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平面设计语境下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应用探析

2019-02-16 18:29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内涵形式设计师

刘 勇

(安徽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合肥 230011)

平面设计作为文化的载体及经济生产的重要形式,不可避免地面临世界范围的文化同化和激烈竞争。人们对一件设计作品的直观感受甚至会让我们联想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当代平面设计的发展既要紧跟时代把握新理论、创新新形式,同时还有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重任。实质上,本土化、民族化趋势的优势之一就是更容易取得受众在文化上的认同感,更好地达到设计要求的目的。在中国,有56个民族,传统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民族风格设计受到世界关注。在当代平面设计语境下,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被解构、重构、再现,并作为艺术语言融汇于作品创作之中,使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完美结合,不仅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同时还能够真正实现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1 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与当代平面设计

某一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我们称之为民族文化,它是民族历史发展水平的反映,具有较强的扩张性和继承性。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化,从原始社会的符号、图像,到汉唐各类工艺、造型,至明清时期诸多精美装饰,各民族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丰富的视觉语言要素,它们的表现形式和内涵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与民族气质、社会风尚、工艺材料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本土特征和传统气息。

晚清时期,西学东渐,传统民族文化趋于弱势,包含平面设计在内的外来文化对中国社会形成巨大的冲击,平面设计作为集审美、传播、实用于一体的文化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与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的关系成为平面设计界普遍关注的议题。在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当代平面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基础几乎全部来自西方包豪斯体系,缺乏自己的特色。在接受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的同时,必须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元素进行挖掘、整理,将民族的文化内涵、视觉资源与当代平面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具有本土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全新形式的语言体系。

2 形式要素、创意思维和文化内涵三个层次的解读

纵观诸多当代平面设计作品,可以看出设计师运用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对平面设计风格化的努力,但是也存在对传统民族文化元素理解的错位,重形轻意,注重图形符号的堆砌,忽视内涵精神的把握。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出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庞大体系,这就需要平面设计师从形式要素、创意思维和文化内涵三个层次关注传统民族文化元素的提炼和应用,使之具有传承和再造的价值及意义。

2.1 形式要素的再创造

从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的发展现状来看,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各类形式要素的提炼融入,是传递设计作品风格化特征的重要手段。这些造型元素包括民族文字、装饰图案、民间艺术、工艺造型等,这些图式化的要素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特点,它们往往构思巧妙、形式规矩,注重图形的完整性和装饰性。如汉族折枝花、蒙古族盘肠纹、苗族的鱼纹、黎族黥面的几何纹等,为当代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从当代很多优秀平面设计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构成、几何化设计语言中融入传统民族风格的形式要素,赋予传统民族图式以新的意义及视觉效果。香港设计师靳埭强在1986年为中国银行设计的标志,采用了中国古钱币“圆形方孔”的造型元素与汉字“中”同构而成,寓意天圆地方,经济为本,形式上简洁大方,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设计师吕敬人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广泛借鉴传统民族文化元素,水墨、文字、色彩、布局无所不涉,通过这些形式语言,在作品中成功表达了“天人合一、浑然天成、虚实相生”的民族文化的精神气质。我们平时常见的蒙古族马头琴、藏族哈达、苗族银饰、彝族摆裙、惠安女头巾装饰等都属于传统图像的原型素材,设计师在运用这些传统图像进行平面设计时,可以从抽象、具象等多角度入手,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对这些图像设计元素发掘、继承、再创造,为当代平面设计开辟了本土文化趣味的创新路径。

2.2 创意思维方法的变与不变

传统民族艺术元素在创作方法、构成方式等方面有诸多可以借鉴之处。方法上,如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彩陶开光装饰,先秦时期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传统图案骨式;构成上,如苗族平面化人物装饰,回族细密植物。最典型的是我国多民族共同信仰的龙纹,就是对原有样式进行解构再创造而成。还有采谐音创意,如用喜鹊梅花表“喜上眉梢”、花瓶大象抒“平安吉祥”。此外,可以物喻人,如“梅兰竹菊”形容文人风骨等。

