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地区茶旅融合创意产品发展路径初探—基于旧州小锅茶的发展

2019-02-16 01:46肖正广
蚕桑茶叶通讯 2019年5期
关键词:屯堡小锅安顺

肖正广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 230036)

屯堡地区,主要位于今贵州安顺市西秀区。据史料记载:“县境汉里之民,多明初平黔将士之裔,来自江南,尚有江南遗风”“汉族迁徙来最早者,为明洪武初年征南屯田戍边之军队”。随着变迁,江南饮茶习俗和方式亦随之流传过来,明清时期的《安顺府志》有:“茶,俗名丛茶,谷雨前采者名毛尖,色味俱佳……”。民国时期的《续修安顺府志·安顺志》“农林志”篇云:“东南乡旧州一带……其土宜茶宜竹,故茶、竹出产颇多。茶植于丘垄之间,不碍园艺,比户有之。其产量稍逊于东乡,然制法精良,色香味俱佳。茶商称为上品,销路颇广,即俗称为‘小锅茶’者是也……”。小锅茶因此名扬省内外。

随着屯堡文化旅游和茶产业的发展,茶旅成为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链,基于安顺茶的优质特色,小锅茶旅和文创产品亦在安顺西秀区山里江南旧州镇应运而生。

1 茶旅融合文化创意产品

1.1 茶文化创意产品诠释

茶文化创意产业是以茶文化为核心资源,是经济新常态下转变出来的促进茶产业升级的新型模式,它具有节能环保、无污染、低成本、高附加值、高收益、高度文化产品的特点[1]。茶文化创意产品则是基于此,依托安顺屯堡当地的标志性建筑、民俗民风、文化特色融入到茶叶中而产生的特色文化创意产品。

1.2 茶旅融合文化创意产品含义

茶旅融合理念不断成熟,已经成为一种新型产业模式。茶园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供游人欣赏,它也能让游客,特别是学生群体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学习茶文化、了解茶知识、知道茶历史、习得茶礼仪,在一定程度上茶旅的新型模式比其他野炊、农家乐、踏春游更富有人文意义和时代内涵。茶旅融合文化创意产品是基于旅游而产生的具有茶文化属性的产品,即是把旅游产品从比较单一的格局构建成复合型的产品体系,茶旅产品把单一的茶文化产品与旅游产品相融合,创新出旅游与茶文化产业的具有共同市场需求的消费品复合型产物。

2 小锅茶的发展现状和屯堡旅游文化特点

2.1 小锅茶的发展略述

小锅茶,本为屯堡地区民间百姓喜爱的茶,从前是“藏在深闺人未识”,其发展主要得益于旅游业、茶产业的发展和当地人的努力。近年来,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茶产业强省的意见》(黔党发〔2018〕22号)以及安顺市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茶产业的意见》出台以来,茶产业得到大力支持,成为贵州省农特产业发展的“快车”。通过构筑安顺“旧州小锅茶”茶叶文化,创造山里江南茶旅,避免无谓竞争,小锅茶达到了预期多赢的良性效益,发展态势良好。随着政府对茶产业支持力度的加大,茶旅文化兴起的火热,小锅茶已成为人们休闲养生、度假旅游、学习茶文化的新时代屯堡茶文化特色。

2.2 屯堡茶旅的特点

2.2.1 乐旅漫游

乐旅漫游的前提是基础建设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屯堡地区地处云贵核心腹地,坐拥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形成公、铁、水、航等多维一体联动的区内区际交通网络体系,连接贵安新区、贵阳、六盘水、毕节、黔南等地,地区辐射大。

在交通条件如此便利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悠闲”地在周末搭乘高铁、大巴或自驾到山里江南欣赏风景,观看小锅茶制作,品茗休闲,吃屯堡菜肴、住屯堡特色民宿。还可以在节假日享受节庆游,体会当地茶民俗、茶食品、茶文化、茶事旅游活动,如:五一黄金周“小锅茶”品茗节、山里江南油菜花节、山里江南葡萄节等等。

2.2.2 风俗独具

屯堡风俗,独具魅力。屯堡文化发端于明王朝调北征南的军事行动和后续的西南边疆开发政治举措,是在西南喀斯特自然地理、文化生态环境中形成和变迁的特殊人文形态[1]。屯堡人是清代裁废明代卫所屯田制后对今贵州平坝、安顺、镇宁、普定、长顺等县市内明屯军后裔的专称,他们入黔祖先大都原籍江南,历经数百年来的社会历史变迁,他们大多数一直聚居在屯堡社区内,并基本上较为完整地保持着明代江南汉族文化的形式与内容[2]。屯堡文化是传统与创新相统一的一种典范,从内容上而言,包括建筑、服饰、饮食、娱乐等在内的物质文化和由屯堡语言、多神崇拜、地戏、山歌、佛歌等构成的精神文化,是宗法严密、崇文尚武的制度文化[1]。小锅茶存在之地即是极具屯堡文化特色的屯堡古镇,在石头建筑、江淮汉民族风俗、明代服饰、地戏、大碗茶、食疗方面独具特色。

