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的茶饮习俗及其与中国茶产业的合作

2019-02-16 01:46李宁
蚕桑茶叶通讯 2019年5期
关键词:哈萨克哈萨克斯坦习俗

李宁

(吕梁学院历史文化系 033001 )

被温带大陆性气候控制下的哈萨克斯坦,位于欧亚大陆的深处,并非传统的茶叶种植和制作中心。由于古代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物质和文化交流,来自中国的茶叶逐渐融入到哈萨克斯坦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与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相互结合,产生了具有哈萨克斯坦特点的茶饮习惯和茶文化。

1 古代哈萨克斯坦的茶饮习俗

茶饮习俗诞生于中国,在中国茶饮习俗历经千年的演变和发展,诞生各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茶饮习俗和茶饮文化。古代时期,由于地理的隔绝,中国的茶饮习俗和茶饮文化并没有穿越千山万水传播至欧亚内陆地区,但是茶叶作为一种饮品和日常生产生活中必需品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而传播至哈萨克斯坦。[1]为了方便长途运输和保存,砖茶等易于运输和保存的中国茶叶通过长途贸易而传播至哈萨克斯坦。通过茶叶贸易,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建立延绵不绝的交往历史,即使是政治动荡贸易通道隔绝的战乱时期,茶叶贸易通过接力贸易的方式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而渗透至每一个哈萨克氏族部落。茶叶贸易在古代哈萨克斯坦主要通过朝贡体系和以货易货的方式进行,哈萨克游牧部落用皮毛、牛羊、马匹等换取来自中国的茶叶、丝绸、粮食等产品。为了方便管理中哈贸易,清朝在伊犁、塔尔巴哈提等交通便利之地设置了贸易场所,征收赋税并加强监管。作为清朝优抚哈萨克游牧民族的一种方式,朝贡贸易在增强清朝与哈萨克部落社会经济联系和提升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了官办的朝贡贸易,来自山西、陕西等商帮也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融入到与哈萨克商业队伍的贸易之中。茶叶贸易在清朝建设边疆和巩固边疆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贸易交换所得的马匹、牛羊成为了清朝开发新疆土地、屯田戍边的生产生活工具,尤其是马匹是清朝军队巡边戍边的军事工具。来自中国腹地的茶叶在哈萨克斯坦深受欢迎,《清实录》记载,“伊、塔商业向以茶务为大宗,而蒙古、哈萨克又以茶为养命之源”。从清朝官方运输到新疆的茶叶数量逐年增长,从乾隆时期的“岁需官茶二万七百余封”,至道光时期已经高达“二十万封”(每封重2.5kg)。中哈茶叶贸易不仅仅是一种商品的交易,更是代表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往历史,代表了农耕与草原两种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相互需要和相互补充。为了保证西北边疆的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之需,清朝政府和在新疆的山西、陕西商帮往往指令式和订单式地遥控茶叶主产区,调整和调动每年的茶叶产量、规模和种类等。茶叶贸易连接了草原与农耕两种生产方式和两种文明方式,清朝在西北边疆鼓励和支持山西、陕西等商帮进入新疆与哈萨克游牧部落之间贸易。[2]贸易作为清朝管制哈萨克游牧部落的一种成功方式,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开发了边疆、巩固了边疆,促进了哈萨克游牧部落的社会进步。在清朝官方和民间共同支持下,茶叶全面进入到了哈萨克游牧部落的每一座毡房,每一个哈萨克人都以茶饮作为待客之道。来自中国腹地的茶叶,与哈萨克游牧民族的牛奶、羊奶等奶制品相互融合诞生了富有哈萨克特色的茶饮习俗。不同于江南、西南的泡茶习俗,哈萨克游牧民族以煮茶为主,加入了盐巴、奶制品等在铁锅、铁壶之中熬煮,形成了各类别的哈萨克游牧特点茶饮品种。