设计师黄海为许鞍华导演的电影《黄金时代》创作了一组海报,一件是水墨版,引入传统水墨形式语言,用黑白相间、虚实相生的传统创作手法与现代构成理论完美结合,传达了信息、强化了主题,将传统的文化趣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另一件刀形文字版,则通过对宋体汉字笔画的解构、重构,融入现代空间构成的塑造,创造出了既民族又世界,既传统又现代的新形式。凭这组海报,电影《黄金时代》还没有上映,就被BBC评为2014年威尼斯影展最受期待的电影。由此可见,当代平面设计对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创意思维、创作方法的借鉴和继承,是创作出风格化且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优秀作品的重要方法。

2.3 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表达

每一个民族,由于地域环境、发展历程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风俗、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民族文化观,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各类形式语言也就必然包含丰富的文化精神内涵。然而,在当代平面设计实践中,有很多所谓民族的本土设计,这些作品仅仅是借用形式的外壳,简单化、概念化地重复、堆砌具有传统民族风格的符号语言和方法,与现代设计美学格格不入,这实质上是一种伪民族化。贝聿铭在为苏州博物馆做平面及场馆设计过程中,没有简单地挪用传统民族形式语言,而是用现代主义的点线面、色彩和构成叙述了浓郁的水墨江南趣味,他提炼的是传统民族文化要素的“意”和“神”,把民族文化的精神融汇在现代主义的形式语言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代平面设计对传统民族文化元素的借用,不能局限于简单罗列各类形式语言,设计作品中具有特点的民族风格,主要是来源于设计师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感触、理解和升华。在平面设计实践中应挖掘对民族文化内涵的体验,以适当的形式去表达。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借用能否成功的关键,是看这些符号、形式能否很好地传达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

3 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在当代平面设计实践中的应用

传统民族文化符号能最直接地表现出民族文化气质和相应文化身份[1]。如何充分发掘和应用传统文化资源,是设计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民族文化元素的内容丰富,如各类图像符号、绘画、色彩、文字、民俗、少数民族特有的形式语言等。在当代平面设计实践中应主要从形式和手法上介入,形式上,造型、构图、色彩、题材等都能成为创作平面设计作品的艺术语言。手法上,可以引用、借移、解构、重构和意蕴传承等。

3.1 传统民族文化中图像元素的借用

传统民族图像符号与其他形式的符号形态,虽然有共性的一面,但根本上是有区别的,图像符号偏于视觉形态的表达,是通过视觉媒介交流传递信息的方式。传统民族图像符号在当代平面设计中以视觉形式的面貌出现,用直接的形式语言去表达内涵,传达“形”“神”趣味的内在关联,同时也让受众在理解图像要素的过程中引入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经验,最终达成准确设计意图的目的。因此,设计师充分认识传统民族图像元素形式语言的同时,对内在文化精神的体验更显重要。

传统民族图像元素的应用范围广泛,图案、纹饰、绘画、书法、文字等均包含其中,是构成当代平面设计语言的重要来源。在当代平面设计创作中,设计师面对浩如烟海的图像素材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使其功能在作品中得到延伸,并且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因此,在设计实践中,设计师对传统民族图像符号有良好的掌握,通过形体来延伸内涵,将其蕴含的文化灵魂展现给受众,民族文化内在的精神气韵借助平面设计媒介获得传播,同时,平面设计的文化功能与社会功能也得到了彰显。张武、郭春宁、毛诚等共同创作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 “舞动的北京”,将民族趣味、传统风格和国际奥林匹克精神等文化要素巧妙结合。作品包含三个部分,上部借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肖形印”和篆书“京”字同构作为标志主体图案,中部标准字使用汉简风格,古朴大方,底部配以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简洁而深刻、凝重而浪漫,作品通过对传统民族图像符号的现代主义再创作,较好地表达了一个民族的思想与情怀。

当代平面设计创作,借用传统民族图像元素的难点是如何表达和传承外在形式所包含的内在的文化精神,也就是如何把握传统民族文化图像元素的“神”与“意”,并最终将其融合到当代平面设计作品之中。仅仅对传统民族图像要素中“形”的内容作简单借用,这是对传统民族图像艺术借鉴的一种浅显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是无法创作出风格化明显的当代平面作品的。设计师在研究特色鲜明的新形式时,应该突破形式要素的物化表面,深入民族文化图像元素内在精神领域,结合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兼收并蓄,寻找传统与现代、国际化与民族性的契合点,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民族风格、充满东方趣味的国际化作品。励忠发在设计中国联通公司标志“中国结”时,充分关注了中国传统民族图像元素的构成及其象征意义,形式上采用了具有浓郁传统民族风格的“盘长”,穿插构成具有吉祥意味的六边图形,回环贯通的线条,意喻四环联通、日久天长的美好意愿。此外,标志图像有两个上下相连的“心”形,象征着中国联通作为电信企业用心服务、永远为用户着想、与用户心连心之意。设计师在设计这件作品时并没有简单地挪用或堆砌传统民族图形要素,而是对素材进行了深度解构,挖掘图像素材内在的文化趣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改造和再建,传统民族图形元素在这里成为平面设计创作中全新的起点和启示,从而设计出本土风格鲜明、具有强大视觉感染力的现代标志。

