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 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

2019-02-15 08:38姜素良
考试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教育功能素质培养初中语文教学

摘 要: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都印刻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印记。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学习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内容的能力,这不仅能够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传统文化素质。本文结合初中语文人教版相关的教学情况,探讨在教学当中如何将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从而促进学生拥有良好的文化品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进一步得到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功能;素质培养

在我国的文化长河中,有许多的优秀文化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却在不同的时期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使传统文化能够始终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不断得到传承。近些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被不断的弱化。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当中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来,使初中生的情操得以陶冶,综合素质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 从语文教材中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

在各种学科中,语文学科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比较浓厚,因此,想要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就需要从语文教材中进行挖掘。但是,由于我国之前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一些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还是照本宣科,并没有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的内在涵义。在这些语文教师眼中,语文知识的传授远远要比其他内容显得更加重要。认为在教学中将需要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以及语文能力得到提升,就已经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殊不知,光做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初中语文教师还应该在语文教学时注重将教材内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挖掘出来,并将其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从另一方面将语文教学资源进行了更加充分的运用。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对礼仪等传统文化都是非常看重的,并且已经早早将这些礼仪进行了制度化的规定。而在我国文化长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礼记》了,其中主要是对中国的一些典章制度进行研究,主要记载的是我国在战国到秦汉年间所实行的一些礼仪制度。其中的一些名篇还选编入课文当中,以供学生学习。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文中的《鱼我所欲也》,通过对“舍生取义”这一贴切、生动的阐释,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够更具有说服力地被中学生所接受,也正可以借助于语文课本中所存在的具有传统文化的素材,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一个中国人。

二、 从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开展语文教学以深化初中生对文章的理解

其实不光是具有年代感的著名作品、书籍才是我们能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依据,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对学生正确的传统文化观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中,宣扬传统文化,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渲染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去学习古诗文,必定可以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其中字、词、句的含义以及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对家乡的情感是很深的,思乡的情感无处不在。在《天净沙·秋思》当中,马致远用一幅萧瑟的秋景图,表达了身在异乡却思念家乡的浓厚情感。因此,学生在深入学习古诗之后,不仅仅可以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底蕴,还能够体会到古人的聪明才智。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对传统文化当中的优秀文化进行吸收和了解,并内化为自身的性格特征与文化素质。在本首诗的讲解中,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解必要的知识点以及思想感情外,还应将思想感情往外进行拓展,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家”的温暖以及血浓于水的深情。

再比如在学习曹操的《观沧海》时,本首诗是曹操取得胜利、班师回朝的途中登上临碣石山时所作的。这首诗中除了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外,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作者一种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这一辅助手段,给大家展示相应的图片以及配乐朗诵,或者是相关《三国演义》的视频,让学生们通过更加直观的感受来欣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美,让这些优秀的古诗作品继续传承下去。

三、 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对民俗的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缤纷多彩,不仅仅是礼仪、古诗等,还有民俗文化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说到民俗,主要是以节日的方式展现出来,其中便蕴含了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风尚。每个节日的民俗都是当地人民约定俗成的,并且由于居住地域以及饮食文化等的不同,民俗也便不同。例如,在《端午的鸭蛋》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汪曾祺先生对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一些民俗进行了解,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等,学生们可以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对端午节的习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会印象深刻地认识作者家乡特有的东西——鸭蛋。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完这篇文章后,可以让学生对于各个地方比较有特色的节日民俗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们能够更加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只是纸上的文字,还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所在,因此也就更加具有生命力与感染力。初中生正值青少年时期,拥有着自己的思想,在这时候对其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会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挖掘传统文化的知识,让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融汇,以真正地达到教育育人的目的,从而让语文教育发挥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荣永.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

[2]史艳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1).

[3]段澤运.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6(1).

[4]卢贵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8).

作者简介:

姜素良,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太平店镇教育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教育功能素质培养初中语文教学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及人员素质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素质培养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研究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浅谈小学图书管理员的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