2 近现代哈萨克斯坦的茶饮习俗

近现代以来,沙俄的入侵使哈萨克斯坦被沦为沙俄的殖民地,哈萨克斯坦被裹挟到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中。来自代表欧洲生活方式的俄罗斯茶饮习俗通过沙俄殖民官员、军队和沙俄移民传播至哈萨克斯坦。在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哈萨克斯坦深受俄罗斯文明的影响,哈萨克斯坦传统的茶饮习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融入了俄罗斯的茶饮习俗。[3]蒙古帝国时期,俄罗斯由蒙古人传入了茶饮的习俗,因此蒙古游牧的茶饮习惯在俄罗斯扎下了根。而近代俄罗斯的茶饮习俗主要来自于英国、法国等西方殖民帝国。16世纪以来,伴随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资本主义的兴起,英国、法国等殖民帝国逐渐打开了与中国贸易的口岸,中国的茶叶深受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消费者的欢迎,上至皇室下至黎民百姓,新兴的资产阶级也以茶饮为荣。中国的精美瓷器、中国的茶叶和中国的丝绸等均成为西欧殖民帝国的奢侈消费品,构成了欧洲上流社会时尚的必需品。茶叶贸易一度成为清朝与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贸易的第一大宗商品,茶叶贸易收入成为了清朝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在茶叶贸易中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处于劣势的贸易入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启了鸦片走私贸易。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沦为了帝国主义者的半殖民地,期间茶叶种植、制作、封装、运输等制作工艺被窃取。来自中国的茶树在英国的各个殖民地被试种,最终印度成为了继中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茶叶种植产地。印度茶叶、肯尼亚茶饮等取代了中国茶叶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兴盛起来,茶饮作为新兴的一种饮料在欧洲普遍流行,并通过欧洲殖民者传播到世界各地。西欧茶饮风尚同时通过联姻、贸易、旅行等方式传播至沙俄,严寒的气候导致了精致而时尚西欧茶饮方式迅速占领俄罗斯上流社会的味蕾。茶饮习俗推动了茶叶贸易的兴起,为满足日益扩大的茶饮内需,沙俄帝国利用地利之便在入侵中国的历史进程之中通过欺诈、侵占等方式攫取中国的茶产业,垄断了中国通过陆路出口至中东、欧洲的茶叶贸易。传统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茶叶贸易被沙俄殖民者所独占,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和拥有特许经营权的俄罗斯大茶商垄断限制了中国至哈萨克斯坦的贸易,沙俄著名的大篷车茶叶贸易公司就崛起于此。近代化俄罗斯大茶商通过工业化大生产大大降低了茶饮的价格,推动了茶饮习俗更广泛地传播。[4]大篷车、双头鹰等沙俄茶叶托拉斯通过垄断茶叶,攫取了巨额收益。英国通过各类下午茶式的社交活动推动了茶饮新习俗席卷俄罗斯。甜菜、甘蔗等高含糖植物在英国、法国等殖民地被广泛种植,糖类消费与茶饮相互促进,甜茶取代咸茶成为主流。由于当时沙俄缺乏来自热带地区殖民地的糖类供应,所以蜂蜜取代了方糖成为俄罗斯甜茶的甜味主要来源。俄罗斯的甜茶习俗通过入侵和殖民而传至哈萨克斯坦,而来自英国的红茶和黑茶的分类标准,也通过俄罗斯传入至哈萨克斯坦。

