝练到极致,要想再加以变化,可以说难上加难。

作品“六方思婷”就是从这样一把凝练精致的造型中衍生出来的,在传统紫砂壶的制作中,尤其强调壶形方圆之间的融合和转变,作品“六方思婷”就是在原本属于圆形器“思婷壶”的基础上,用方的语言所进行的再塑造。类似的创作在紫砂壶艺的历史上可以说屡见不鲜,由于前人的努力和总结,让后世的求索着不至于一再重复过去的错误,有着较为成熟的制作技艺技法来完成这一转变。

喜爱紫砂壶的人都知道,方有方的魅力,圆有圆的韵味,方圆壶器各自代表着两种既然不同的形体气质。作品“六方思婷”属于方器中的六方造型,学习过现代几何都应该知道,当方形体的面越多,其本身就越接近圆,这就是紫砂壶制作中一再强调“方中带圆,圆中韵方”的道理。在具体的制作中,圆形的“思婷壶”采用泥片围身筒的镶接方法,而当造型转变成六方以后,就变成了裁切泥片,镶身筒的制作方法,与一整块泥片围拢制作成壶身而言,分割成的壶面越多,所要裁切的泥片也就相应增加,制作难度也同时提高,并且由于不同的泥片之间需要保持相同的壶面曲线,这就要求在“虚”泥片的过程中需要全神贯注,标准化的操作可以减少手工制作的误差,近似的泥片拍打次数则可以减少泥片与泥片之间的契合,当大致的拼接完成以后,才可以将制作好的底片与身筒镶接起来,这个时候无论是采用内镶还是外镶,壶面泥片与泥片之间必然会粗糙不平,壶面的处理可以稍稍等一会,在上满片之前,需要将壶体内部的镶接痕迹尽量的处理平整,而上满片的速度要快,拍打的次数要多一些,要让壶体内部的空气保持在一个充满的状态,这样放置一段时间后,由于泥片被拍打后自然扩张,内部的空气会被释放出来,形成一个天然饱满的内部张力,很可能在工艺上是无法察觉的变化,但在视觉感受上却能给予人更加饱满、挺立的自然感受。

同时,由于原本的“思婷”造型壶盖至壶面顺畅而连续,所以在制作“六方思婷”的时候,依然采用截盖的形式,让壶盖直接连接壶口,六面的壶盖曲线向上集中,最终汇聚到中心的的子。在这里壶钮的制作需要特别注意,传统紫砂壶一直强调钮身一体,即壶钮的造型与壶身的造型往往要能够产生对应,所以普通的圆珠钮并不适合盖身一体的六面之上,同样由于壶盖及壶身都采用了六面六方的形体表现,倘若壶钮继续延续这种形态,整体的气质就会偏向冷硬,如同机械一般没有感情,而这与原本的“思婷”壶式所要表现的感情是完全矛盾的,所以在这把壶的壶钮制作时采用了先方后圆的做法,壶钮的下半部分采用浑方的处理,让从下往上的线条不至于到此中断,而所有的线条继续往上则慢慢的转变成圆润的钮顶,就如同几何中的圆心,所有的线条都是从这一点拓展而来的,六根棱线由此被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整体的壶形气质也就精神紧凑,却仍然保留着一副温婉的仪态。

最后,壶流和壶把的处理筒壶身一样,采用明接的方式,保留原本的形体平衡,六棱线的塑造保证的整体气质的连贯性,让人感受到形如一体的视觉反馈。

结语:作品“六方思婷”的轮廓特征即是如此鲜明,该壶的线条宽容得体,线面的转折十分明确,棱线从壶钮延伸至底角,由小渐大,并通过钮、盖、身、底的几次曲线过渡,显示出鲜明的节奏,锐钝之间勾勒出明快的光影折射,砂砾隐含的肌理表现更是让表面的包浆搭配“方”的形体气质,显得更为成熟、稳重,让人感受到从原本壶式转变而来的造型趣味。

《六方思婷》王建芳

猜你喜欢
壶盖形体气质
伪造的情书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基础版几何形体变化在服装创意立裁中的应用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西海岸新气质
色彩的解放——印象派绘画将色彩从形体中解放出来
What’s InsideDoesn’t Count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