2.2.3 和谐共生

屯堡文化是对六百年前明王朝的风俗礼仪、生活习惯和建筑风格的沿袭。屯堡文化的载体是屯堡人,屯堡人既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创造者,屯堡人有责任将屯堡文化发扬光大。屯堡村寨是屯堡文化传承的根据地,也是屯堡人生活的地方,屯堡村寨的自然环境、建筑风格、艺术形式和农事文化无一不体现出生态哲学思想。屯堡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相处的 “天人合一”思想,屯堡人在日常生活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使屯堡文化在传承发展中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3]。

山里江南建筑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基于靠山依山、依山而穿的特点,所用材料、粉饰装潢皆来源于自然,与喀什特地貌相融合,与自然和谐共生。

3 推动小锅茶再发展策略建议

3.1 政府牵头,引导发展

精神文化需求是茶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政府是贵州茶叶发展的外在驱动力,因此,政府需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一方面,加快完善文化旅游消费的基础设备设施,积极营造文化消费和精神旅游消费氛围,加大茶文化的教育、宣传和普及力度,将茶文化的普及纳入地方中小学教育及家庭教育,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设立茶旅一体化文化创意发展基金,鼓励当地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引导当地企业和工作人员开展茶旅一体化文化建设,创意发展模式。

3.2 整合资源,打造园区

茶旅一体化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依靠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亦需要巧妙的文化创意和策划,所以需要深度挖掘和合理利用茶历史、茶文化资源(包括茶叶历史文化、茶马古道、屯堡茶趣、大碗茶、茶俗、茶根雕刻等等)以及汉族屯堡歌舞等民间遗产。另外还得利用茶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茶诗歌、茶舞蹈、影视、酒店、餐饮、服装、互联网、旅游、摄影、报刊等文创产品,打造小锅茶文化体验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优势。

3.3 培养人才,建设队伍

创新创意型人才是推动茶旅一体化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力量,茶旅一体化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有创意思维、创新能力和茶文化素养的综合性人才,特别是对当地文化有一定热爱的人才。要加强与其他组织展开合作培养人才,如贵州大学旅游与管理学院旅游专业、贵州民族大学茶文化院、安顺学院管理系、安顺职院茶学系的研究机构,设立了茶学、茶文化、文化创意设计、文化产业管理、产品设计等专业,可培养既懂茶又懂经营管理知识和旅游的创新性综合性人才,可为小锅茶发展打造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屯堡茶旅良性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3.4 发扬美学,融入地方

3.4.1 在建筑方面

生活在喧嚣城市里的很多人,忙碌,浮躁,都渴求能寻得一个质朴、宁静、闲适的环境,解除烦恼,以弥补在现代社会中所遭到的失落[1]。因此,在发展小锅茶茶旅时,所建的民宿、餐馆、博物馆这些实体,可以融入屯堡文化地方建筑美学特色,如喀什特特征、山水特征、人文特征、屯堡特征等,一来可以增加消费者的好奇,二来可以带动当地文化的传播。此外,无论是营销,还是产品的包装、餐具、住宿生活用品的设计亦可采用这种构思。

3.4.2 产品双契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属于艺术层次,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享受艺术的熏陶是人类心灵成长中必不可缺的[4]。因此,茶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艺术与自然的磨合度很大,嵌入到茶旅一体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当地的茶馆、茶亭、书屋、雅集、摄影、绘画等等均可建在自然环境中,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提高艺术与自然的契合度,加深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

4 结语

茶旅融合创意产品和茶旅文化需要发展,既要依据地方特点来发展,坚持实践,实事求是,又要发扬地方特色,在争取政府牵头、企业引导发展的政策性基础上整合资源,打造茶旅特色旅游园区。同时与高校达成协议,委托高校培养人才,建设茶产业发展队伍。另外,在园区要充分发挥地方茶文化特色,将其优秀内涵融入地方。

猜你喜欢
屯堡小锅安顺
甜粥
安顺学院获批新增两个本科专业
你说气话,我不信
乡村振兴·安顺宣言
情定安顺的“白衣天使”
寻味贵州——安顺
安顺屯堡地戏
屯堡人的春节
屯堡遗风
屯堡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