3 当代哈萨克斯坦的茶饮习俗

历史和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共同铸就了今日哈萨克斯坦的茶饮习俗。茶饮在哈萨克斯坦饮料行业长期占据第二的地位,仅次于咖啡。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高度重视茶饮这一本国日常生活消费品的生产和供应。在前苏联茶工业的基础之上,积极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改善本国的茶工业制造水平,在阿拉木图市建立比较完善的茶产业加工基地。各类茶饮消费品相继诞生或引进至哈萨克斯坦市场。受气候影响,哈萨克斯坦本国并不属于茶叶的主要种植区,因此茶叶几乎全部来自进口,2018年哈萨克斯坦进口茶叶约5万t,同比增长15%,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印度和肯尼亚。受俄罗斯的历史和地缘政治影响,俄罗斯茶饮品牌包括贝塔、公主等占领哈萨克斯坦一半以上的市场,尤其是低端市场和高端市场两大块。来自英国的立顿、锡兰高地红茶等知名品牌也纷纷进驻新兴的哈萨克斯坦市场,尤其是在高端消费群体之中颇受青睐,而各类水果味的茶叶获得了女性用户的欢迎。近年来伴随哈萨克斯坦国力的增加和社会消费水平的提升,本国的茶叶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5]近年来有机消费理念的兴起,茶饮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然饮品,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哈萨克斯坦茶饮市场进一步扩大。在茶饮有利的发展环境下,哈萨克斯坦本国资金参与投资和建立的茶叶新兴品牌众多,以群体分类的茶饮品牌相继成立,包括符合中老年人的哈萨克斯坦传统茶饮和符合青年群体的新兴茶饮等。当前哈萨克斯坦茶饮的主要消费群体集中在价格中低端的茶叶初级加工制成品的消费,占比约为76%,砖茶等传统茶饮在哈萨克斯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砖茶与牛羊乳、盐巴的熬煮依然是哈萨克斯坦茶饮的主要方式。随着世界茶饮消费的升级,深受年轻消费者欢迎的新兴茶饮在哈萨克斯坦诞生了。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哈萨克斯坦知名歌手迪玛希在自己的祖国建立属于自己品牌的新兴茶饮。此类茶叶已经不再属于哈萨克斯坦传统的茶饮内涵,而是结合了冰块、柠檬、玉米和红茶、黑茶的新兴茶饮。来自哈萨克斯坦本土的茶叶品牌逐渐开拓至中层消费群体,尤其是年轻群体更青睐。[6]因此,2016年哈萨克斯坦知名歌手埃达尔·图尔干别克也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茶饮。茶饮在哈萨克斯坦的食用历史悠久,在哈萨克斯坦大地演化诞生了各类茶饮习俗。根据哈萨克斯坦统计局数据,2018年本国茶饮市场规模约2亿美元,茶饮总产量300万L,人均年茶饮量约为3.2kg/人,排名世界前列。哈萨克斯坦茶饮市场广阔,茶饮在哈萨克斯坦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4 哈萨克斯坦茶饮产业与中国的合作

作为哈萨克斯坦的邻国,中国是以茶叶的起源地而知名的国度。自唐朝以来,茶逐渐成为中国人日常消费的必需品,诞生了知名的各类茶叶产地,形成了各具风格的茶饮习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茶饮市场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成就,茶叶年产量约250万t,茶饮市场规模达500亿美元,其中出口茶叶约30万t,产值13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茶饮的消费群体主力位于国内,而中国茶饮出口占总产量的比重可谓是微乎其微。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扩大中国茶饮的品牌,中国知名的茶叶品牌相继走上了海外出口之路。[7]在电子商务领域,哈萨克斯坦本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茶叶品牌通过网络走向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深受普通消费者欢迎的中国砖茶,如普洱茶、茯茶等也相继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作为中哈两国非能源领域的重点合作内容,茶饮合作逐渐走上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2018年11月,陕西省山阳县金桥茶业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玛德琳餐饮集团签订了进出口合同,首次向哈萨克斯坦出口400kg茶叶。陕西省泾阳茯砖茶企业连续参加了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中国商品展览会,并组织了重走古代丝绸之路的非盈利活动,在哈萨克斯坦宣传推广泾阳茯砖茶及其茶饮习俗。由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四国联合制作的反映茶叶贸易的纪录片《茶道》也已签约实施。由于历史原因,当代中国茶饮进驻哈萨克斯坦市场的时间晚,在哈萨克斯坦的受众的影响力不高,同时面临来自俄罗斯、印度、肯尼亚等茶叶贸易公司的严酷竞争,但是“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茶饮走出去注入了新动力。[8]伴随中国茶饮实力的增加和品牌影响力的提高,中哈两国茶饮合作成果将陆续实现。尽管中国茶饮市场规模大、种类多、品牌多、竞争激烈等严峻的市场环境,不利于哈萨克斯坦茶饮企业顺利地开拓中国市场,但是深厚的古代丝绸之路茶饮贸易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重新焕发生命力,重新挖掘中哈两国茶饮贸易之路的深厚历史和文化有助于当代中哈两国茶饮企业和消费者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中哈两国茶饮合作的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哈萨克哈萨克斯坦习俗
聚合物改性沥青在哈萨克斯坦的应用研究
1月份哈萨克斯坦煤炭产量同比增长6.3%
哈萨克斯坦油粕产量预计达到62.5到68.5万吨
阿依努尔——献给一位哈萨克支教女孩
哈萨克斯坦压力容器法规标准简介
天马双翼(一):托忒文在哈萨克与清朝交往过程中的媒介作用
哈萨克民族医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初探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