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作品“君赢天下”的造型创作

2019-02-15 01:49蔡志卫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八方紫砂壶线条

蔡志卫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君赢天下》

紫砂壶自诞生以来,历代匠人致力于创新和改革,力求将紫砂壶发扬光大。一件优秀的紫砂壶作品作为一种款式、一种理念、一种构思得以流传和推广,主要是因为作品有内涵,壶韵在一代代的传承和创新中得以提高和升华。创新的概念就是既探索造型的千变万化,又在壶艺上要求新颖突出,而创新的过程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思想、艺术理念和人生阅历都表述出来的过程。紫砂壶《君赢天下》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就是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情感、观念、感悟都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既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又有浓郁的文化内涵。

我们将要分析作品《君赢天下》的造型设计,可以说作者的设计理念和需要表述的思想感情都融在这四个字里面。

首先是“天下”的造型表现形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社会制度成为封建社会后,就有了“天下”的概念。天下之大,不可丈量,想要在紫砂壶上表现出来,最适合的器型就是八方器了,四海八荒,四面八方,无一不体现了主题和宗旨。八方器的特点就是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君赢天下》符合了八方器型所有的特征,作者将线条运用到了极致,直线挺括刚劲,弧线柔美有韧性,线条之间的组合、交叉都恰到好处,准确体现了方器“方中寓圆,圆中显方”的造型美感。四方壶嘴、半方半圆的壶把、圆形口盖,这样渐变的制作理念更体现了刚柔并济的效果,映衬得整壶气势挺拔、层次分明、美观得体。

其次是“君”的设计理念的表述。中国是礼仪之邦,服饰制度也早就有之。作者将“冠”体现在壶型中,用来象征君王皇权。作品《君赢天下》的壶钮就设计成了“通天冠”。通天冠是皇帝戴的帽子,历史资料中记载:“其形如山,正面直竖,以铁为冠梁”。所以我们看到此壶中壶钮就是正面梯形,从上到下逐渐内敛,中间有一小孔,拿捏趁手。这样的设计突出了皇权的象征。作者以通天冠为原型,以壶钮代表“君”,再加上三弯流的壶嘴,弧度优美的壶把,加上挺拔浑厚的壶身,各个部位协调有致,构成了一把呈八方之态,隐含圆扩之美的紫砂壶。

最后是“赢”的造型表述形式。个人认为在封建王朝中“赢”一字用的非常巧妙。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国的封建皇朝经历了无数朝代更迭,历史上的皇帝人数有400多位。但是真正算得上仁君的却是屈指可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秦始皇建立秦朝,二世而灭,因为暴政重税、民不聊生,不得民心,最终亦是被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覆灭。隋炀帝因为过于急功近利而导致了天怒人怨,使得百姓官员和贵族都被折腾得无法正常的生活,各地起义蜂起,最后被属下背叛而死。商纣王荒淫无度,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些亡国之君的共同点就是不体恤民生,不得民心。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结束了农民之间的战争,平定了天下混乱的局面,他还改革了官制,任用贤臣,在经济上他注重农民的发展,休养生息,并且他还大兴儒学,是一位得民心,有作为的君主。唐太宗李世民以仁政治理天下,并且非常的虚心,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国家内部实行休养生息,使得整个国家都非常的安定,人民生活的很幸福,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能够开创盛世的局面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也深受人民的爱戴。宋仁宗赵桢对人民非常的亲近,减少了人民的赋税,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在他驾崩的时候,全国人民都感到很悲伤,甚至就连敌国都感到十分的惋惜。借鉴历史,我们知道君赢天下需要超凡的政治能力,还需要一颗仁爱之心,仁爱百姓,百姓自会拥戴你。作者通过这样隐喻的表现形式将自己对历史故事的浅显感悟都融入了壶中。

壶身上刻着诗句“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这是唐代诗人雍陶《韦处士郊居》中的诗句。作者在韦处士郊居庭院中看到了满园飘飞飘落的红叶,听到了清冷的琴声和叮咚的泉声交织成的乐章,有感而发。这样诗情画意的美好场面化作诗句陶刻于壶面上,整壶的文化意境都得到了升华。

紫砂壶艺就是造型和设计理念互相结合,互相成全的一个过程。作者对“君赢天下”所包含的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都倾注在了壶身上,而壶本身的造型设计也充分说明了紫砂壶可以以自身的形制符号来表达寓意和情感。作品《君赢天下》的线条、轮廓、大小、比例等多种元素都把握适当,以丰富饱满的形象去感染人,吸引人,从而引发巨大的想象力,以有限的壶空间引出无限的思维空间,以壶饱满的形象去丰富内在的精神世界,以此来凸显紫砂壶艺独有的韵味和风采。

猜你喜欢
八方紫砂壶线条
八方电气
日照:联动四海八方
线条之美
千年瓷都: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