3.2 传统民族色彩元素的应用

色彩是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各民族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凝聚的文化结晶,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拥有天然的视觉冲击力和形式表现力。设计师在从事平面设计创作时,将传统民族色彩观与现代平面设计方法完美结合起来,形成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创造出全新的审美形式,对于当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及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传统民族色彩与当代平面设计的结合应充分发掘色彩表象背后所包含的文化精神,进行再创造,以此来达到作品形式与内涵的高度统一。

自然界的色彩千变万化,我们的先人总结视觉经验,慢慢形成了凝结丰富文化内涵的色彩认识和观念。古人将复杂的色彩归纳为“五方正色”,即黄、赤、青、黑和白,其中黑、白称为色(即无色彩系),黄、赤、青称为彩(即有色彩系)。这5种基本色彩被列为正色,其他的颜色都则被称为间色[2]。正色和间色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民族色彩系统。我国主体民族——汉族的传统色彩观就是建立在“五方正色”基础上追求简洁明快、强烈对比的视觉效果。如“色要少,使得巧”“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等用色观念都是典型代表[3]。其他民族,如蒙古族对白、青、红、金、银等色彩情有独钟,采用较高的纯度对比,关注冷暖、明度对比,擅长运用色彩对称的手法去表现形式。当代平面设计师对这些传统民族色彩元素加以适当的借鉴就能创造出特色鲜明的优秀作品。

韩美林先生设计的奥运福娃,采用了水纹、鱼纹、五福临门等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或装饰元素,它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色彩运用在中国传统“五方正色”的基础上暗合奥林匹克五环色彩,较好地表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气质。

3.3 民俗元素的应用

民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的文化行为,具有社群性、传承性、象征性的基本特征。设计师在设计中引入民俗元素时,应注意与其他传统民族文化元素的区分,特别是与传统图像元素区分。传统民俗文化元素包含图腾崇拜、风俗习惯、民间传说、传统节会、吉祥文化等。平面设计师在借鉴民俗文化要素时应更多着眼于民俗所包含的精神内涵的提取,选择积极向上的要素进行形式再创造。例如,借用民俗活动“踩高跷、荡湖船、舞蚌精、打莲湘”素材,营造欢快、吉庆的视觉氛围[4]。运用“福、禄、寿”吉祥图案,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将传统民俗元素引入当代设计体系中,使平面设计作品增加了文化感染力,提升了视觉语言的亲和力,是创造具有民族特色新形式的重要手法。

4 技术变革为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借鉴带来新启示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数码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审美模式,作为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产物——设计,自然也不可避免。在此影响下,平面设计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自从20世纪90年代美国苹果公司推出图形工作站、Adobe、Corel等公司推出系列图形处理软件之后,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当代平面设计不可替代的实现手段。传统的平面设计范畴也在从二维向多维、静态向动态、单一媒体向多媒体扩展形态,审美观和设计观发生了巨大变化,设计师由被动适应逐步转化为主动参与[5]。因此,立足于本土传统民族文化基础,紧跟时代与科技进步,将传统民族文化元素现代化、科技化,让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数码艺术创作充分融合,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设计作品走在世界的前沿。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本身并不是对民族文化元素“形”的简单借用和堆砌,而是要将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即“意”和“神”融入设计[6]。现代平面设计的审美法则不仅仅就形式而言,意义在其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在今天,平面设计中传统民族文化元素的发掘和应用,仍然远远不够,这就要求设计师立足于我国本土民族文化,将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图像、色彩、民俗、吉祥图案等要素,与西方现代设计理论相结合,发展新观念、创造新形式,使中国当代平面设计能够在继承传统民族文化内涵的同时,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促进平面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内涵形式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活出精致内涵
设计师访谈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挖掘习题的内涵
设计师的存在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内涵漫画